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提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铁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为重点,深入研究安全风险管理内涵,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模型,提出铁路安全风险管控模型。设计了铁路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规范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控与干部履职考核挂钩,促进风险管控措施落实。系统的研究和运用为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铁路领域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铁路行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套覆盖铁路运输企业各关键技术装备应用环境的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为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技术装备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为技术装备的安全风险防控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并消除由技术装备引发的安全风险提供支撑和保障,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实现防御型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的切实需要。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运行流程、实际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系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依据北京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总结其风险监控系统多年运行的经验,根据新形势下安全风险管控的实际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GIS等新技术,对风险监控系统进行升级设计,优化监控信息即时采集、标准化数据存储与统计、风险动态分析管控、自动化履约考核等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对安全风险信息采集、信息分析、预警发布、成果报送、效果评价、状态展示、履约考核等全过程的有效管控,提升北京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时性、快速性、标准化、精细化和闭环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的效率、效益由此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按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提出各参建的施工、建设、设计、监理及咨询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和实现安全风险控制的途径,以实现铁路建设安全风险的科学、有效管控,确保铁路建设全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铁路全面深化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过程中,紧紧围绕管理问题是铁路安全的主要风险源这一核心问题,以规范干部履责过程管理为突破口,将干部履责与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工作落实、工作标准执行等信息集成融合,通过研制与运用铁路运输企业干部履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铁路各级干部工作有计划、履责有痕迹、考评有依据、管控有责任,为规范铁路干部履责管理、强化风险管控、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其他行业手机端的现状和现有铁路物流园区的系统,对铁路物流园区的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架构进行分析,以期对铁路物流园区手机端系统的建设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为建设现代化铁路物流园区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铁路安全风险信息分类标准化是实现依托安全大数据信息科学研判和管控安全风险的基础。以MECE分类分析法为指导,提出铁路安全风险信息分类总体思路;将风险事件确定为风险信息最关键的引导项,从风险定义出发研究铁路安全风险事件的规范化描述方法;基于领结模型分析,研究铁路安全风险事件的信息颗粒度描述方法和事件链模型;基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分析给出风险信息标准化项点;结合铁路行业安全风险信息有关的标准、规章,研究标准化项点的规范化和结构化。结果表明,基于风险定义、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和领结模型进行风险信息分类,能够确保形成稳定、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风险事件的规范化描述适用于以风险点、风险行为、风险偏差为特征的面分类法;风险事件的颗粒度描述可采用铁路局集团公司、专业、站段、车间共4级的线分类法;基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可清晰地梳理出信息标准化项点;标准化项点的规范化和结构化主要通过术语内涵、数据格式、典库实现。  相似文献   

8.
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于行车安全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调度指挥工作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措施,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可防止调度指挥事故的发生。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加强调度指挥安全风险管理,切实保障调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建成统一的生产作业平台。面向货运生产组织、货运安全保障、货运专业管理等功能需求,以构建“生产作业组织、安全综合管控、货运管理决策”三位一体的货运生产作业一体化支撑平台为目标,构建“1+3+N”的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应用体系架构,提出了管控平台网络架构和数据架构,系统设计了生产作业、安全监控、货运管理3部分平台功能模块及组成。管控平台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实现管理数字决策、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打造风险管控体系,为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铁路企业部分单位财务报账相关业务操作标准不统一,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低及财务风险管控较弱等问题,调研汇总相关需求,结合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新发展趋势,全面规划功能,利用标准化表单流程模板、灵活的规则化凭证配置、系统微服务等关键技术,设计研发了铁路企业财务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的"规范、集约、精细、规模、系统"的报账业务信息化处理,推动了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及完善,增强了现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间的集成度,加强了业务协同和内控机制,有效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保障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解决终端失控、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基于虚拟安全域(VSA,Virtual Security Area)技术,结合移动应用安全网关(MAG,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Gateway)技术及动态加密通道(DEC,Dynamic Encryption Channel)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铁路移动智能安全管理平台(MISMP,Railway Mobile Intelligence Safety Management Platform),设计了平台架构,阐述了平台的业务能力、管控能力和安全传输能力。该平台可为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在票据电子化升级中遇到的信息交互和电子单据流转问题,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在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行包信息管理、客运信息管理、列车作业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以及站车交互、多重数字签名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快运单据的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与铁路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行包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列控系统集成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系统研究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高铁列控系统集成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重点介绍决策应对措施的过程,目的是希望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铁列控系统集成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高铁项目风险,保证项目质量,确保高铁运输安全,支持高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针对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治理难点,调研安全隐患管控现状,从"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入手,探索隐患监控手段,研究有效管控措施,规范完善整治流程。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车载实景拍摄、无人机、及移动信息采集等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适用于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的开放式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隐患问题的可视化、标签化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通过数据建模分析、预警预测等方法量化风险点位,解决隐患巡查手段单一、工作量大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提升铁路外部环境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整体环境整治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全面深化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过程中,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思想,铁路局干部履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推进工作、专项整治实施等干部履职管理的核心业务,与相关业务系统间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构建了铁路局一体化的干部履职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安全风险控制和干部履职相结合,实现了安全管理和履职考核信息的分类掌握、分级管理、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成为构建干部安全管理和履职过程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提升铁路安全趋势分析能力,完善铁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重点,在深入研究铁路安全风险构成、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及风险预警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设计。实践表明,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和预控能力,促进铁路安全管理的前移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平台综合利用GPS定位、GIS地图、3G视频、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可控化。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系统功能以及开发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系统之一,已建设的高速铁路均按线建设了灾害监测系统。为了能使用户随时随地掌握和处理灾害监测系统的报警信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解决灾害监测系统时效性等问题,研究和设计了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结合X-Code、React Native和Ajax等IOS开发技术,设计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IOS版)的架构、功能、数据处理流程等,实现了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实验结果表明,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信息时效性和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为移动终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高铁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监测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基础,有助于预防高铁周边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目前京沪高铁委托管理模式为依据,调研了京沪高铁周边安全隐患管理现状,研究了其安全隐患监控措施和整治办法,形成了闭环管理系统,在内外协调时采用“双段长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遥感变换检测技术和北斗智能巡检终端的智能安全隐患监控流程。周边环境隐患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天地一体化高铁安全隐患防控体系,解决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站段之间安全隐患信息不能相互共享、相互参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