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肇事逃逸有哪些新的处罚规定? 答:<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法还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2.
郭玉祥  刘春华 《驾驶园》2005,(11):20-21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前,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责任的范围和方式,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对受害方的损失,应当先划分事故的责任,然后由保险公司在驾驶员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1日,我国首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开始实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保护人身安全.这部备受社会关注的法律是2003年10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4.
朱倩 《人民公交》2015,(10):64-67
行车事故处理主要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责任认定和事故善后处理三方面。 行车事故定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 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因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年来,有不少机动车驾驶人认为,法律过多强调保护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而实则已发生了角色转换,强者已不强,弱者并不弱.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06,(8):76-7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7.
邵军 《驾驶园》2005,(3):11-12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客运车辆停车上、下人一直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颁布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何依法管理呢?  相似文献   

8.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  相似文献   

9.
客车是旅客道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车的安全运行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据近年有关资料分析,客运交通事故占道路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七成以上.因此,应该把加强客车运行安全管理和认真分析客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作为客运企业和客运业户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在研究分析这些影响客运安全的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安全措施,真正把安全法落到实处,努力减少交通事故,遏制重大客运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从探讨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出发,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义和编制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规划思路、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内容的建议.最后结合城市介绍了规划的实际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以来,以其"以人为本,同情弱者"的特点,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也因其个别条款表述模糊而遭受非议.为此,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审议,并于当年12月29日作出了修改决定.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方均良  汪伟华 《摩托车》2006,(10):37-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年多来,从处理交通事故的一线民警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各方当事人、不同部门的事故赔偿处理人员在对部分法律条文的内容上理解不一致,导致适用的法律条文和标准也不尽一致,给事故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的原因限于群众自身对法律法规的  相似文献   

14.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辆故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项目重点研究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及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交通安全执法取证与处理、车速管控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交通事故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分析鉴定、交通安全执法现场取证、车速管控集成等方面的系列化新技术装备;开发了多功能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系统、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特征信息集成数据库、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技术分析平台、交通安全执法信息数据库、交通安全移动执法平台等.通过实施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示范区道路安全执法状况的明显好转,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提供体系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李永钧 《上海汽车》2004,(10):41-42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取代了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正式实施,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在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方面较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于是,引发了以下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取代了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正式实施,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在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方面较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于是,引发了以下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违法普遍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选取二线城市合肥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数量研究法调研合肥市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违法情况、道路通行条件和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过调查法掌握合肥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根据合肥市电动自行车运行特点,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及其人员伤亡人数、压降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违法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为目标,为合肥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驾驶人心理》2006,(6):F0002-F0002,F0003,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郭玉祥 《驾驶园》2006,(3):62-63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只要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受损的,无论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一方是否有过失以及过错程度如何,保险公司都应当在责任限额内全额支付.这种观点正确吗?请看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