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预制装配式防撞墙竖向的新型连接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的方法,通过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比较两者的受力特点,讨论不同因素对预制装配式防撞墙承载能力和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所提连接节点模型的屈服破坏特点与现浇模型基本一致,随着配筋率的提高,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8%、12.4%、20%。改变预应力钢筋的分布间距对装配式防撞墙的承载能力的提高并不显著。增加混凝土强度能够有效提高防撞墙的承载能力,但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高强度、粗直径钢筋的水平、竖向、斜向连接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素,工程技术人员合理选择粗钢筋的连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效益及施工安全性至关重要。介绍了江南某高层住宅楼的水平向和竖直向粗钢筋连接技术,并对两种连接技术的优缺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装配式桥梁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套筒灌浆连接方式是目前装配式工程上应用较多的钢筋连接方式。目前关于装配式桥梁中套筒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及现浇构件连接的力学性能比较试验相对较少。本文以无锡某快速化改造工程中主线高架桥项目为依托,选择4 组立柱进行连接力学性能试验,对其位移、钢筋应变、破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及现浇构件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具有更好的延性和极限承载力。同时套筒灌浆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均优于其他两种连接,也验证了套筒灌浆连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装配式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连接复杂的问题,提出采用钢端头进行连接.设计了3个带钢端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中节点ZGJ-1、ZGJ-2和ZGJ-3,开展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水平连接板间腹板的设置及伸入预制梁内钢端头的长度对中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钢端头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良好;伸入预制梁内钢端头的长度对中节点性能影响不大;水平连接板间设置腹板能较大程度提高中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根装配式混凝土桥墩(连接构造分别为钢管剪力键和灌浆套筒)和1根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对比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采用ABAQUS通用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有限元参数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3类桥墩试件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均为整体压弯破坏,无明显的强度退化,累积耗能能力相近;在不同轴压比、长细比、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条件下,带钢管剪力键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水平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均优于传统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桥墩,提高幅值分别为4%~32%和8%~36%;轴压比、长细比、钢管剪力键嵌入深度和钢管直径是影响钢管剪力键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结构工厂化生产,找到可靠、实用、经济的预制装配式结构连接方式,提出了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六个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并与四个相同工况的钢筋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裂缝和破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约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的3倍,符合“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理念,说明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可靠,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施工的可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11-112
装配式空心板桥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横向布置多片主梁,各片主梁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铰缝,这种连接刚性比较弱,并且由于横向不施加预应力,所以弯矩沿横向不连续。因此,采用梁格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能有效的将桥梁的横向分布趋于稳定,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偏心受压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相应受压区高度、小偏心受压时受压钢筋应力和大偏心受压时受拉竖向分布筋屈服范围,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取值建议和计算公式。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偏心受压承载力可靠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可供研究人员和规范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装配式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钢套管及套筒连接装配式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对钢套管及套筒连接装配式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首先通过有限元建立了现浇式和装配式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模型;然后从承载力-平均纵向应变关系曲线、钢管应力、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力方面对比了现浇式与装配式柱的轴压性能;其次分析了装配式柱变形形态及受力机理;最后提出了装配式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浇式柱相比,装配式柱也具有良好的轴压性能和延性性能,钢管及钢套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强,轴压承载力提高幅度为1.94%~6.17%;增加钢管厚度对提高装配式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最有效,提高幅度达59.15%,增加箍筋间距对其轴压承载力影响较小,减小幅度为2.91%;钢管纵向应力在靠近钢套管与钢管连接处较大,钢管环向应力在钢管通缝上、下附近区域较大,在钢套管装配处也较大;所提装配式柱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值(Nuc)与有限元值(Nuf)、试验值(Nut)的比值均值分别为0.964、1.014,方差分别为0.003 5、0.002 9.   相似文献   

10.
