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运专线跨线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既有线旅客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同余理论,针对客运专线开设垂直矩形天窗时跨线旅客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上线列车、下线列车、既上线又下线列车及多次上线和下线列车的合理始发范围确定方法,并应用算例说明了其求解步骤,对跨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日常旅客运输组织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客运专线运营初期采用本线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的多种速度组合的运输组织模式下,分析计算不同方案下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探讨通道分工方案对既有线和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一些通道合理分工问题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复线铁路旅客列车提速引起客货列车速度差增大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针对旅客列车提速,货物列车不提速以及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都提速两种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例分析,确定了基于区间通过能力影响极小化条件的客货列车速度差合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货列车速度合理匹配的原则与方案。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运输组织模式为导向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优化高速线、既有线和城际线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模型,以区间通过能力及运输组织模式等为约束条件,体现以既有线、高速线和城际线为铁路系统的一体化优化.下层模型为客流分配模型,对多类旅客的选择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以旅客出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体现旅客...  相似文献   

5.
既有线提速与通过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既有线提速状况下,先分析扣除系数的变化趋势,其分析结果表明:扣除系数及其变化幅度与旅客列车速度成正比关系;再逐一分析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列车连发比例、不同客货列车速度匹配、提速列车开行数量等因素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由分析可知:旅客列车比例提高,有利于组织列车群发;客货列车速差变小,有利于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之差减小。均对提高线路区间通过能力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藏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一级铁路,动车组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速度等级差异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大站间距情况下,速度差异导致的越行、空费三角区等对能力的浪费十分严重.以通过能力满足远期客货运输需求为前提,分析客货共线运输组织模式的运输组织难度、行车组织安全性、发车间隔均衡性、设施设备合理运用性等因素,建议川藏铁路采...  相似文献   

7.
湘桂铁路永州-柳州段既有能力与设计年度预测客货运量不相适应,以提高铁路输送能力和旅客列车速度为改建目标,在分析永州至柳州段现状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在永州-柳州段全段保留既有线(单线)的基础上新建双线,最终形成三线运输组织模式的方案,本文研究新建双线的主要技术标准、车站分布,并对其行车量和车流组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到发时间域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因素中,列车的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时间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旅客列车的上座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以提高旅客列车服务质量为目标的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合理计算跨线中速列车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以基于网状线路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行车组织模式为前提,研究了跨线中速列车在既有线始发、终到时间范围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计算机编制京泸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到140 ̄160km/h是铁路改善旅客运输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既有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并相应提高货物列车速度后旅客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及货物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对旅客列车提高速度后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追、列车到达间隔时间I到、列车出发间隔时间I发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间隔时间I通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0.
单线铁路区段,旅客列车的行车密度与其旅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单线铁路旅客列车会车,越行方式和旅行速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列车旅行速度和列车开行密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最后通过对渝怀线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了渝怀线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合理范围,对旅客列车合理开行数量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福厦线为背景,在旅客列车最高速度为200km/h和客货混跑条件下,对铁路合理站间距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从保持必要的列车旅行速度和一定的通过能力两方面进行,分别研究了旅客列车数量和速度与车站站间距离的关系,得出了在200km/h客货混跑条件下铁路的合理站间距。  相似文献   

12.
铁路逐步走向市场使得旅客列车开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就铁路旅客运输而言旅客列车的满员率要达到某种程度才满足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通过对旅客运输收入和支出的分析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提出计算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必须区分优质优价和普通列车单位成本,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3.
考虑通道分工和竞争的客运专线定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运输通道内既有线和客运专线合理分工.提出了客运专线多产品票价制定的多层规划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基于广义费用最小的旅客出行选择要求和运输企业效益最大化,并且兼顾了与客运通道内既有线的分工,其优化目标是得到最优或接近最优的票价制定方案.探讨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为适直既有线提速后承受列车荷载的需要及保证旅客列车舒适性,换架既有线桥梁成为近年来大修施工的关键。介绍了能够满足提速梁整孔换架对承载能力、施工精度和通用性、便捷性要求的大吨位、自走行高架台车的结构型式,叙述了高架台车结合龙门吊换梁施工的全过程。此技术充分利用了单个天窗点完成多孔梁的更换任务,不仅节约了大量投资,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既有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诸多因素,结合既有线实际状况,探讨开行重载列车组织模式和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开行方案模型构建及其解法,为我国既有线重载运输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客运站运输生产效率和行车技术作业自动化水平,分析了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特点,建立了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模型目标为有利于客运站行车技术作业,有效利用车站设备和方便旅客乘降,并且优先排列等级较高的列车。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采取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和算法应用到一大型三线通过式客运站,股道运用计划有明显改变,1/3以上列车到发线进行了变更,整体安排合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路网匹配一直是路网数据更新和变化发现的关键技术。针对用"弧段—结点"模型表达的路网数据,设计了stroke生成方法,对路网进行了stroke生成,并根据stroke长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roke分级的路网匹配算法。通过仿真验证,该匹配算法对研究数据进行stroke匹配的正确率达到91.4%,能得到较好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兰武线既有现状出发,针对海拔高、坡度大、列车运行速度低、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就实现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的同步提高,满足旅客列车提速的需要,提高点线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各种限制坡度方案特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研究和论证。其研究分析方法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山区铁路的最大坡度选择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预测年度的客货运量及建设方案,以提高铁路客货运输效率为目标,在全面分析两种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高峰时段组织大量旅客列车成组追踪运行,其余时段少量旅客列车成组追踪,货物列车利用成组的旅客列车开行间隙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并在该种运输组织模式下研究了车站分布、行车量和车流组织.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