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及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的差异。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饮食造模组(3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造模8周后,按体重增量的不同,将高脂饮食组小鼠又分为肥胖组(DIO组,22只)和肥胖抵抗组(DIO-R组,8只)。搜集并提取3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基因组,采用Illumina公司的Hiseq2000分析样本的肠道宏基因组功能及物种组成。结果 DIO组小鼠肠道菌群在执行多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基因信息翻译、信号转导、细胞能动性多种功能的基因数与DIO-R组有差异,其余同DIO-R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多项代谢功能及基因信息处理所对应的基因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DIO组小鼠肠道变形杆菌门的相对含量百分比较正常组及DIO-R组显著增高;厚壁菌门的含量较DIO-R组升高,类杆菌门的含量则显著下降,类杆菌/厚壁菌的比值较DIO-R组明显下降;DIO-R组除变形杆菌门的含量低于正常组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DIO及DIO-R小鼠肠道菌群元基因组中的肠道菌群功能存在差异;DIO小鼠肠道菌群门级别与DIO-R小鼠有显著差异,两者与正常组相比,都处于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双相障碍患者27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相17例(躁狂组),抑郁发作相10例(抑郁组);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各组间的认知功能,应用16SrRNA测序技术获得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认知功能:病例组和躁狂组在符号编码及迷宫测验上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例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郁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P<0.01)和躁狂组(P<0.05)降低。②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P<0.01);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呈负相关(r=-0.53,P<0.05);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总分(r=-0.70,P<0.05)及心境恶劣因子分(r=-0.64,P<0.05)呈负相关,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ADRS的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大肠埃希氏菌菌种的相对丰度与MADRS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躁狂组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P<0.05)。抑郁组双歧杆菌种、大肠埃希氏菌种及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相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菌群相对丰度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给生后2~3d的大鼠皮下注射Capsaicin(50mg/kg)或等量的溶剂,待生长至第6个月,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甩尾反射阈值,并记录外周传入复合动作电位,以观察Aδ和c波的功能情况。经辣椒素处理后的动物痛阈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处理组雄性动物的痛阈大于雌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动物除表现痛阈增高外,还伴有外周传入c纤维功能的丧失,表现为传入纤维复合动作电位c波幅值的减少,辣椒素对Aδ纤维的作用在本实验动物处理组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新生期大鼠经辣椒素处理后,可引起痛阈的增高,而且处理组动物的痛阈还存在性别的差异,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sE2 ,PGE2 )的特异性受体EP1受体亚型拮抗剂SC192 2 0对糖尿病大鼠隐神经中C单位传入活动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隐神经C单位感受野中心皮内注射EP1受体拮抗剂SC192 2 0 ,测定C单位对持续 1min阈刺激和阈上刺激的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大鼠C单位的机械阈值显著降低 (P <0 .0 1)。皮内注射SC192 2 0前后 ,持续阈刺激和阈上刺激所诱发的对照组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无显著差异 ;持续阈刺激诱发的糖尿病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在注射后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持续阈上刺激诱发的传入放电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EP1受体阻断剂可阻断PGE2 对C单位的敏化作用而缓解糖尿病大鼠的痛过敏 ,提示PGE2 在糖尿病痛过敏的外周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筛选新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结扎雄性C57BL/6小鼠单侧L5/L6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然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分别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106、2.5×106、5.0×106u/kg)IL-2对疼痛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痛阈的影响;同时,通过5.0×106u/kg IL-2注射前30 min腹腔注射纳洛酮(1 mg/kg)以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IL-2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L-2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106u/kg和2.5×106u/kg IL-2均可显著提高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的50%缩足阈值(P<0.01)和降低5 min抬足次数(P<0.05),镇痛效应分别维持30 min和15 min,而1.0×106u/kg IL-2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L-2产生的镇痛效应不能被纳洛酮阻断。结论IL-2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除受阿片受体介导外还可能有其他分子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D3受体在痛觉调制作用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适应性预处理后,用甩尾仪测定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基础痛阈。结果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痛阈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痛觉的调制过程,对脊髓伤害性反射具有紧张性下调易化效应。对进一步在分子水平探讨多巴胺对痛觉调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癫痫模型大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形态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形态学在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的癫痫模型中的变化。