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液限和塑限是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的重要指标。鉴于这两个项目存在若干缺点,所以我们在修订“公路土工试验法”的过程中,同有关公路科研、设计部门和部分高等院校一起,着重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用碟式仪和不同重量锥式仪,对一千多个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试验,提出了100克锥(锥角30°,入土深度20毫米)作为测定土样液限的沉落锥,以取代不合理的76克平衡锥。按联合测定法和搓条法对二百多个砂性土和一千多个粉性土、粘性土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了100克锥联合测定的经验法和曲线法。大量试验结果(从低塑性土到高塑性土)表明,按以上方法求得的液限和塑限,与标准方法(液限以碟式仪为准,塑限以搓条法为准)比较,均基本相符,用 t 判别法检验,也是通过的,因而这些方法是可行的。针对按曲线法确定塑限的方法,又相应地提出了新的入土深度与稠度关系的诺谟图。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修正的公路土分类图表。本文仅对联合测定法作些一般性的介绍,而尽量省略有关的理论分析,以节约篇幅。  相似文献   

2.
土的液限和塑限是公路工程、土建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LP-100 76型光电式液塑限仪是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遵照交通部公路局下达的任务,结合土工试验法,应用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研制的,用于液限和塑限的联合测定。它能代替国内现行的苏联76克瓦氏平衡锥测液限,并且能够代替国际上  相似文献   

3.
土的液塑限联合试验的计算及制图,较为麻烦,尤其是在没有双对数座标纸的情况下。同时,因手工制图、查图的不精确,容易给试验结果带来误差。为方便起见,这里提供一个BASIC程序,可直接在PC-1500袖珍机上运行,使用起来,不仅迅速(一般用时半分钟左右),且由于土的液限、对应塑限时的锥入深度和塑限均用代数方法求得,从而避免了因手工绘图、查图带来的精度误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与水电土工试验规程中所采用的作图法确定液塑限值而带来的诸多不便,本文采用数学解析法计算液塑限试验数据,并将其编制成QBASIC程序上机处理,由此确定出的液限、塑限值较传统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同时对公路与水电土工试验规程中所采用的不同圆锥下沉深度计算出的液塑限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多种液塑限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规范中使用。各规范液塑限试验方法的不统一,给岩土勘察和工程设计带来很多不便。在提出液塑限试验方法优越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资料,对各种液塑限试验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外现状,考虑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新修订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提出了采用76 g锥入土深度17 mm的方法测量液限和入土深度2 mm的方法测量塑限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介绍进行土的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不用传统的查图法,改由计算机直接计算液限和塑限,简化了试验工作过程,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我省舞阳环城改建段计长4.036公里,路基全宽22米,土方工程于1982的由舞阳县组织施工,次年底基层(石灰土结构)仍由该县组织施工。由于路基土含水量大,在底基层施工时,普遍出现软弹现象,无法辗压,工程被迫停工。为摸清情况,经调查测定该段路基土属粉质重亚粘土,液限31左右,塑限15左右,塑指一般在13~17之间,小于0.002毫米的胶粒含量为22.67%,土层0~2米范围内的含水量一般为22%左右,最大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近年来,我所试验站将多年来在本省境内已建成的数百座不同结构、不同桥型的大、中、小型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桥梁,上万公里的干线和支线的桥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并从近千个土样中筛选了200多个较系统而又有数理统计价值的试验数值。这次重点整理了液限试验的方法。蝶式仪法(或称摇蝶法)、瓦氏76克锥液限试验法、手搓条塑限试验珐和液限塑限联合试验法的指标。从这些试验数据中,寻找出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在公路施工现场试验仪器配备不全的情况下,可由一项指标从我们推定的近33个关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利用土的密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和自由膨胀率等6项指标来判别南宁膨胀土胀缩性等级的模糊数学定量评判方法,对6项指标与胀缩总率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用其相关系数来确定相应的权重值,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并用实例对所建的模糊数学评判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南宁膨胀土胀缩性模糊评判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利用土的密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和自由膨胀率等6项指标来判别南宁膨胀土胀缩性等级的模糊数学定量评判方法,对6项指标与胀缩总率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用其相关系数来确定相应的权重值,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并用实例对所建的模糊数学评判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界限含水率试验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直接直线拟合法、规范作图法、公式法的不足,建立了先用公式法确认塑限偏差2%,再用最小二乘法数据拟合求解液塑限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平行试验的锥沉量偏差大小的试验优化方法,并给出了控制偏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广东湿润多雨地区细粒土路基压实控制标准,对广东广连(广州—连州)高速公路典型天然含水率偏高含砂低液限黏土开展基本物理性质、重型湿法击实、浸水CBR(加州承载比)和固结试验,利用容量瓶法测定土样的吸附结合水含量,分析吸附结合水对含砂低液限黏土击实特性、强度、水稳性和压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结合水含量与塑限成正相关关系;含砂低液限黏土中吸附结合水具有类似固体的性质,且在路基运营期始终稳定;初始含水率低于吸附结合水含量时,含砂低液限黏土CBR试件浸水后的膨胀量显著增强;吸附结合水对含砂低液限黏土在高含水率状态下保持一定CBR强度和低压缩性起到积极作用;压实度控制下限值与吸附结合水含量和最佳含水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便于确定不同区域粉土的施工碾压工艺,基于统计分析法揭示了北方地区粉土颗粒组成、液塑限值的区域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粉粒含量、液限值与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线膨胀率的相关性,揭示了决定粉土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内在决定因素;通过对比光轮+振动碾压工艺、冲击碾压工艺在不同粉土路基中的碾压效果,确定了不同粉土合适的碾压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粉土分布区域由西向东变化时,粉粒含量由8.8%增加到96.8%,砂粒含量由87.9%降低到0,粘粒含量稳定在10%以下;液限值由22.4%提高到31.6%,塑限值由15.4%提高到21.6%,而塑性指数基本在10左右波动;粉土颗粒组成、液塑限值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粉粒含量与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线膨胀率相关性较高,而塑性指数相关性较差;通过对比不同碾压工艺在不同粉土路段上的施工效果,最终确定含砂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推荐的碾压工艺为光轮+振动碾压,低液限粉土推荐的碾压工艺为冲击碾压+重型压路机静压补强。  相似文献   

