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掺加膨胀剂、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和不掺加任何添加剂的水泥稳定碎石三种类型材料进行了干缩性能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及对掺加膨胀剂与掺加聚丙烯纤维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干缩开裂性能不同作用机理的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掺加膨胀剂比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抗裂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且累计失水率值对膨胀剂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抗裂性能的改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黄小芬 《北方交通》2020,(10):70-72,76
针对不同的建筑垃圾掺量,通过干缩抗裂性能试验、温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收缩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大,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收缩抗裂性能逐渐降低,掺加聚丙烯纤维后,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收缩抗裂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筑垃圾掺量为100%时,掺纤维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28d干缩系数、7d平均温缩系数分别比不掺加纤维的水泥稳定建筑垃圾降低了19. 4%、7. 3%。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加复合外加剂,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对比了水泥稳定碎石不掺外加剂和掺复合外加剂两者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抗裂性能等路用性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复合外加剂后的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较不掺外加剂的路用性能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水泥和石灰掺量对过湿粘土路基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试验路段采用不同水泥和石灰掺量进行过湿粘土路基改良施工,检测其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石灰掺量增加土样液限和塑性指数减少而塑限逐渐增加;水泥改良粘土效果优于石灰改良,石灰经济性优于水泥;确定最佳水泥掺量为8%,最佳石灰掺量为6%。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固化剂对高液限土力学特性的改良效果,选取了石灰、水泥和玄武岩纤维三种改良剂对高液限土进行改良,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作为力学强度指标,研究三种改良剂对高液限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剂均能够改善高液限土的力学性质;水泥掺量、石灰掺量与抗剪强度、黏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呈正比关系;玄武岩纤维掺量与抗剪强度、黏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是现代交通公路建设普遍采用的形式,保证掺配碎石配合比例是决定水泥结构性能的关键。从水泥稳定砂砾作用原理出发,结合公路掺配碎石配合比试验设计情况,分析了水泥稳定砂砾三级配掺配试验操作的要点;探讨了水泥稳定砂砾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成因进行总结;对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中需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掺配试验结果完善水泥公路施工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为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作业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减水剂和粉煤灰复合掺加外加剂主要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具体研究极少。通过温缩试验,对比在1%的减水剂下,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温缩性能,试验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减水剂和粉煤灰复合掺加外加剂主要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具体研究极少。通过温缩试验,对比在1%的减水剂下,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温缩性能,试验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钱滨线桥头路段粉砂土的室内改良试验,综合评价粉砂土改良效果,提出适宜的改良剂和最佳配合比,并给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指导工程实践。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和水玻璃改良土的强度随各自掺量的增大而增大,而石灰改良土的强度随掺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三种改良土的强度增长趋势随掺量增加而减小。其中8%水泥改良土和15%水玻璃改良土的强度最高。随着改良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双掺改良土抗压强度逐渐增大。相同龄期和相似掺量下,水泥+水玻璃改良土的强度高于其余双掺改良土。现场填筑配比确定为3%水泥+3%水玻璃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红砂岩作为路床填料的路用性能,采用室内试验对比不同水泥掺量下红砂岩填料的物理指标,确定现场铺筑的水泥掺量。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改良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剂增强了填料的水稳性,使其承载比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大幅提高;水泥掺量越高改良效果越好,但水泥掺量为4%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经验,现场路床填筑的水泥掺量取5%。  相似文献   

11.
纳米SiO2是一种新兴的材料,用途非常广泛。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刚性过大、抗弯拉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加不同量的SiO2纳米材料,测试纳米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研究表明:纳米SiO2的掺加能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性能,纳米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改善优于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农村公路砂石路面为依托进行低造价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经现场取样和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现有碎石土路面,添加占总量20%~30%的粘性土作为胶结材料时,能显著改变碎石土的颗粒级配,易于形成路面板块;再添加占胶结材料2%的石灰进行改善,能大幅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水稳性能;若再添加水泥等胶结材料,虽可进一步提高强度,但不利于施工.故对于农村公路天然碎石土路面,建议采用路拌法泥灰固结.  相似文献   

13.
吕艺 《交通标准化》2012,(17):70-71
结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叶城县国道219水稳天然砂砾基层的实际建设与施工设计,就水泥添加方式对水稳天然砂砾基层强度的影响做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稳天然砂砾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水稳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水泥添加方式对于水稳天然砂砾基层强度的影响非常之显著,且以先加水泥后加水的拌合程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将磷铝酸盐水泥熟料(简称:PALC)掺入硅酸盐水泥(简称:PC)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对改性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和水化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外掺3%)可以加速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提高其早期和后期强度;但掺量过多,由于磷铝酸盐水泥水化较快,产生的水化产物较致密,这些致密的水化产物包裹在C3S、C2S等水泥颗粒的外层,阻止了其进一步的水化,使改性水泥出现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第二诱导期,从而使表现出较慢的水化速率和较低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6.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加固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水泥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能够起到集中应力、降低沉降的作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强,随着龄期的增长呈幂指数的方式增大,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小;实体工程研究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强度为软土的近10倍,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对不同掺量的水泥对盐渍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加水泥能显著改善盐渍土的力学性能,并且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盐渍土的力学性能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添加了水泥改性剂且空隙率大,不同成型方式和养护条件对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不同成型方式和不同养护条件对比试验,检测混凝土的空隙率、毛体积密度、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成型宜采用短时间轻振或人工插捣的方式;适宜的养护条件是早期保湿养护,而后进行自然养护。  相似文献   

19.
连艳霞 《交通标准化》2014,(13):105-106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基层,有着半刚性基层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水泥品种对多孔改性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说明了不同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多孔改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以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对砂的要求比较严格苛刻,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砂率对新拌高强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以及对水泥用量的影响。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砂率,研究砂率与坍落度、碎石粒径、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砂率,使坍落度、碎石粒径、水泥用量等因素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