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危险货物运输路径上的运输风险随时空波动的特点,将时间维度加载至空间路径选择中,建立了危险货物运输扩展时空网络,以虚拟的出发弧和到达弧分别表示出发、到达时段的选择;设计了允许危险货物临时存储的转运节点,并以虚拟等待弧代表危险货物的等待费用,从而以时空路径标识危险货物在一天中的流量分配方案.此外,为各弧段设计了阻抗函数,并根据相同弧段不同时段的风险波动特征,基于用户均衡配流理论建立了考虑时段安全费用的危险货物均衡配流路径优化模型,实现多OD对、多路径、多时段的阻抗均衡,并利用Frank-Wolfe算法对其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在考虑时空差异的扩展时空网络中,均衡配流模型能够实现危险货物的各时空路径阻抗最小且均等.  相似文献   

2.
以SDN网络为基础,提出一种解决数据中心网络拥塞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完善了负载均衡整体框架.第一阶段使用sFlow收集网络状态,通过降低大象流误检率,采用突出大象流漏检率并设置阈值以判定可疑大象流;第二阶段应用基于流持续时间判定真正大象流,剔除已变质大象流,并将两阶段的大象流检测方法嵌入整体负载均衡架构中;最后在ubuntu系统环境下利用Mininet搭建胖树网络拓扑,以Ryu为控制器进行仿真模拟测试,通过控制流量负载验证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可提高数据中心网络中大象流与老鼠流的检测效率和网络链路利用率,并可减小网络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交通特性,基于一体化公交出行的路径特点,研究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因素对出行阻抗的影响.考虑人流密度对步行速度的影响以及出行费用与时间的换算关系,将公交出行的路段阻抗、节点阻抗与费用阻抗统一换算为时间,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出行阻抗函数.利用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并通过FW算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地面公交线路长度与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57.3、16.2 km时,轨道交通线路输送的客流量占总客运量的65.4%,通过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达55.4%.构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能降低乘客出行总阻抗,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拥挤网络流的分布不均匀现象,用基于消圈算法的思想对拥挤网络流进行深入研究,以均衡拥挤路段和相应平行路段的流量。以拥挤网络中实时流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交通网络总阻抗最小为目标,以路段容量、饱和度、总流量守恒等为约束条件的模型。设定初始容量值为0.75倍的通行能力值,构建增流网络并寻找负回路,以求得最小调整量,由此调整回路流量,算法中阻抗随回路流量实时更新。对含拥挤路段的回路采用阶梯式扩容来不断调整流量,直至实现拥挤路段和平行路段流量的均匀分布。通过算例表明,消圈算法可以获取拥挤网络各路段的调整量和调整方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5.
由于阻力及其它因素的存在,网络流在实际中往往是有损耗的.建立了有损耗网络最大流的模型,并依据其流递远递减的特性设计了算法.以各弧还需要的流的消耗量为权值构造一赋权图,找出一条增流链,分配发点以合适的流量,并调整增流链上各弧的流量和赋权有向图上各弧的权值.反复迭代,直到各边流量都饱和或初始量被分配完毕,此时,收点的输入量达到最大值.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指标决策理论对城市立交的选型问题进行了数学解析,构建了立交选型的多指标决策模型框架;结合多指标决策理论,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立交备选方案的选择、确定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基于通行能力的方案改进法;结合上海市某立交改造工程,采用多指标决策理论对其进行了选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国大型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障碍。山地城市受限于地形条件,其道路交通尤为复杂,在交通运行上具体表现为:次支路网连通性差,路网流量不均衡,立交节点交通拥堵常态化。对于重庆等山地城市来讲,立交形式选择尤为重要,不仅要做到功能与等级相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传统的非饱和流状态下,立交节点形式优劣的评价标准一般以效率优先为主,而对于商圈周围等拥堵"常态化"区域,交通运行常常处于饱和流状态,有必要通过信号控制等方式"截流分压",实现对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航空网络中部分节点进行牵制控制,可以使所有节点同步到稳定状态,起到提升航空网络鲁棒性的作用.通过建立节点状态方程,确定航空网络的平衡点,实现对部分节点的牵制控制,并以受控节点数与反馈增益的综合代价最低为标准,探究两者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45座通航城市进行牵制控制,可以以较低的反馈增益水平,实现中国航空网络鲁棒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直流外电网系统的负载均流,提高系统稳定性,在考虑线路阻抗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输出下垂特性和虚拟阻抗原理,将负载电压、电流等代入虚拟阻抗算法,对所得虚拟阻值进行适当修正,实现了虚拟阻抗的自适应修正,能够有效改善负载均流效果.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与传统下垂控制、传统虚拟阻抗下垂控制进行实验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传统虚拟阻抗下垂控制方式和自适应虚拟阻抗下垂控制方式均能将负载电流差异抑制在0.04 A内,各并联单元输出电流差异小;自适应虚拟阻抗下垂控制方式的负载调整率为0.1%,具有更低的负载调整率;综合考虑输出电流差异、负载调整率、母线电压等因素,自适应虚拟阻抗下垂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负载均流优越性和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公交网络配流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传统公交网络配流中忽视公交行驶时间与路段流量的微关联性及公交车的容量限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用拥挤函数概念描述出行阻抗与流量的关系。结合公交出行时间链对公交网络阻抗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建立了基于站点的多路径-容量限制的概率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在配流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同时将配流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公交网络配流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与关联城市快速路(简称结合部)路段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从匝道控制影响要素分析入手,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思想,本文提出了以主线交通状态与期望状态差值和匝道交通状态为输入变量,以匝道调节率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方法. 