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院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颈部3个皮纹小切口,50例采用颈部“L”型刀口进行颈清扫,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完成,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皮瓣坏死、颈部有无积液...  相似文献   

2.
<正> 中央型椎间盘脱出症比较少见,多数因为椎间盘组织变性和韧带先天性缺损引起。我科自1973~198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共5例,约占同期手术治疗的脊髓压迫性疾患的4%,现将有关资料报告于下,并简要讨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Nesterov等从1975年开始应用巩膜条带植入睫状体上腔伴睫状体剥离术治疗青光眼,使睫状体上腔加宽以增加房水从色素膜、巩膜排出。他认为此种手术能使前房加深房角变宽及C值增加,但无低眼压、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合并症的发生,尤适用于无晶体性青光眼,某些闭角型青光眼和滤过性手术失败者。我们从1979年3月开始对23例(23只眼施行了  相似文献   

4.
<正> 鼻咽部恶性肿瘤的颈部转移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关于原发瘤与颈部转移瘤的种种关系,转移的侧别、数目、大小,分布规律及其意义,颈部转移和治疗方法与予后的关系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对400例鼻咽部恶性肿瘤伴颈部转移的患者,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中找出一些规律,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舌猪囊虫病较为少见,国内文献曾报道过5例。现将我们见到的二例报道如下。例一:张某某,女、24岁,西安市郊区人,以上下肢,舌体多发性、无痛性结节三年余主诉就诊。感觉说话,吃饭不灵活,偶有轻度疼痛。既往身体健康,无癫痫史。体检:颜面、颈部、上下肢、胸腹皮下和口腔粘膜下有许多大小不等状似黄豆的结节。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981~1989年11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施行了股骨头颈部自体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对其中44例进行了3个月~8年随访发现: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到股骨头颈部后,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改建塑形,将自身的形态结构转变成为类似股骨头颈部骨骼的形态与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及功能。此过程约需3年~4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临床被诊断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耳的中耳乳突状态.方法 对63例(71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高分辨率CT(HRCT)和手术中中耳腔病变情况详细观察记录.结果 71耳根据中耳腔病变的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组.A组29耳(40.8%),中耳乳突腔很少阴影存在.B组42耳(59.2%),中耳乳突腔有不同程度阴影存在,手术证实系渗出液及肉芽组织等顽固性病变在中耳乳突腔不同部位积存.结论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腔病变并不一致,部分患者中耳腔有顽固性病变存在,应该根据中耳腔不同病变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1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口部。其中右椎动脉11例,左椎动脉7例。MoriA型病变18例。手术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从86%(70%-95%)下降到10%(0-2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12例,疗效好6例。术后随访1-27月(平均9.5月),无缺血性神经症状。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由鼻腔,咽腔、喉头、气管、支气管和支气管支构成。气管以上呼吸道以喉部最为狭窄,甚易在该处发生阻塞引超吸入性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术实际是缩短呼吸道路的手术,即在颈部切开气  相似文献   

10.
<正> 淋巴上皮瘤恶变极为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性,64岁,以左侧腮腺帅块7年,右下腹包块伴下肢肿4年,加重4个月的主诉入院。10年前曾因左侧腮腺肿块、颈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病检为淋巴上皮瘤。术后深部X线治疗,腮腺颈部各为DA25GY/2周。1年后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又行X线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前路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植骨十次要阶段椎间盘切吸术;或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同时,加作后路椎间盘切吸术,共治疗颈椎病46例。其中脊髓型44例,神经根型2例,优良率84.78%。并对椎间盘切吸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证明该术式不影响颈椎稳定性。从而为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院采用经前路切除钩椎关节的方法治疗12例颈椎病。7例为脊髓型,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5例为椎动脉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表现。X线检查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全部施行了钩锥关节切除术。随访1~2.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1990~1994年共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其中68例行非手术治疗,40例经椎动脉造形定位分别施行手术治疗。结合当前治疗进展和疗效分析,提出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外膜剥离术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57例宫颈癌、8例慢性宫颈炎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以1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作对照。结果∶p53蛋白在宫颈癌、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9%、37.5%。正常对照均为阴性。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宫颈癌病理Ⅲ级中明显高于病理Ⅰ、Ⅱ级(P<0.05);在溃疡型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菜花型、结节型(P<0.05)。提示∶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率升高有关;p53蛋白的表达率不仅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大体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I1/CD82、E-Cadherin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及6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而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在宫颈鳞癌中的共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KAI1/CD82可能与膜蛋白E-Cadherin相互作用抑制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E-Cadherin基因、肿瘤自身的特性以及多种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鳞癌的转移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Itiswellknownbyneurosurgistsandorthopediststhatbulbar-cervicaldorsalcompressionlesionscanberesectedviaposteriorapproaches,butitisdifficulttoresecttheventralcompressionlesions.Withtheimprovementofimage,microsurgicaltechniqueandinstruments,theres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trA1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28例CIN(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25例原位癌及40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Htr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分级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trA1无阳性表达。CIN、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及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阳性表达率为52.5%,较原位癌组显著降低(P<0.05)。HtrA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22,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Htr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trA1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6和Rb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Deregulationofcellcyclecontrolisnowconsideredakeyeventinoncogenesisandalterationsofgenesinvolvedinthiscontrolarefrequentfindingsindifferentcancermodels.CyclinD1hasdrawnattentionasa potentialoncogeneinseveralcancertypes .CyclinD1participatesinthecontrolo…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2)和H19印记缺失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出4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具有IGF2和H19基因杂合性病例,然后RT-PCR法检测IGF2及H19印记状态。结果IGF2基因在子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52.5%(21/40)和65%(13/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7.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9基因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47.5%(19/40)和55%(11/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26.3%(5/19)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中存在印记基因IGF2和H19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印记缺失(LOI),IGF2和H19基因异常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