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淋巴组织中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连续流动的,从血液再循环到淋巴,受适当抗原刺激后,活化,增生并积聚于相应部位,实现其机能。淋巴细胞的这种能力可以解积何以在多种疾病时病变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如Sj(?)gren氏病时,唾液腺中经常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重症肌无力时骨骼肌组织中的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是其特征性表现;而许多肿瘤及  相似文献   

2.
对12例不同部位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有少数淋巴细胞以多种方式和瘤细胞相接触。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瘤细胞有些出现了破坏性改变,这些改变符合细胞自谢(Apoptosis)变化。此等结果表明,有些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內对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被杀伤瘤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为自谢。然而由于和瘤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极少,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杀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对20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肿瘤患者用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PBL对同种异体相同组织学类型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从43.2升高到1249.0溶解单位(P<0.05),而NK活性无明显变化;T4、T8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从1.9到3.9(P<0.05)及4.4到7.2(P<0.05)。所有患者PPD及PHA反应性明显增强,从10.9mm到13.6mm(P<0.01)及7.9mm到12.7mm(P<0.01),15例有一过性寒战、发热,其中10例伴轻度恶心、呕吐。结果提示:TIL和rhIL-2治疗后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成为进展期肿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组抗淋巴细胞亚群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3例进展期胃癌和肠癌组织中浸润单个核细胞,尤其是散在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I_2(HLA—DR)抗原和OKT_9抗原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同时,无选择的选取了18例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活检标本做为对照。在癌肿标本中,散在浸润淋巴细胞的I_2抗原表达显著变异。少数标本中很难查见I_2~+T细胞,大部分病例只能查见少数细胞呈I_2~+。63例中仅有10例其I_2~+细胞占全部散在浸润淋巴细胞的10—30%,所有瘤组织中几乎无OKT_9~+浸润T细胞。这种表现完全不同于正常粘膜及炎症粘膜中的I_2~+浸润单个核细胞分布。这说明就大多数病例来说,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细胞多数是非活化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和9例桥本氏甲亢进行了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桥本氏甲亢患者甲状腺浸润细胞的总数较甲亢伴甲状腺炎明显增多,且炎性破坏程度也显著加剧。单个核细胞亚群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揭示:甲状腺浸润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甲亢伴甲状腺炎与桥本氏甲亢二者甲状腺漫润细胞各亚群百分比含量大致相近,仅桥本氏甲亢甲状腺浸润的活化T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类似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原位免疫病理改变及其在病变中的作用,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24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滑膜组织HLA-DR抗原表达。显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滑膜大量表达DR抗原;滑膜中DR抗原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与浸润淋巴细胞的DR抗原表达相关更密切。提示:活化T细胞能促进滑膜细胞DR抗原表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变组织局部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活化的淋巴细胞参与了疾病的免疫损伤,对疾病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揭示肿瘤内环境对局部浸润细胞比例改变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研究胶质瘤提取物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的影响。结果 肿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 ( PHA)促 PB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 - 2 ( IL- 2 )的诱生 ,且不被外源性 IL- 2逆转。结论 胶质瘤可破坏血脑屏障 ,外周血 T淋巴细胞随机渗入 ,肿瘤细胞可释放某种物质抑制 TH 细胞产生 IL- 2 ,进而抑制 TH 细胞的克隆性扩增 ,导致 CD+ 4/CD+ 8比例倒置  相似文献   

