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乘客和运营人员对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移动互联等方面的要求,在传统乘客信息系统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北斗定位技术,提出具备信息定制发布、列车位置与到站时间动态提示、信息交互式查询、设备管理与实时监控等功能的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将服务信息以电子站牌、查询机、移动应用软件等多种形式提供给乘客,扩展了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信息覆盖点和信息内容,提高了乘客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服务品质,综合平衡运量需求和运能供给,从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客流分布、线路特点及出行服务要求等出发,以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编制了有轨电车全日行车计划,并进行了交路设计、停站设计等。探讨了能够改善旅游交通运营服务品质,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的运营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旅游休闲型乘客的需求为导向,重点在车辆选型、配线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乘客信息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全路网乘客信息系统的统一调度,已经成为地铁信息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乘客信息系统现状及地铁运营单位的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路网控制中心的建设与运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8?198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5%、5%和40%;2018年,全球地铁和轻轨累计运送乘客超681.29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1.15万人次/(d·km)。2019年我国40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730.27 km,其中城轨交通客流超过210.7亿人次。我国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居全球第一,不过有轨电车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国外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经验与规律进行重点介绍,以期对中国发展有轨电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现代有轨电车在组团式城市有着良好的区域适用性。通过分析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分布对吸引客流、乘客出行时间、工程造价和项目运营的影响,为站点布设提供理论基础。以运营效率最优兼顾乘客节约出行时间效益为目标,从车站工程费用、运营费用(车辆购置费)、运营收入(车费收入)和乘客节约出行时间效益4个部分建立有轨电车站间距优化模型;并用Matlab编程求解,结合成都市IT大道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有轨电车能实现70 km/h速度的最小站间距为0.631 km,一般现代有轨电车的合理站间距为0.5~0.9 km;该优化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度较高,可以为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分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轨道交通,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铁和轻轨,其运营规模、在建规模和规划规模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并通过“走出去”战略带动了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在2014年,我国的轨道交通呈现出了一种稳健、快速发展的态势;201 5年,其发展还将持续推进.与此同时,现代有轨电车正悄然升温.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现代有轨电车因其绿色环保、运量适中、乘坐舒适、造价低和建设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已被世界上许多城市所接受.我国也有近50个城市正在进行现代有轨电车的规划或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线路已实施情况,介绍了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系统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有轨电车系统结构复杂、建设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有轨电车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摒弃传统轨道交通行业里将调度、信号、机电、供电独立设置的思想,围绕业务功能、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三个方面对各个业务子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从而形成一套集运行监控、运营管理、调度指挥为一体的运营调度指挥平台。对系统的构成元素如运行控制中心、车辆段、网络管理系统、培训仿真系统、设备维护系统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系统的通用功能、自动监控功能、电力监控功能、广播系统功能、乘客信息系统功能、闭路电视系统功能、联动功能等,另外对系统的接口矩阵也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浅谈轨道交通乘客资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的系统组成、主要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结合实践经验,对轨道交通乘客资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地铁或常规公交规划方法难以适应有轨电车的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理念,在深入分析乘客出行过程的基础上,以乘客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与站点方案的数学关系模型.同时,依托东莞市有轨电车首期线路规划研究课题,将模型应用于实际规划案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有轨电车站点规划模型可有效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提高有轨电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都市快轨交通》2010,(2):17-17
自2010年3月1日起,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值班长将在工作日早高峰时间通过电视新闻节目为市民乘客提供最新的地铁运营信息,以便乘客调整出行方案。这也是国内地铁行业首次采用全新运营信息发布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上乘客行为仿真是研究现代有轨电车模拟器视景及乘客信息系统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构建了三维虚拟列车模型、人物的三维模型及基本动作,以Unity3D为应用平台,以VC#2017为编译器实现对三维模型的驱动控制,从而实现对人物基本动作的仿真。对有轨电车上乘客的行为仿真,可给现代有轨电车模拟系统提供必要的场景支持,可以广泛应用于对列车驾驶员的培训当中。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截至2017年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进行了统计,给出了2017年我国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市域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站数,并按运营线路长度进行排名.对2017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就2007—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每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数及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环线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的作用非常重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在线路布置、共线运营、简易接轨等方面的概况及其特殊性.针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的运营实际,结合环线开通后的运营经验,在统筹考虑客流预测、车辆配属、信号约束三方面基础上确定环线行车方案、列车编制原则及运营调整原则.阐述了导向、广播、乘客信息系统,以及末班车组织等方面的客运组织措施.随着网络化运营的逐步深入,运营方不断摸索,积极调整行车、客运组织措施,以求达到环线运营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我国不同城市中的建设发展,能满足列车高速运行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网络承载业务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基于分时长期演进(TD-LTE)技术组建的无线综合通信网建设方案,综合承载无线集群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信号系统、列车视频和车辆状态信息监控系统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性和乘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进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在调整价格的同时必须将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上海轨道交通产品价格与其他交通产品价格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产品价格的比较,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的调研,来研究乘客的实际价格承受能力,为轨道交通的价格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价格调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地铁建设始于1990年初,1993年5月上海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截至2016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4条(1-13号线、16号线),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公里。随着上海地铁建设规模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逐步进入了以路网规划、路网建设和路网运营为特征的网络化发展新阶段。上海地铁希望将各线路ATS信号系统、设施设备综合监控系统(CIOS)、票务清分系统以及路网CCTV系统、乘客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运营协调是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自身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以系统总成本费用最小为目标,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协调运营组织进行优化,详细论述总费用(包括运营商和乘客费用)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概率论方法,提出4种不同类型换乘站乘客换乘费用的确定方法,最终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费用和乘客的换乘时间,且平峰时段相对于高峰时段的运营协调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低地板有轨电车继地铁之后,以其灵活方便、运营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轨道交通新星,在以后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低地板有轨电车由于与汽车共用道路,一旦发生火灾,对城市交通影响很大,并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防火安全设计是低地板有轨电车安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结合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项目的列车防火设计,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路,线路位置、车站选址等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和效益.介绍了有轨电车车站、线路布置形式,从行人交通组织、乘客交通组织、路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有轨电车的交通组织设计进行研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深入研究、合理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走向及其在道路断面中的位置,结合沿线客流情况确定车站分布、布置原则,选择车站位置及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