方法 35只8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癫痫模型组(n=15)、假手术组(n=10)和对照组(n=10)。癫痫模型组,双极电极植入大鼠左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给予连续电刺激,建立电点燃的癫痫模型;假手术组,电极植入后不给予电刺激;对照组为正常雌性大鼠。所有大鼠每天清晨行阴道细胞涂片,以监测动情周期。癫痫模型大鼠在点燃20 d后于动情周期的间期取右侧卵巢组织,同期其他两组大鼠也分别于动情间期摘取右侧卵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镜下阅片,采用Image-ProPlus 6.0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癫痫模型大鼠失去正常动情周期,日均体重获得及卵巢重量均较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病理显示,癫痫模型组大鼠卵巢中窦前卵泡、总卵泡数及闭锁卵泡显著增多(P<0.05),卵巢发生多囊性改变。结论癫痫发作可影响大鼠排卵功能,并导致大鼠发生卵巢多囊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通过结扎小鼠单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外周血液中的TNF-α和IL-6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结论小鼠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及MMP-9的表达.方法 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2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检测血清MMP-9浓度;主动脉根部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天狼星红染色计算斑块内胶原含量,α-肌动蛋白、MAC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SMC及巨噬细胞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肾功能检测显示造模成功.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As斑块相对面积提高、斑块内胶原含量减少、SMC成分减少、巨噬细胞含量增加,血清MMP-9浓度及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提高.结论 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As伴随着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定殖于人体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群)影响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并与疾病的抵抗力和易感性有关。微生物群所包含的基因组的总和被称为微生物组。目前,研究微生物群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群特定基因或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或微生物组所包含的物种及其丰度和功能,确定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多样性、进化关系、生物学及医学意义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可以简称为肠道菌群,是指人类肠道内生活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噬菌体)等。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影响范围远远不止于消化系统,还涉及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以对成瘾物质的持续渴求和强迫用药为特点,可以引起肠道菌群改变。本文拟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酒精、可卡因、阿片、甲基苯丙胺等成瘾物质的关系,说明干预肠道菌群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物质成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5-羟色胺7(5-HT7)受体在便秘及腹泻模型大鼠肠道中的表达差异,探索其对肠道运动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制备便秘大鼠模型,束缚刺激方法制备腹泻模型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胃肠通过时间、粪便形状,用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肠道组织中5-HT7受体阳性细胞数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便秘组大鼠粪便特征及胃肠通过时间显示胃肠运动迟缓特征;而腹泻组粪便特征及胃肠通过时间显示胃肠运动过速特征。便秘组回肠及结肠组织中5-HT7受体阳性细胞数及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结肠组织中高于腹泻组(P<0.01)。结论 5-HT7受体参与结肠平滑肌松弛及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CMMC)的发生及传播的调节,便秘型大鼠肠道运动紊乱与肠道5-HT7受体表达增高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方法利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注射氯胺酮,应用von Frey行为测试观察对大鼠基础痛阈和SNL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SNL诱导的机械性痛觉增敏,但对正常大鼠的机械性基础痛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鞘内注射氯胺酮能抑制SNL所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合荧光强度半定量检测,观察到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SN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结论氯胺酮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骨关节炎(OA)模型关节腔微量注射的图文操作流程。方法 24只雄性小鼠分假手术组及内侧半月板失稳术(DMM)组,显微操作下离断右膝内侧半月板胫副韧带(MMTL)诱发关节力学失稳,在OA模型基础上通过甲苯胺蓝关节腔注射验证微量给药的可行性,采用OARSI评分系统评估OA小鼠膝关节病理等级。结果 DMM组小鼠关节软骨番红O着色缺失,按关节分区评分,股骨内侧髁评分为3.417 0±0.642 1(n=12),内侧胫骨平台评分为9.583 0±0.811 5(n=12);假手术组对应部位评分依次为0.416 7±0.148 6(n=12),0.583 3±0.148 6(n=12)。DMM组和假手术组OA病理评分相比较,股骨内侧髁(P=0.000 2)及胫骨平台(P<0.000 1)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区别于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微量注射甲苯胺蓝成功时可使透明软骨着色。结论内侧半月板失稳术可诱导C57BL/6小鼠产生典型OA病损,OASRI评分提示内侧股骨髁及胫骨平台OA进展严重;可利用甲苯胺蓝验证小鼠OA模型中关节腔给药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短期自愿运动对高脂血症小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后神经功能修复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eNSCs)激活的影响。方法 4月龄Nestin-CreERT2:tdTomato转基因C57BL/6雄性小鼠,8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喂养后,立体定位仪辅助下纹状体注射Ⅳ型胶原酶,构建ICH模型。ICH后2 d小鼠开始自主转轮运动,连续7 d;在运动第1、3、5、7天采用NSS、Beam walking实验评估小鼠神经功能;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下区Nestin、Ki67和DCX阳性细胞数量,评估eNSCs激活。结果 (1)与正常饮食(chow diet, CD)组相比,HFD组小鼠8周后体质量、血糖、血清脂质代谢相关因子浓度明显升高,肝脏组织Nile Red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加。(2)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ICH组小鼠NSS评分明显升高、Beam walking距离缩短。