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改进血管重建,简化手术操作,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三袖套法行血管重建:供体肠系膜上动脉所带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分段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结果共进行移植30例,成功27例,手术成功率90%.供体手术平均耗时(42±5)min,供肠修整耗时(3±1)min,受体手术耗时(65±10)min,热缺血0min,冷缺血(32±3)min,三次套管共耗时(10±1)min,总手术耗时(160±10)min.结论严格保护供肠与应用三袖套法重建血管,有助于快捷地建立简便稳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大鼠节段性原位小肠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变革不可估量,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境的分析发现,3D打印技术可以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但现实是现阶段大多数吸引人们眼球的3D打印技术应用都还只是演示或单件产品,其成本与实用性往往被忽略。因此结合自身的实际冷静看待3D打印技术才是充分发挥起优势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牙本质过敏常是由于外伤后牙本质暴露、磨耗、牙龈萎缩等局部因素所造成的。治疗主要是用药物涂擦,理想的治疗药物要求来源容易,过敏症状消除快,对口腔软组织无损害,病人乐意接受。我科1989年开始用齿敏灵治疗牙本质过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文对359例患者,即688颗患牙进行了脱敏治疗。其中男性214例,女性145例,患病时间最长为9年,最短为3d;过敏牙数单个牙109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更为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手术均双人操作,整体切取供体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 ℃ UW液保存;受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带供体小肠的腹主动脉补片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术中经受体左肾静脉行供体特异性输血,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外置.结果 建立小肠移植模型60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0±5)min和(2±1)min.52只存活超过3 d,存活率为86.7%,平均存活(16±9.4)d,最长存活时间为45 d.结论 科学统筹、供体特异性输血和血管吻合技术的改良能建立更为可靠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疗效。方法  2 87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分别给予以下 6种手术方法 :①大腿内侧皮片移植法 (皮片组 ) 1 2 1例 ;②羊膜移植法 (羊膜组 )1 0 2例 ;③Vecchitti’s(提扣式 ) 5 3例 ;④胎儿皮肤移植法 (胎儿皮组 ) 3例 ;⑤盆腔腹膜移植法 (腹膜组 ) 3例 ;⑥压迫法 5例。随诊时间为术后 4月~ 1 5年。观察成功率、婚后性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结果 手术成功率皮片组、羊膜组和Vecchitti’s分别为 1 0 0 % (1 2 1 / 1 2 1 )、98 0 % (1 0 0 /1 0 2 )和 96 2 % (5 1 / 5 3) ;有性高潮体验者分别为 0、4 8% (3/ 6 3)和 37 8(1 4 / 37) ;BDI≥ 2 1分者分别为 35 2 % (1 8/ 5 1 )、31 9% (2 0 / 6 3)和 2 4 3% (9/ 37)。结论 Vecchitti’s手术患者婚后性生活满意度较高 ,心理状态较好 ,是目前较理想手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加固定修复基牙强度、较少磨除基牙组织的洞型设计。方法 收集完整的离体上下颌第一、二磨牙 1 80颗 ,分为 9组 ,每组 2 0颗。Ⅰ组为对照组 (完整牙 ) ,Ⅱ~Ⅸ组分别制备具有临床代表意义的洞型。常规充填后 ,分别进行抗折负荷测试。结果 抗折负荷邻颈洞型较邻颈牙合浅洞型大 2 4 2 % ,邻颈、牙合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5 0 8% ,邻面洞型较邻牙合浅洞型大 9 8% ,邻、牙合洞型较邻牙合深洞型大 2 1 % ,邻牙合深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2 4 9%。结论 对基牙邻面龋坏 ,特别是邻面颈部龋坏 ,争取就自然洞型完成充填 ,能显著增加其抗折强度 ;必须经牙合面行根管治疗时 ,邻牙合面分开洞型 ,能明显增加抗折负荷。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对解除心绞痛 ,提高病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鉴定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 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 (DD)和缺失 (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 (30 %vs 14 % ,P <0 .0 5 ;5 3%vs 37.5 % ,P <0 .0 1)。结论 ACE基因D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太极扣附着体修复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附着体作为固位体,为30例单侧或双侧牙列末端游离缺失伴缺牙区间隙不足的患者制作太极扣附着体义齿。随访12-24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到满意,1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少量吸收。结论太极扣附着体适用于基牙稳固、缺牙区间隙≥3 mm的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并能获得较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为骨髓移植,1例为脐血移植。HLA全相合8例,HLA不全相合13例。回输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9.078×108/kg,CD34+细胞中位数4.62×106/kg。10例患者采用BuCy方案预处理,9例采用改良的BuCy2方案预处理,1例采用非清髓的BuCy+氟达拉滨的方案,1例采用TBI+VP-16+CTX+meCCNU预处理。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方案,其中20例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四联方案,1例脐血移植患者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术后观察受者的造血重建、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采用低剂量肝素+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预防肝静脉闭塞病(VOD)。结果除1例患者于空髓期死于颅内出血,其余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高剂量组MNC及CD34+细胞较低剂量组中位重建时间平均缩短1d。预处理中出现高热、寒战、胃肠道副反应、肝脏损伤及口腔黏膜炎等副反应,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HLA不合者较HLA全相合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患者出现aGVHD(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2例);9例出现cGVHD,表现为皮肤及肝脏受损,经有效治疗后好转。术后100d内18例受者出现细菌或真菌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7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出现EB病毒血症,1例出现尿BK病毒感染。1例患者因VOD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VOD。5例发生Ⅱ级至Ⅲ级出血性膀胱炎,经治疗后均好转。受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月(136d~9年),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2%和63.9%,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0%和23.8%,无复发生存率为71.4%和14.3%。结论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BuCy及改良BuCy2的预处理方案均安全有效,毒性反应可逆、可耐受;高剂量MNC及CD34+细胞数组造血重建时间较低剂量组缩短;HLA不全相合者移植后GVHD发生率较HLA全相合者增高;低剂量肝素+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VO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造血重建中位时间23 d(11~62 d)。