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Fe2O3催化剂,利用TG和XRD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醇酸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Ti和Fe的摩尔比为1:3: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其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3:1,催化剂用量(以0.25 mol乙酸计)1.0 g,带水剂用量10 m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5%.  相似文献   

2.
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Fe2O3催化剂,利用TG和XRD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醇酸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Ti和Fe的摩尔比为1∶3∶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其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3∶1,催化剂用量(以0.25 mol乙酸计)1.0 g,带水剂用量10 m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8.5%.  相似文献   

3.
采用NaBH4为还原剂制备了三种不同原子比的PdCo/C电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对电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的引入使PdCo/C电催化剂的晶格常数较Pd/C减小,原子比为3∶1的PdCo/C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氧还原活性和良好的耐甲醇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NaBH4为还原剂制备了三种不同原子比的PdCo/C电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对电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的引入使PdCo/C电催化剂的晶格常数较Pd/C减小,原子比为3:1的PdCo/C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氧还原活性和良好的耐甲醇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2-4/TiO2-Fe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通过样品光催化降解酸性蓝染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体酸中nTi和nFe的配比为1∶1,陈化pH为9~1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0.5 mol/L,在500 ℃下焙烧4 h时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SO2-4/TiO2-Fe2O3固体超强酸再生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42-/TiO2-Fe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通过样品光催化降解酸性蓝染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体酸中nTi和nFe的配比为1∶1,陈化pH为9~1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0.5 mol/L,在500℃下焙烧4 h时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SO42-/TiO2-Fe2O3固体超强酸再生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湿化学法的可见光动力学控制策略,在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乙二醇水溶液体系中,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通过一步法合成了钯多晶纳米催化剂,其平均粒径为16.5 nm.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完成了催化剂的微结构、组成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辅助下,乙二醇可以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来制备纳米催化剂.由于金属的界面电子效应的影响,钯前驱体倾向于形成粒径比较大的多晶状颗粒.在对硝基苯酚(p-NP)的还原反应中,该催化剂的活化能为29.29 kJ/mol,室温下速率常数为0.248 4 min~(-1),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用交替微波法制备了SnO2/C复合材料,以该材料为载体制备了不同Pt∶Rh比例的Pt-Rh-SnO2/C催化剂,应用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多元醇法利用SnO2/C作为催化剂载体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分散度的Pt-Rh-SnO2/C催化剂,不同比例的Pt-Rh-SnO2/C催化剂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都小于4nm,且粒径分布较窄;该系列催化剂中Pt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随着Pt含量不断增加,粒径逐渐增加.当Pt∶Rh比例为3∶1时,对乙醇的催化氧化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取羟基锡酸锌,通过单因实验法考察了包覆质量比、包覆时间及包覆温度三个因素对ZnSn(OH)6包覆Mg(OH)2的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结合超声分散和共沸蒸馏制备了包覆效果较好的ZnSn(OH)6包覆Mg(OH)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DTA-TG)及能谱分析(EDX)等表征包覆产物,最终得出:ZnSn(OH)6包覆Mg(OH)2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包覆质量比为20%;包覆反应时间为6 h;包覆反应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物保持Mg(OH)2所呈现的形貌和热分解性能,不会影响其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β-苯乙胺为原料,经酰化生成N-苯乙基苯甲酰胺,再与多聚磷酸(PPA)反应生成1-苯基-3,4-二氢异喹啉,经还原生成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拆分得到(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最后经酰化、酯化得到最终产物索菲那新(1-(S)-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2-甲酸-3-(R)-奎宁环酯),反应总收率21.79%,产物结构由1 H-NMR光谱表征.该工艺制备索菲那新的方法简单,原料便宜,后处理容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醋酸铵溶剂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微观形貌铁酸锰纳米材料,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的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和醋酸铵溶剂热法所制备的产品均为结晶良好的尖晶石型铁酸锰纳米材料,具有金属-氧键的红外特征峰,其微观形貌前者为棒形与块状混合,后者为纳米球.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铁酸锰微观形貌为颗粒状,低浓度OH-([OH-] =0.5M、1.0M)的反应条件有利于尖晶石型铁酸锰纳米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以β-苯乙胺为原料,经酰化生成N-苯乙基苯甲酰胺,再与多聚磷酸(PPA)反应生成1-苯基-3,4-二氢异喹啉,经还原生成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拆分得到(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最后经酰化、酯化得到最终产物索菲那新(1-(S)-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2-甲酸-3-(R)-奎宁环酯),反应总收率21.79%,产物结构由1 H-NMR光谱表征.该工艺制备索菲那新的方法简单,原料便宜,后处理容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山核桃蒲壳粉为原料,研究了采用两步法提取壳粉中糠醛的实验工艺。首先通过一步酸解得到木糖溶液,探索液料比、水解反应时间、水解反应温度的单因素对木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液料比为24.48 mL/g、反应时间3.17 h、反应温度119.92℃;然后加入实验室自制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对最优水解条件下的木糖液进行催化水解制备糠醛,糠醛收率可达到15.74%。实验结果为山核桃蒲壳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菱镁矿为镁源,Na2CO3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碳酸镁晶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溶液的浓度对合成晶须的结构和形貌没有明显影响,而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的影响,低温产物为碳酸镁晶须,但碳酸镁晶须只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稳定,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碳酸镁晶须逐渐转变为片状碱式碳酸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形貌钙的氧化物,并研究了其作为固体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钙的氧化物为六边形状和椭球状.60℃反应2 h的条件下,以六边形钙的氧化物为固体催化剂,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7.5%,高于椭球形钙的氧化物作为固体催化剂的85.6%.六边形状钙的氧化物优先暴露某一催化活性表面参与化学反应,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常见的球形结构,从而对生物柴油的催化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形貌钙的氧化物,并研究了其作为固体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钙的氧化物为六边形状和椭球状.60℃反应2 h的条件下,以六边形钙的氧化物为固体催化剂,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7.5%,高于椭球形钙的氧化物作为固体催化剂的85.6%.六边形状钙的氧化物优先暴露某一催化活性表面参与化学反应,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常见的球形结构,从而对生物柴油的催化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变相法制得层状LiV3O8,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通过Land电池测试系统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乙二酸的加入有效改善了LiV3O8的形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流变相法制备、400℃低温处理的LiV3O8性能最好,其形貌为片状,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7.1mAh·g-1,3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为177.6mAh·g-1,该制备过程方便节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乙酰丙酮铁在空气中的低温热分解反应,制备了Fe3O4,γ-Fe2O3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法(BET)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粒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Fe3O4一次颗粒粒径为16 nm左右;γ- Fe2O3一次颗粒粒径约为20 nm,颗粒间排列紧密,二次颗粒呈链状,有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取羟基锡酸锌,通过单因实验法考察了包覆质量比、包覆时间及包覆温度三个因素对ZnSn(OH)6包覆Mg(OH)2的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结合超声分散和共沸蒸馏制备了包覆效果较好的ZnSn(OH)6包覆Mg(OH)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DTA-TG)及能谱分析(EDX)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铁酸铜,表征了铁酸铜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能,并以罗丹明B溶液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铁酸铜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所制备的铁酸铜的微观形貌为直径约200 nm的纳米球形,两种方法制备的铁酸铜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均有较强的光吸收.罗丹明B溶液的初始浓度、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