运动(Ex)组小鼠NSS评分较非运动组下降、Beam walking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肌酶谱指标(CK、CKMB、CTnI),同时应用ELISA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术后24h的表达;采集各组组织标本分别行组织学检测并运用RT-PCR法检测各组CD34、Sca-1、Bcl-2及CTnI的表达。最后针对动员组选取G-CSF注射前、造模前及造模后24h三个时间点检测CD34与Sca-1的表达。结果经G-CSF动员后动员组白细胞较其他两组升高[(14.80±1.21)×109/L、(7.45±0.80)×109/L、(6.96±0.89)×109/L,P<0.05);造模后24h,动员组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动员组VEGF表达较其他两组升高[(66.95±8.28)pg/mL、(39.45±9.68)pg/mL、(47.86±5.45)pg/mL,P<0.05]。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员组CD34、Bcl-2较其他两组表达增加(P<0.05);动员组Sca-1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P<0.05);动员组与假手术组CTnI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但两者较对照组CTnI表达降低(P<0.05)。动员组在3个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及造模后24h的CD34及Sca-1表达较注射前高(P<0.05)。结论 G-CSF预处理可以动员干细胞系,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高脂高果糖饮食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以及果糖代谢的关键酶果糖激酶(ketohexokinase, KHK)在肠黏膜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以及Khk-/-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D)、正常饮食+Khk-/-组(ND+Khk-/-)、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Khk-/-组(HFHFD+Khk-/-),每组8只。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及正常饮食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肠道含水量、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血清及肠道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评估各组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体内炎症水平。结果 相比ND组,HFHFD组小鼠的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且小鼠肠道含水量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血清及肠道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HFHFD组相比,HFHFD+Khk-/-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水平下降,肠道屏障损伤及肠道炎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56)。模型组又分为7个亚组(每个亚组n=8);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每组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及WBC、PLT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病态表现明显,WBC、PLT的变化在假手术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WBC、PLT的整体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明显降低后缓慢回升。结论脓毒症大鼠WBC、PLT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脓毒症时骨髓抑制、细胞趋化聚集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转导通路对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偏头痛模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模型组、SP50+模型组、SP25+模型组。采用电刺激大鼠单侧TG制作偏头痛模型,选择JN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滞剂SP600125为干预药物。观察偏头痛造模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处理后24h,Western blot检测TG中磷酸化JNK蛋白(p-JNK)和JNK蛋白表达量并计算磷酸化比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GRP表达量。结果大鼠造模后前肢挠头次数增加、爬笼次数减少(P<0.05)。模型组、假手术组、DMSO+模型组、SP25+模型组大鼠TG内p-JNK比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P50+模型组TG内p-JNK比率较模型组、SP25+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TG内CGRP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P50+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刺激侧TG内CGRP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侧。结论电刺激大鼠单侧TG可使偏头痛急性发作过程中关键的神经血管活性肽CGRP表达升高,引发大鼠行为学变化,且JNK信号通路参与了TG内CGRP的表达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松茸多糖对受照小鼠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PTM)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清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PTM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和辐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个剂量PTM组给予不同剂量PTM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给予辐射对照组和PTM组动物全身一次性照射,总剂量2.0 Gy,检测小鼠照射后第1、5、14天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光肝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PTM组小鼠血清中SOD、CAT、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松茸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血清抗氧化系统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A-β蛋白表达增加对大鼠学习及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Bederson法建立SAH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8天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A-β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比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3d时A-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7、14、28d时,A-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SAH后出现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及A-β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促使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