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顶管项目第一段顶管(S19至S20)于2005年3月中旬完成,本文对第一段顶管的施工进行了小结,希望能对今后的顶管施工避免出现第一段顶管中类似的问题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工程概况 天津市快速路项目宾水西道立交桥排水工程A线迎水立交桥以北WA1~WA7段污水管线及YAa4~YAa4-1段雨水管线由于距居民楼太近(4~5米左右),而且另一侧为陈塘庄支线铁路,开挖深度在7.0米左右,明开挖肯定对居民楼及铁路有影响,因此采用顶管施工。顶管管径为1.05米,共计做338.5米,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工作坑选在两楼之间,经研究决定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进行顶管施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越南顶管项目沉井设计资料,介绍一种国外的沉井水下封底混凝土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与国内常用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较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华 《交通标准化》2007,(4):140-144
对在建项目郑州至开封箱型通道顶管施工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探讨,可为其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此类箱型通道的设计、顶管施工及其监测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入市项目下穿京广铁路防护涵工程,介绍多孔、大直径、小间距顶管同步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阐述了顶管下穿前的线路加固技术、大直径顶管同步穿越过程中沉降控制措施等。监测数据表明,沉降量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顶进时地表监测点的隆起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地层的摩阻力引起的地表隆起在开挖面附近叠加达到峰值;地表的隆起峰值随覆土厚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当开挖面顶进压力为100 kPa、管节摩阻力为35 kPa时,顶管覆土厚度每减小0.1H (H为矩形顶管高度),地表隆起峰值增大约6.00 mm;浅覆土顶管地表隆起随顶进压力和管节摩阻力的增长规律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和非线性快速增长阶段;为降低浅覆土顶管工程上覆土被顶破的风险,需要合理控制开挖面顶进压力及其波动、在管节外周形成厚度均匀的减摩泥浆套,确保地层稳定和顶管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顶管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在河坊街雨污水管道顶管施工的主要控制措施及技术应用分析,探讨顶管工艺在杭州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天津市快速路项目宾水西道立交桥排水工程A线迎水立交桥以北WA1~WA7段污水管线及YAa4~YAa4-1段雨水管线由于距居民楼太近(4~5米左右),而且另一侧为陈塘庄支线铁路,开挖深度在7.0米左右,明开挖肯定对居民楼及铁路有影响,因此采用顶管施工。顶管管径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北京市一个立交桥的顶管工程的施工过程,详细介绍了地下水位之下的顶管的工程的铺设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地下顶管施工测量过程,从顶管工程的地面平面与高程控制、准备工作到直线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工作、曲线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对地下顶管施工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太原市的城市建设当中,首次采用双孔3 m顶管,在全国大管径的顶管中双孔布置,也较少采用,本工程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法对双孔3 m顶管,成功顶进529.6 m,为今后在太原市地区的地质情况下进行大管径顶管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顶管法作为一种非开挖的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针对顶管结构荷载分布模式的认识目前还比较模糊,文章对比分析了分析了日本、美国、德国和中国规范中顶管荷载的计算,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顶管荷载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顶管结构受力具有典型的时空效应;在稳定的地层中,顶管荷载主要来源于结构自重;在不稳定地层中,顶管上部荷载来源于结构自重和地层压力;施工期间顶管在长度方向上荷载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一般的地层,沿长度方向上的荷载呈前小后大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矩形过街通道采用双刀盘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进行顶管掘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控制、施工关键技术,为过街通道顶管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依托某圆形顶管下穿南环高速公路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顶管施工顺序不同对高速公路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圆形顶管并行施工和单一施工和圆形顶管施工的先后顺序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对于多顶管并排顶进,可采用两两间隔顶进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及投资。  相似文献   

15.
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地面扰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工程中,地面扰动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以杭州半山超浅层曲线顶管工程为基础,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超浅层顶管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模型,对模型实施不同的顶进速度,用以进一步探求超浅层小半径曲线顶管在不同顶推速度下的地面变形规律,提出顶进速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矩形截面顶管进出洞工序是顶管工艺的关键环节。结合西祠堂巷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介绍了矩形顶管进出洞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对矩形顶管进出洞口支护形式、洞口土体加固、洞口密封圈的安装、坑外降水井布设、洞口间隙的密封等施工技术作了相应的介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矩形截面顶管进出洞风险。  相似文献   

17.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重庆主城排水超浅层曲线顶管顶进过程的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简化的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对比,对比结果证明该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适用于超浅层顶管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8.
顶管敷设地下给排水管线。由于采用相对明挖施工,具有低噪声、少扬尘和不中断交通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中体现出巨大的优势。结合顶管工程实例,讨论顶管工程的特点,对曲线顶管施工重点技术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层扰动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道路工程重力排污管线顶管施工技术及其力学效应,对道路工程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管道进行了受力分析,对顶管顶进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对影响顶进力的因素进行了归类阐述,并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分析计算顶进管道受力应该分别计算垂直作用于管道轴线方向的荷载、管道的剪切力,需要充分考虑管道和施工条件,对顶进力进行分析计算时应包括迎面切入阻力、顶管施工摩擦阻力两方面的内容。最后,以某道路工程顶管施工为工程应用背景,计算得到顶管总顶进力的大小,为其顶进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软土地基下部进行顶管施工,势必会使周围土体产生变形,地面发生沉降。文中以某输水管道工程下穿广佛高速公路软基段的顶管工程为例,在顶管施工过程以及完工后对广佛高速公路路基的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总结顶管施工引起的路基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