张中林 《交通标准化》2013,(21):110-111
钢筋抽检与连接技术是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有效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可以达到施工规范的标准,必须对铜筋的定位、连接、锚固剂下料等进行全面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路桥钢筋抽检与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并对钢筋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以保证钢筋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al collapse process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to survive people.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t is still a difficulty to describe the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under complex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such as under axial forces,bending moment,shear forces, and torsion working together.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Nielsen model,a new unified failure model on reinforcement evenly distributed concrete members with box section under combined forces is introduced.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new model are to consider the dowel actions of reinforcements and reasonably to consider of the shear carrying capacity of concrete,especially when compression stress of concrete is in a high value.Finally,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the new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ox section members.The comparison has verified that the new model is more accurate and feasible for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box section members.  相似文献   

12.
从计算及实践上探讨了在防治开挖边坡失稳问题时,采用圆形钻孔嵌岩灌注桩的截面进行配筋计算,将它转换为矩形,并将求得的受拉钢筋集中在受拉区,而不是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规定那样沿圆周均匀分布,这种新计算方法不仅简便和合理,而且也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A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code, particle flow code (PFC2D),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foundations reinforced with horizontal-vertical (H-V) inclusions. The initial states and loading processes of both unreinforced and H-V reinforced foundations are simulated by PFC 2D method. The interface between particles and reinforcements, and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the H-V reinforced foundations are studied through stress distribution graphs, displacement vector graphs and contact force graph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ertical elements of the H-V reinforcement keep the particles from being displaced under the applied load. The H-V reinforcement can distribute the load uniformly over a wider area, thereby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oil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4.
台阶式格栅加筋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河龙(河源至龙川)高速公路K29 307~K29 353段路基挡墙处的分级直立式格栅加筋挡墙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分别测试了挡墙从施工到正常使用期间加筋墙的加筋体内筋带拉力、土压力分布、墙面变形以及地基应力等,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相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台阶式格栅加筋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河龙(河源至龙川)高速公路K29+307~K29+353段路基挡墙处的分级直立式格栅加筋挡墙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分别测试了挡墙从施工到正常使用期间加筋墙的加筋体内筋带拉力、土压力分布、墙面变形以及地基应力等,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相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以剪切为主的(剪跨比不大于2.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力-位移全过程计算,在拉压杆模型基础上通过合理化假定提出了考虑变形协调的改进拉压杆模型.模型由对角斜向混凝土压杆、混凝土次斜压杆、混凝土次生斜压杆、水平拉杆、竖向拉杆及墙肢分布筋拉杆等组成,定量确定了模型中对角斜压杆及次斜压杆变形与墙端位移间的关系,建立了各杆件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物理方程和平衡方程等计算式.此外应用该模型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及墙肢分布配筋率三种参数对剪力墙力-位移骨架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6片剪力墙试验结果对比,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剪跨比不大于2.0、以剪切受力特征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力-位移骨架曲线;当轴压比由0.1依次增至0.5时,峰值承载力最大增量为27%;剪跨比由1.0依次增至2.0时,峰值承载力最大减少30%;分布配筋率由0.25%依次增至0.55%时,峰值承载力最大增量为6%;相比于其余两个参数,配筋率对墙肢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对古城墙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安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下穿古城墙问题,在考虑城墙损伤的前提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FLAC 3D软件模拟了不同加固措施工况下盾构施工对西安城墙北门的影响,得出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城墙的沉降规律,并对该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钻孔灌注桩及化学注浆复合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墙安全,为西安地铁2号线的施工及保护古城墙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并为日后有关黄土地区的盾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了拉筋垂直层间距与拉筋的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微元法提出了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墙背的土压力强度和合力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强度公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随墙高呈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土压力理论值随拉筋竖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减小;主动破裂角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拉筋垂直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且加筋后的破裂角比未加筋的大;土压力理论值比变系数法小且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9.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系,建立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足尺模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及筋黏结构造(全黏结、部分黏结和无黏结)等有限元参数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时,承载力提高了11%,由0.4增加到0.6时,承载力增加不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有效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应力筋黏结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显著,增加无黏结长度,可一定程度延缓节点的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