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社交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泛滥着虚假信息、黑客、网络欺诈等不安全因素,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00多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认知能力、媒介利用、媒介伦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的研究中,以往西方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与竞选有关的问题上,本研究在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后,首次以中国传媒和受众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收视收听兴趣、媒介使用目的和媒介信任度,以及需求层次等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在检验变量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独创性,而且研究结果对于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言传播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文化传播中,人们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所学国家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其文化,进而建构起文化认同。语言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的媒介使用,也会影响其文化认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语言学习、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1 003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解释在华外籍留学生的人口统计变量、汉语学习动机、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与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类型、中国文化情感、中国文化行为)之间影响显著。第二,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对其媒介使用行为(媒介使用频率、媒介信息源、媒介信任度、媒介依赖度)的影响部分达到显著。第三,外籍留学生的媒介使用在汉语学习动机和中国文化认同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第四,外籍留学生人口变量与中国文化认同部分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络信息对出行时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交媒体和基于定位的智能手机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获得其他人的出行经验,同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行信息.这种媒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出行参考途径.显然,信息的准确与否,对人们的行为和交通系统性能会造成影响.本文使用贝叶斯学习更新机制描述人们的动态学习行为,建立出发时刻选择的Agent-based模拟模型,比较准确社交信息、不准确社交信息和没有社交信息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刻画出行者的行为特征,并反映信息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媒介教育范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教育是一种在媒体教育环境中对媒体再现进行识别的素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媒介教育起源于西方,迄今已经历了三次范式的变迁.本文对西方媒介教育三种范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为我国开展媒介教育提供一种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媒介的功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作为活跃的媒介接触者和使用者,应该获得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媒介世界,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独立和理性的批判性解读。为此,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的立体式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方式变革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它促进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但同时也阻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网络广告信息接收媒介和交互性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网络传播方式对网络广告效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的相应措施。这对于提高网络广告的效果,促进网络广告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媒体迅速发展壮大,对教育系统中环境、媒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主学习是教育传播活动的重要形式,新媒体信息环境和传播特性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功能还需要一些策略措施,如媒介素养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论传播发展的八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发展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另方面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传播发展的内涵丰富多彩,要考察特定国家新闻传播的发展,有八个维度是必须予以关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开放多元的媒介结构;较少的报道禁忌与较大的监督空间;经济自给;媒介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精神;媒介结构合理与较高的普及水平;受众信息需求的最大满足.由于传播发展是动态的历史过程,象征传播发展的具体指标和考察传播发展的维度,当然不会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可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它进行多维观照。本文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及功能等等,揭示世界遗产在现代信息传播特别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从现代传播学的媒介理论来看,世界遗产也是一种媒介,它的信息特征是历史阶段性和恒久性的统一。地域局限性和共享性的统一,文化汇聚性和延展性的统一。世界遗产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文化传播中是分析文本,在教育传播中是讨论案例,在经济传播中是稀缺资源,在娱乐传播中是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在杨丽娟事件中媒体的介入性报道的种种失误表现,指出了介入性报道对事件的演进过程和悲剧性结局的不当干预作用和影响。文章认为,媒体在使用介入性报道时,必须谨慎小心,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选择正确的报道方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是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之上、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它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多种媒介载体,运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传播内容,使宣传渠道、功能、手段、效果得以全面提升,是很有潜力的现代化传播手段.综合运用融媒体可有效加强和改进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社交网络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缺少定量描述方法的问题,基于技术接受理论,提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等 7个潜变量作为出行者对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心理感受变量.结合个人属性变量、出行方案属性变量共同构建融合社交网络交通信息影响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混合离散模型,运用重庆市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优度比提升了 0.171,同时,心理感受变量中感知风险性对选择结果有负向影响,其余变量对选择结果均为正向影响,而感知有用性(0.757)、主观规范(0.646)、感知信任 (0.502)对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在逐日出行过程中,出行者对各类信息的偏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出行者对同类信息的偏好也不同.本研究搭建不同信息条件下逐日路径选择实验场景,用信息偏好系数表征不同类别信息对出行者感知时间影响的相对权重,研究出行者信息偏好的演化规律与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出行个体信息偏好的演化存在3种类型,出行群体对感知时间的信息偏好系数先震荡增加后逐步稳定,出行个体对感知时间的信息偏好系数在出行群体中成正态分布.与只提供完全历史信息相比,同时提供基于指数平滑法的系统预测信息会降低出行者对感知时间的偏好.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公交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公交人在长期的运营服务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动力与具体实践的总和,具备历史长、行业特点突出、不断发展和创新、依靠几代公交人的共同努力的鲜明特点.以此切入,让公交文化顺理成章地搭上新媒体时代的列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社交网站用户隐性亲和动机的调节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采用多动机网格技术(MMG)和图片故事练习(PSE)测量社交网站用户的隐性亲和动机,并采用心流短量表FKS测量社交网站用户的心流体验.结果证明了社交网站用户的社交互动期望确认度能有效预测心流体验,另外MMG测量的隐性亲和动机都证明了其可以与社交互动期望确认度进行互动,并且调节社交网站用户的社交互动期望确认度与心流体验的关系,PSE方法的测量结果复证了此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从传播学本位和社会学本位对媒介社会学学术脉络的梳理,文章主张从Web3.0以降媒介全面切入社会生活微观、中观和宏观全领域的语境背景出发,从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三个角度,综合梳理媒介研究学术史中的各类关联理论和方法实践,并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媒介与社会”学术传统为当下媒介社会学研究开展提供了历史基础,而社会学三大宏观理论家和布洛维等学者的中观理论可成为社会理论“媒介化”实践基础,进而从方法层面指出“界面”研究正在实现对传统研究方式的统合,最终在梳理学术史中“连接”资源基础上,从“重构”角度提出“行动-媒介-结构”媒介社会学进路的可行性,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这一“第四媒体”的迅速崛起为新闻评论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也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者与受众的界限,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网络的评论中来.网络的互动、不确定性一方面极大地活跃了评论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意义,增强了公众话语权,另一方面也给虚假的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提供便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本文对网络新闻评论大众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提倡理性的参与意识,对理性参言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讲究“国家”、“家庭”、“父母”、“师长”优先于个人.本研究以“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国际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8个问题与人口学属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党派归属)和媒介接触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受教育程度高者及黑人/非洲裔美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而保守党人士及较多通过广播收听新闻的美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由此导出,在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和对美文化交流中,应该注重“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20.
对时态关联规则及其支持度和信任度进行了一般描述,推导了时态关联规则的一些增量信任度性质,这些性质在增量式设计的开采算法中,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