8.
曾经证明多抗乙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本文以小鼠实验性S_(180)肉瘤为模型观察了多抗乙素对肿瘤组织内和肿瘤周围Mφ、L_3T_4~- 及Lyt_2~-细胞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肿瘤坏死组织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改变。结果提示:Pb治疗组,肿瘤周围及肿瘤内浸润的L_3T_4~-和Lyt_2~-细胞显著增多,说明Pb可诱导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的坏死灶周围明显充血、小血管血栓形成显著增加,并有带状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些改变与TNF介导的肿瘤组织损伤相符,提示Pb的抑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TNF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其呈现典型的活化特征,活化Mφ在体外粘附及杀伤瘤细胞能力增强:用药后瘤周浸润的Mφ数目增多,肿瘤出血坏死更为显著;提示在多抗甲素抑瘤效应中活化的Mφ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提示多抗甲素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宿主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在本实验的抑瘤效应中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C免疫酶技术和一组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HLA-DR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甲状腺炎,7例甲亢伴甲状腺炎,6例甲亢。结果发现甲状腺内有大量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引人注目地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可异常表达DR抗原,且随着淋巴细胞浸润的增多,炎性破坏加重,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的异常表达亦增多。I_2~+、T_8~+、T_4~+细胞、M_5~+细胞和Leu7~+细胞均可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接触并侵入上皮细胞内。免疫活性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检查法在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荧光素钠、光卟啉等作为荧光物质,以氦-镉激光、氩Ar 激光和KTP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对1 400例宫颈病变、56例食道病变、133例胃病变、37例膀胱肿瘤和14例脑肿瘤进行定位诊断,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方法证实荧光物质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激光荧光检查法对上述患者病情均能够明确确诊,对肿瘤的早期定位诊断起到了重要的帮助。结论激光荧光检查法可作为早期肿瘤的定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 ;同时采集血清 ,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结果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7.16± 2 .91)ng·L- 1升至 (11.68± 4.86)ng·L- 1,P <0 .0 5] ;而IL 10水平下降 [2 1.0 4± 13 .81)ng·L- 1降至 (13 .41± 5.71)ng·L- 1,P <0 .0 5] ;②CD8+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80± 1.45) %升至 (6.94± 2 .63 ) % ;CD4+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0 9± 1.52 ) %升至 (5.2 0± 2 .94) % (P <0 .0 5) ;③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自体瘤细胞疫苗免疫后可改善肿瘤患者细胞介导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肿瘤坏死因子(TNF)、雌激素受体(ER)的单克隆抗体对46例卵巢上皮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TNF、ER免疫组化ABC法测定。结果:卵巢囊腺癌TNF及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卵巢囊腺瘤;临床分期越晚,TNF及ER表达强度越高。表明卵巢上皮性肿瘤TNF及ER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提示TN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可预测预后,ER的表达可指导卵巢肿瘤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采用Lee SH荧光组化法检测42例非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2/4例卵胞膜细胞瘸有ER、PR;6/8例颗粒细胞瘤有ER、PR,其中4倒受体水平较高;12/16例畸胎瘤有ER、PR,畸胎瘤中含柱状上皮、皮脂腺、汗腺、软骨时,显示较高的ER、PR水平。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及纤维瘤均显示受体阴性。1/4例胃肠道转移癌有ER、PR阳性细胞。结果提示,应重视颗粒细胞瘤ER、PR的检测,对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也许可进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栓塞化疗及栓塞内放疗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本文采用Walker 256 肝癌瘤株接种于60 只SD大鼠肝脏上,1 周后分3 组进行不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肿瘤体积比、肿瘤坏死率及肿瘤生长率无明显差别( P> 0.05),对肝功酶类的影响有显著差别( P< 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癌灶中均残留存活的癌细胞。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对移植性肝癌有明显治疗效果,单次治疗不能完全杀灭癌细胞  相似文献   

16.
FromMay1957toJuly1995,ourhospitaldocumented2l4casesofprimarymediastinaltumor-A1lofthemhadbeentreatedsurgicallyandwithcompletedataoftreatment.Thispaperaimsatanalyzingthetreatmentofthosecases.CLINICALDATAAmongthetota1cases,ll3weremale,lO1werefemale.Theyoungestwas3'5yearsold,andtheoldestwas69,av-eraged34.7l-Theshortestcourseofill-nesswasonedayandthelongestwas15years,averagedl8.7months.Amongthetotalcases,thetumorof184caseswasbenign,accountingfor85'98%;thatof3ocaseswasmalignant,accountingf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0例大肠肿瘤及 4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标本中PCNA表达状况。结果 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同PCNA表达状况相关 ;PCNA表达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DukesAB同DukesCD期间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 ;PCNA表达的强弱与其生存年限呈负相关。结论 PCNA增殖状况是评估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能独立预测大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散结解毒汤对S180肉瘤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给接种S180肉瘤小鼠喂饲益气散结解毒汤及注射环磷酰胺后观察抑瘤率、瘤体比、吞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酯酶染色阳性率、E花结形成率。结果 益气散结解毒汤、环磷酰胺、益气散结解毒汤加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 :6 0 .6 2 %、4 0 .32 %、4 4 .37%。益气散结解毒汤组吞噬率、脂酶染色阳性率、E花结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结论 益气散结解毒汤具有明显抑制S180肉瘤作用 ,抑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 ,而联合化疗药则降低了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