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3例,转氨酶升高3例,其中1例伴有黄疸,恶心呕吐3例,口腔黏膜血疱1例,腹泻1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6~28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有2例复发,分别在移植后第11个月和第20个月,前者于复发后第4个月死亡,后者经化疗后再次获得缓解。结论 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合并症少;前期诱导化疗阶段应用过马法兰可能是某些患者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3例、自体骨髓移植6例和混合骨髓移植6例)时应用分次全身照射技术。分次照射方案:8~15MVX线总剂量800~1000cGy,每天2次,共计2天,每次照射间隔时间为6h;剂量率5.98~6.32cGy/min,平均剂量率为6.6cGy/min;肺遮挡后平均剂量为600cGy,胸壁补充9MeVβ线200cGy。随防结果∶3例移植失败(异基因骨髓移植1例、混合骨髓移植2例),1例慢粒急变行自体骨髓移植后10个月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其余11例均无瘤生存;无1例出现放射性损伤。结果提示采用分次照射技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运用VISSIM仿真系统构建3D交通环境的方法和过程,为VISSIM仿真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介绍了仿真背景图、VISSIM的3D信号灯以及3D交通环境的要素和实现方式。利用VISSIM的可选模块V3DM建模时可分为两类模型,重点介绍了第I类3D模型的建立。总结了避免发生模型错位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即在缺少背景矢量文件的情况下,利用AdobePDF虚拟打印机将路网信息打印到pdf文件,并通过Illustrator软件输出得到仿真路网的dwg文件。以武汉市建设大道为例,实现了逼真的3D交通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21年初诊且适合移植的15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对auto-HSCT组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auto-HSCT组患者51例,非auto-HSCT组患者104例;两组除年龄外,余基线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auto-HSCT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3)对auto-HSCT组患者进行移植前、后的疗效对比,发现移植后sCR/CR率明显提高(P=0.041),有效缓解率(≥VGPR)亦提高(P=0.05);比较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患者的最佳疗效,auto-HSCT组的sCR/CR率和有效缓解率均明显提高(P=0.001)。(4)至随访截止,auto-HSCT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 30.5个月,3年OS、PFS分别为87%和40.3%;非auto-HSCT组中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主动免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2 3 4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中 92例接受主动免疫 (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 )联合HCG治疗 ,另 84例和 5 8例分别给予单纯主动免疫治疗或单纯HCG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 86 .96 % ,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 5 2 .3 3 %和 2 7.5 8%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习惯性流产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组织中组织蛋白酶 D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蛋白酶 D的阳性率为66.7% (2 0 /30 ) ,其表达与肿块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P <0 .0 1 ) ,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组织蛋白酶 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7.
利用HyperWorks和LS-DYNA对某商用车保险杠进行模态、局部刚度、碰撞安全性能的仿真分析;以加权应变能最小化为目标,对保险杠进行拓扑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得到了一种可以3D打印成型的汽车保险杠设计方案。将改进后的结构与原模型相比,质量减轻了9%,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的价值及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按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将 72例病人分为经乳房切除切口组 (B组 ,36例 )和腋窝切口组 (A组 ,36例 ) ,采用专利蓝 (Patentblueviolet)癌周注射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结果 SLN鉴别成功率为 83% ( 60 /72 ) ,SLN有转移的 1 8例中 ,唯一转移者 6例 ( 33 3% ) ,B组鉴别成功率 94% ( 34/36) ,预测腋淋巴结的准确性 1 0 0 % ;A组鉴别成功率为 72 % ( 2 6/36) ,预测液淋巴结的准确性为 1 0 0 %。结论 采用蓝染剂经乳房切除切口 ,比腋窝切口更能精确地鉴别前哨淋巴结 ,提高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2级~3级),随机分为APG治疗组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传统对照组)。观察8周,从样本整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 2级、Wagner 3级共5个层次,比较两组的创面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APG治疗组与传统对照组患者从样本整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 2级和Wagner 3级的5个层次比较,两组间的治愈率在样本整体溃疡(93.33%vs.63.33%,P=0.005)、窦道溃疡(84.62%vs.36.36%,P=0.033)、Wagner 3级(81.82%vs.30%,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表浅溃疡(100%vs.78.95%,P=0.106)和Wagner 2级(100%vs.80%,P=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层次的溃疡整体愈合中位数时间为31dvs.41.5d,23dvs.32d,32dvs.56d,25dvs.32d,38dvs.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治愈率,并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BLU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转录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和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别检测54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45例相应癌周正常组织、3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中BLU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转录水平。结果①31.5%(17/54)膀胱癌组织中BLU基因高甲基化,相应癌周正常组织和3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未发现该基因高甲基化改变;②甲基化状态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③在45例膀胱癌组织中,BLU表达缺失率为42.2%(19/45);④BLU mRNA表达缺失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⑤在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膀胱癌中,92.3%(12/13)BLU mRNA表达异常下调或缺失。结论膀胱癌中频繁发生BLU基因的高甲基化和mRNA表达缺失,其高甲基化可能是基因转录失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