14.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时,双对数坐标系上最高点A,中间点B,最低点C三点完全在一条线上的情况很少见,大部分情况是不在一条直线上。对于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是先确定锥入深度2 mm在直线AC和AB上的含水率,然后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值,如果差值小于2%,则不需重做试验,反之则需重做试验。这种做法步骤复杂,速度较慢。对此,通过数学解析法推导出判别式,可以不求取锥入深度2 mm在两直线上的含水率的情况下,快速判定是否需重做试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人工冻融作用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物理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土经冻融后,土的比重、饱和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孔隙率、液限、塑限增大,而干密度、液性指数与塑性指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土经冻融后其抗剪强度减小,压缩性增大,土体发生软化。  相似文献   

16.
京九铁路某段路基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京九铁路某段路基病害的调查分析,强调在设计与施工中,应加强对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压实度质量的控制。同时提出仅仅依据土的液限、塑限和颗粒分析来选择填料是不够的,还需增加相关力学性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公路》2020,(7)
正根据实际运营状况,利用摆式仪测量路面常温干燥、低温干燥、低温潮湿、融雪等状态下,普通轮胎、雪地轮胎分别与普通路面、防滑路面组合的附着系数值……冬奥延庆赛区复杂山地公路路面附着系数研究(张智勇等,P1)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宜阳典型粉质黏土的含水率与孔隙率、饱和度、塑限、液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等对工程设计影响较大的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含水率与孔隙比、塑限和液性指数的经验关系式……宜阳粉质黏土含水率Pearson分析及相关性研究(余燚等,P7)  相似文献   

18.
用华氏平衡锥来测定土壤的液限(流限),是目前各试验单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华氏仪构造简单,易于达到标准化。但是,对于一个操作不熟练的人来说,这种仪器仍然有某些缺点,因为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是手执平衡锥,当锥尖接触土面时,松开手指,借其自重沉入土体内1公分时,测定这时候的含水量为液性限度。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体会,操作时手指放开的快慢或有抖动,都会影响到锥体沉入土中的深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对低液限粉土进行复掺改性试验,结果表明掺加膨润土能明显改善粉土的密实度,掺量为9%时干密度和回弹模量达到最大值;对低液限粉土进行强度及压缩性复掺改良试验,并通过极差分析计算,确定低液限粉土的最佳改良掺比为水泥4%+水玻璃∶氯化钙=3∶1+石灰4%+聚丙烯纤维0.3%;在复掺配比的基础上进行掺入和未掺入膨润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比,掺入9%膨润土后粉土的抗弯沉性能更佳,最佳复掺配比为水泥4%+水玻璃∶氯化钙=3∶1+石灰4%+聚丙烯纤维0.3%+膨润土9%。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现行细粒土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效率低下和试验流程难以自动化的难题,通过对现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原理的扩展应用进行讨论,得出无论是对烘干土还是天然土试样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都可通过监测土膏调制过程中水的增量求得各级土膏含水率,而无需对各级土膏采用烘干法逐级测试含水率的结论,并给出了试样干、湿2 种状态下求解各级土膏含水率的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结合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岩土勘察获取的大量细粒土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操作的计时观察结果,对现行试验方法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分析,进而得出界限含水率试验的优化流程。该流程人工操作时长可减少75%,完成单组试样界限含水率测试所需时长􀰐t 可由16. 5 h 缩减为6. 5 h。根据优化试验流程和试验方法特征,提出液、塑限闭式联测法这一自动化实现方案,并对其试验应用条件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