同时针对结合部路网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实际情况,分单匝道控制和双匝道控制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匝道控制方法,并建立了5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 最后以北京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三环和四环关联城市快速路为案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证明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是高速公路与地面衔接道路交通流转换的枢纽,研究其渠化设计方法对优化互通立交及其周边路网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高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跨式互通立交出1:3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交通流运行特性,然后提出了典型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渠化设...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特点, 提出立交匝道线元法, 即将复杂的立交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匝道单元, 利用AutoLISP和ADSRX系统生成各个匝道单元, 再根据匝道的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经过适当的剪辑, 形成立交.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复杂的立交系统, 而且非常适宜编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城市路网中交通均衡与停车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出行者实际停车搜索过程,运用G/G/c/FCFS 停车排队模型,研究了路径流量、行程时间、停车场可用概率三者的关系,进而计算停车场在车辆到达时的可用概率,并将此概率纳入停车搜索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最后根据交通网络中出行者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理论,提出基于停车排队理论下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准确合理地分配城市路网中的停车流量. 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城市整体角度为停车需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ѵ������ٶ�Ԥ��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正交实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根据其中10条匝道的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三段: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另外4条匝道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正交实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 GPS 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 座互通式立交共14 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根据其中 10 条匝道的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三段: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另外4 条匝道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 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城市路网中交通均衡与停车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出行者实际停车搜索过程,运用G/G/c/FCFS 停车排队模型,研究了路径流量、行程时间、停车场可用概率三者的关系,进而计算停车场在车辆到达时的可用概率,并将此概率纳入停车搜索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最后根据交通网络中出行者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理论,提出基于停车排队理论下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准确合理地分配城市路网中的停车流量. 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城市整体角度为停车需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已经呈现出常态性拥堵,对快速路主线拥堵进行疏导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在主线和入口匝道进行三级交通检测判别,设计了多级联动的信号控制流程与实现方式,构建了不同拥堵程度下的分级响应控制策略,基于瓶颈点通行能力最大化下的实时信号控制算法及最大排队长度限制下的实时信号控制算法,建立了主线及匝道车道开关闭、汇合处信号灯控制、主线动态限速、交通信息诱导等于一体的快速路级联信号控制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主线不同拥堵程度下采取的级联信号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快速路主线平均车速,并未导致匝道排队的恶化,局部路网平均延误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如何使用模型来分析建立包含高速公路干线、匝道控制和上游信号控制的菱形立交的一个综合控制系统。本建模方法考虑到了很多方面因素,包括其组成部分、运营特性及系统内的互动作用。论文还提出了系统现场实施运营可能需要的具体措施。建立综合运营控制系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通过在钻石立交信号机中特定信号配时来处理匝道反馈信息。当管匝道上排队较长时,系统将通过自动调整来减少进入匝道的车流量,以保证匝道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避免匝道排队过长,减少高速公路瘫痪的可能性。由于该系统采用特殊信号相位和配时方法,其控制策略主要针对特定的钻石信号相位计划。文章还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和构架以及现场实施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高等级公路可接受间隙控制系统分析与构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机动车辆构成的实际情况,科析高等级公路立交地段车流特性、可接受间隙控制系统组成和动作情况,并对系统进行了抽象简化,构造了控制系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得出高等级公路上不同交通需求条件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模型适用性强,不但适用具有合流匝道入口控制,而且能用于单入口匝道控制系统分析,文中提出的系统评价指标反映实际,给出的分析示例说明了系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