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变外界对传统煤港"脏、乱、差"的认识,黄骅港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建设大规模储煤筒仓群、实施本质长效抑尘技术、构建全流程粉尘防控体系等措施,从源头控制粉尘的产生;通过建设生态水循环系统,治理港口含煤污水顽疾,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构建覆盖全港区的生态治理体系,通过科学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打造煤炭港口生态建设发展的样板,实现港口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配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国家对港口绿色发展水平的要求,本文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港口建设中,打造生态化海绵港口。结果表明,在满足港口排水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下凹式堆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工程性设施,利用其对雨水存储、渗透、调蓄功能,可大大增强港口的防洪排涝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海绵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港口建设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水产资源和港口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建设生态港口是将"港区-人-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发展和作业相关的各项行为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港口经济活动的资源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港口的能源消耗以及用能设备的动态监测与管理问题,进行港口能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可视化研究。在分析设计需求和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基于C#和.Net平台下B/S架构,设计智能港口能耗管理平台。经长时间上线运行,验证了该系统可对港区能源消耗及用能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多维度分析港区用电消耗特征,为港区合理的能耗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设计的智慧港口能耗管理系统满足分析港口能耗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走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港口建设中,却很少提及"海绵城市"理论,本文拟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港口建设当中,增强港口的防洪排涝能力,将港口建设成集生态化、美观于一身的新型"海绵港口"。  相似文献   

6.
陈聪 《港口科技》2021,(1):4-6,15
针对港口含煤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高黏度煤泥回收利用等难题,对港口煤泥回收处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分析原有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煤炭装卸生产工艺,对排水沟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以坡代沟"的方式有效解决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问题.根据含煤污水处理和煤泥回收需求,设计一种集煤水分离、煤泥抽搅、压滤回收等功...  相似文献   

7.
潘忆军 《港工技术》2009,46(1):38-39
港口大型煤堆场煤炭露天堆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煤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产生大量的含煤雨水。以天津港为例,从其降雨特点入手,分析港口大型煤堆场内含煤雨水的主要去向,明确含煤雨水的治理规模,说明雨污水回用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目前承担煤炭运输的港口主要为武汉港、宜昌港、襄阳港及荆州港。武汉港煤炭码头主要分布在沌口、杨泗、舵落口港区。武汉港是长江"三口一枝"煤炭中转港口之一,主要通过京广线、京九线和汉丹线承担河南、陕西、山西等调往长江中下游的煤炭中转任务。武汉港目前从事煤炭运输的港区主要有杨泗港区、沌口港区和舵落口港区。由于受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现有港区煤码头处于城市中心,吨级不高、设施陈旧、陆域狭窄、污染严重,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和环境;同时,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规划将现有煤炭码头迁出城区。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散货港口所面临的淡水资源匮乏、暴雨季堆场内涝、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难点问题,进行散货港口绿色提升改造研究。以散货港口所面临环境问题为导向,基于绿色设计理念,归纳总结出绿色提升改造方向。结合工程案例提出绿色提升改造具体方案,通过新建生态蓄水池构建港口水循环系统,可实现港区2 a一遇暴雨强度下雨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通过全过程污染控制,可有效降低港区粉尘浓度和噪声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港口建设导致近岸沿线海、陆域生态系统环境逐渐退化的现状,以集装箱港区为例,进行港区陆域低影响开发研究。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概念融入港区建设,通过引入合理水文径流分析模型,对港区各功能区的低影响开发提出径流控制要求;同时,采用创新性的平面及结构设计方案满足低影响开发控制要求,促进集装箱港区雨洪资源的重复利用。结果表明,在各类码头中,较为适合进行低影响开发的主要为件杂货及集装箱堆场;海绵港区须重点针对堆场及道路进行低影响开发。  相似文献   

11.
港口对集聚经济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近年来港口建设快速发展和港城融合不断深化,港区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倡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和谐、清洁文明的绿色港区已成为新一代港口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广州港集团建设绿色港口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总结了广州港绿色港口建设措施和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今后绿色港口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17,(2):198-201
基于能值理论(emergy theory),在分析港口资源消费和污染等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考虑船舶在港作业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基于EEF模型(emergy-ecological footprint)的港口生态评价方法,将港口生态承载力分析计算扩展为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虚拟承载力两类账户。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计算了2009~201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港区历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是港口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港口经济虚拟生态承载力账户对港区生态承载力的贡献高于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账户,可有效控制生态赤字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煤炭中转港口的煤炭粉尘污染问题,基于港口无组织扬尘的发生和抑制机理、港区及周边粉尘污染物溯源模型,以及环境管理与决策平台设计,对港口粉尘污染溯源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煤炭港口粉尘污染溯源及环境管理决策的实施方案。本文可为全面掌握港区大气污染物来源及空间分布情况,精准定位污染位置,甄别区域污染贡献量,提升港口大气污染物监测、控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0,31(3):209-209
本刊从天津港获悉,目前天津港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10%,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天津生态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要求。预计今年底,港区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95%,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5%。作为在国内首个启动实施生态建设的港口,天津港规划了包括专业化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15.
港口对集聚经济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近年来港口建设快速发展和港城融合不断深化,港区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倡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和谐、清洁文明的绿色智慧生态港区已成为新一代港口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泰兴市天星洲整体开发策划项目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港口开发与生态有机融合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并通过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为此类生态型港口开发策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基于智慧绿色港口发展理念,以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同步建设路径为主线,建设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智慧绿色港口体系。重点介绍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中的亮点项目和重要应用,主要包括绿色集疏运空间结构优化、船舶岸电应用、港区生产清洁化、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绿色监测体系、全场景堆场自动化模式、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5G通信技术应用等,并提出未来智慧绿色港口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鉴于智慧港口“人-机-物”高度密集、自动化信息化要求较高和信息物理融合需求强的特性,结合客货滚装智慧港口的规划、建设与运维,开展客货滚装港口数字孪生智慧运行模式研究。提出客货滚装港口数字孪生的系统组成及其运行机制;制定客货滚装数字孪生港口的系统架构。该架构融入BIM技术,能够利用BIM的信息模型、模型应用与业务流程信息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控特点,实现港口数字化和智能化运作;给出客货滚装数字孪生港口智能决策的方案,实现安检计重、船舶配载和票务的三位一体智能管控,能够为客货滚装智慧港口建设及其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骅港将于3月1日起更名为“沧州港”。12月26日上午,省港航局在沧州市主持港口更名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公告,决定自2006年3月1日起,将黄骅港正式更名为“沧州港”。未来沧州港规划有三个港区即煤炭港区、综合港区和河口港区。黄骅港自1985年开展前期工作,1997年11月煤一期工程开  相似文献   

19.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4):252-252
本刊从天津港设施中心获悉,计划投资4.7亿元的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生活区污水处理厂预计2009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5万t。根据天津港生态港口建设规划,新建和改造的污水处理项目还包括东突堤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北疆功能港区污水管网扩建项目、  相似文献   

20.
《水运管理》2008,30(7):46-46
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内,拥有天津港唯一的以科技、环保、高效著称的国际大型专业化煤码头,是中国北方从事煤炭输出的主要港口企业,年设计吞吐能力达43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