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生效,履行过渡期为五年。新公约对国际航海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训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根据当前国际航海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和我国航海人才培养规模与现状分析,提出了在履约过渡的关键时期我国航海教育与航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提出了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航海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航海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单点式"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传统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州航海学院基于国际标准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探讨优化航海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国际标准的海员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课程考试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强化英语应用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航海职业吸引力下降、航海职业认同感下降,航海类学生就业多元化等问题;结合现代航运对复合型航海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提出了基于构建"内引式"校内协同育人和"外延式"校外协同育人的的"大协同"育人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航海人才,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可为其他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我国高等航海教育模式,提高我国高等航海教育水平,分析我国航海高等教育现状及弊端,在借鉴国外航海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航海教育改革具体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航海精神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时期高等航海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提出"教授+船长"的团队治学模式,分析了高等航海职业教育打造该团队治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营造"教授+船长"团队治学文化,构建出为"雁阵"保驾护航的"教授+船长"团队治学体制机制,并拓展内培外引师资培养思路,打造"校企互聘"师资共建平台,为新时期航海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创新出一个尝试性的治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海高等教育是一类特殊的职业应用性高等教育,采取类比方法,分析应用型本科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基本特征,明确航海技术专业培养规格以“职业应用型”为主,设计了“1+1”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工作过程为目标、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科知识为基础、素质教育为取向构建“学科一应用”导向的课程模式以及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航海类专业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7.
胡大立  肖乐明 《航海》2012,(4):72-75
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事局和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合作办学的航运企业,航海院校,主导研制航海模拟器和航海教学的航海教育行业,利益相关者四方联动构建航海模拟器"动"学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操作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四维一体”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理论框架。通过对国内外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打造“新模式、新载体、新窗口”的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议,以期为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形势的航海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航海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海洋与航运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12日,蓝天下,绿茵场,在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中,保德路小学第15届航海科技文化节开幕式闪亮登场。由上海市航海学会协办的2019年科技文化节以"海洋强国70年,‘小海燕’点燃心中梦"为主题,培养学生航海科技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航海科技素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中国航海学会副秘书长、高级船长顾维国,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头等功臣、上海振华海洋工程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现有的航海人才培养质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本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校企深度融合、遵照履约要求、彰显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指导思想,提出能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国际海员"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于高职全日制航海院校学生培养,以求从源头解决中国海员动手能力弱、英语水平低、职业精神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航海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航海类人才国际竞争力,针对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社会需求情况,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公约和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山东交通学院实际,提出航海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求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南通航运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航海类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剖析,论述航海院校专业建设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入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研究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借鉴英国航海类"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内航海类专业院校办学特点,破解学生上船实践的难题,构建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命运共同体,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职院校海员教育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相对单一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航运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矛盾,分析现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构建"航海-学术型"、"航海-管理型"、"航海-应用型"三类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讨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许骐 《中国海事》2023,(3):9-10
<正>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海事现代化发展的一条主线。自该体系建设启动以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坚持从理念上突破,从机制上保障,从实践上探索,全面谋划融入、全力对接推进,加速推进航保工作转型升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智能航保体系,努力实现“船舶航行到哪里,航海保障服务到哪里;海事监管到哪里,航海保障支持到哪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世界航运人才市场东移、航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如何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航海类人才培养途径出发,对航海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构建要素、具体模式、实施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对航海类专业具体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航海职业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构建了"互联网+航海"实训体系,并围绕该体系建设的框架思路、开发技术、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新形势下航海教育的"互联网+"为切入点,建立依据航海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的,"互联网+航海"为主线的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深入落实,海运行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航海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十三五"规划和STCW10公约提出的新的标准要求,对航海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航海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面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求,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高等航海教育中实行全方位、全员性的素质教育是航海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就航海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及应采取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阐述了作者的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希望能对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以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体系为例,结合新工科建设和智能船舶的发展,参考航海类院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改进方案,对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的船舶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