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杨  周虎 《交通标准化》2014,(11):102-104,107
以新疆那拉提景区公路为例,围绕“畅、安、舒、美”这一理念,对那拉提景区公路设计中遵循的“潜隐、纯净、素雅、灵动、多元”设计原则进行深入探讨,体现了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与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带动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提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旅游公路设计思路和设计要求,总结了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对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时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阳宗海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阳宗海保护条例以及自然条件等的分析,结合阳宗海景区的特点,围绕阳宗海设计由电瓶车、自行车、游艇以及步行等慢行交通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并结合区域道路的布局在景区外围设置二主二辅四处机动车停车场,将机动车限制在景区之外.在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的同时,进行道路沿线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与周边已建和规划建设的地块功能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对景区环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三清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伴随着不断提升的景区知名度,交通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景区内部,游客自驾车、旅游大巴车、游人、景区居民交通、过境交通混织,加上停车设施不足导致临时路边停车、出入车辆交织、游客滞留,解决景区交通问题迫在眉睫。开展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对解决景区交通问题,实施景区畅通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三清山为例,探讨景区旅游交通需求生成机理,提出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路面改扩建工程实践,针对吐乌大高速公路现有路面状况、强度及路面结构形式,分析现有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依据改扩建完成后车辆分布特点,提出分车道路面设计原则.结合新疆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点以及对现有路面病害处理对策,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为其他项目路面改扩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交通》2014,(5):79-79
据统计,2013年我国全年国内出游人数32亿人次,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过30亿人次,而规模前50位的基本上都是4A、5A级旅游景区.随着各种旅游强国、旅游强市、旅游强县概念的提出,旅游景区已日益成为带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4A、5A等精品旅游景区更是我国旅游景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梁科科  关宏志  韩艳  李涛 《城市交通》2014,(1):48-54,47
当前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中存在缺乏区域系统考虑、设置分散、旅游信息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自驾游出行者难以及时、准确、连续地获得指引信息。针对这一问题,从郊区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出发,构建区域入口、区域内部、景区附近的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重点探讨二级指引标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提出在景区重要度分类和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各景区指引范围和各道路节点指引容量,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进行选址。最后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对提出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武功山景区对外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交通的层次和旅游公路的定位进行了定义,并结合案例武功山景区发展格局、交通需求和周边交通网布局,提出具体的景区旅游交通组织方案和对外旅游公路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常规的综合交通规划思路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本文在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特征下,提出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并以长白山综合交通为例,以实证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付玉辉 《北方交通》2012,(12):41-42
结合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对二级公路改扩建为高速公路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指出此类公路改扩建设计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注重既有道路评价及细节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旅游景区在道路基础设施供给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设计高效畅达的旅游交通出行体系,适应旺季交通集中式到达离开的出行特征,是摆在旅游景区交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以深圳市大鹏半岛为例,通过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小汽车的需求管控,建设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加强旅游交通出行体系顶层设计,适应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出行高品质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14.
旅游公路的建设能够提升景区通达性,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建设资金的限制,需要根据旅游公路收益率对实际投建项目进行决策."旅游公路收益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景区在不同旅游交通条件下的客流量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旅游公路建设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出不同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的收益率.该模型中客流量预测以游客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阻力"评价分布曲线为基础,认为游客对景区做出选择是基于对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估大于"旅游阻力"评估.同时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县为例,对该县旅游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投建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旅游城市景区交通拥堵,改善旅游交通出行环境,从游客量的季节性变化入手,提出刚性、弹性和临时需求相结合的设施供给标准。以游客游览历程的全游线要素为主线,识别设施安排、游线组织等方面差异,明确封闭型和开放型景区的交通组织模式及要素布局要求。最后提出旅游城市应构建城市-景区两级旅游集散体系,应对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蜀冈-瘦西湖风景区作为扬州市代表性旅游景点,紧邻老城区,交通现状与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传统路网格局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提出从陆地交通、水上交通两方面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景区交通问题,并分别对区域交通、外部交通、内部交通、水上旅游线路、水上码头设置和水陆旅游衔接等进行了优化。同时,在充分保护风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全人类的财富,世界遗产地景区作为旅游品牌是高品质的旅游胜地,它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遗产地景区的管理者们片面强调其经济效益,影响了他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近日来许多遗产地景区提出门票涨价的政策,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了门票涨价的不合理性,运用总价值构成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及公共物品理论就北京世界遗产地门票调价的四点理由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旅游景区高峰期停车难的问题,平衡停车需求与供给,在分析旅游交通特征、旅游景区停车特征与城市内部停车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需平衡限制的景区停车规模分析方法,明确分析流程。在考虑景区限制客流措施条件下进行景区客流预测,依据景区最大游客容量和停车特征预测景区的停车需求总量,结合景区停车供给缺口分析新增停车供给规模。实例应用表明:基于供需平衡限制的景区停车规模分析方法能够确定景区新增停车供给的合理规模,该方法可为进一步定量规划景区停车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对前瞻、规范、整合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杭州市从现状普查分析、景区指引系统设置方法确定、景区指引系统改善规划、景区标牌后续管理四方面编制了新一轮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规划。通过类比归纳,从杭州经验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系统构建方法。主要从景区的筛选与分类、指引范围的确定、指引路径选择和标牌设置原则等几方面,提出旅游城市指引标识系统规划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旅游公路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沈棋路"为例,围绕"畅安舒美"这一理念,提出了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的一些技术指标问题和安保工程设计及生态环境保护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