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明鸿 《中国水运》2006,4(7):100-101
结合门机组合臂架结构在货物起升及变幅运动过程中的柔度的影响,采用ADAMS和ANSY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将臂架作为柔性体构建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与仿真,为臂架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动力学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大型海上工程和海难救助事业的发展,大型起重船作为不可缺少的工程船舶,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本文提出一种起重量为3000t的新型折臂式起重船设计方案,由主臂架和副臂架组成的折臂式组合臂架结构形式可以适应超大起重量、超大起升高度。起重船航行时主臂架可以放倒搁置在船体甲板立柱上,从而降低起重船航行时的整体高度,以便顺利通过跨海(跨江)大桥。  相似文献   

3.
起重机臂架结构中的焊接残余应力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焊线残余应力对臂架结构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臂架失稳折臂的机理,并以16t-30m门机臂架为例。对焊接残余应力计算在臂架分析中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采用等几何理论方法对一些带孔零件进行处理,使用matlab对零件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位移参数。计算出模型的柔度,通过结构优化,优化模型柔度,改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装船机属于高频率、高负荷的港口作业设备,由于自身的特点,工作环境恶劣,服役周期长,易出现整体和局部振动破坏现象。以3,500t/h装船机外臂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动相关理论,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外臂架结构进行振动特性研究。首先建立外臂架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前七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然后以传递率为参数研究外臂架结构的振动传递特性,基于频率响应法,得到外臂架结构在单点力和力矩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本文所得结论对类似外臂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船舶》2016,(3):9-11
通过对中国船级社《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2007)》中对刚性变幅的船用臂架起重机计算要求进行分析和整理,结合起重机械方面专业书籍对相关结构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比较适合这类船用起重机臂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对该类型的起重机的单梁箱形变截面等强度臂架结构强度和变形扰度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要求:结构强度应小于所用材料许用应力,变形扰度应满足Y方向变形[Σy]≤1/40和X方向变形[Σx]≤1/100的要求。通过对船上刚性变幅船用起重机臂架结构的计算应用,该类起重机在实际各种工况下使用中无结构损坏和变形,证实了该计算方法完全符合刚性变幅船用起重机臂架结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航海》2009,(2):26-26
日前,由武桥重工研制的2×1200吨双臂架变幅起重机设计图纸成功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审核,其主结构部分设计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核审查,这标志着国内起升高度最高的臂架式船用起重机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8.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船舶工程中典型结构即加筋板结构的损伤部位进行准确的损伤识别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损伤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对加筋板结构进行单元划分,以结构响应通过矩阵的列最大值来建立节点柔度矩阵,并通过二阶微分对柔度值的变化进行放大进而得到柔度曲率矩阵,最后通过柔度曲率矩阵图或者柔度曲率矩阵的行(列)曲率图来判断损伤位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损伤定位准确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避免了使用原未损结构的模态参数,只需损伤结构的一阶或者前几阶模态信息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损伤识别分析。通过大量模拟,给出了加筋板结构损伤的判别图。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船体中曲面板结构的损伤部位准确地进行损伤识别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曲面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按照Kirchhoff薄板假定对板结构进行单元划分,以结构的响应重建柔度矩阵,并通过类曲率半径方法对柔度值的变化进行放大进而得到柔度曲率矩阵.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损伤定位准确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避免了使用原未损结构的模态参数,所需损伤结构的模态少甚至只需一阶模态信息就可有效地进行损伤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攀 《船海工程》2013,(1):163-165,170
结合某公司生产的船用回转起重机的整体结构,根据所提供的起重机臂架总图和部件图,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臂架结构进行建模,按照臂架实际工作中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进行静力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臂架结构在各工况下的应力分布。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发现了回转起重机臂架受力最大和发生应力集中位置,明确了臂架在最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失稳的屈曲模态。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斗轮取料机大臂与配重不平衡导致的臂架提升困难、臂架自降、油缸泄露等问题,比对配置调整测量方法,测量计算液压缸受力,间接校核接地力,达到配重调平目的,可提高取料机整机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王为将 《中国水运》2014,(3):85-86,89
在船舶舵装置结构系统的强度分析中,以往采用解析法进行计算分析,在计算中必须引入大量的简化假设,导致其结果精度较低。现针对某船舵装置系统结构采用三维有限元进行离散,通过选取适当单元,使用内部多点约束和接触算法、建立包括舵杆、舵板、半悬挂舵臂和船体舵机舱结构的完整有限元模型;使模型与结构的相似度较传统方法有很大的提高。最后通过施加流体软件计算的水动力载荷分析舵装置系统各部分的应力和变形,从而对结构的强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船用起重机全圆管桁架式臂架的制作质量、控制焊接变形和焊后的尺寸,对臂架圆管相贯线及坡口的切割、臂架分段位置法兰的焊接变形控制进行试验,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优化臂架制作工艺。在臂架装配过程中,利用不同角度的卡码板进行三维定位、装配桁架结构,保证圆管相贯位置的装配间隙和角度,提高臂架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按照Kirchhoff薄板假定对板结构进行单元划分,以结构的响应重建柔度矩阵,并通过二阶微分对柔度值的变化进行放大,进而得到柔度曲率矩阵用来损伤定位,再通过给出的等效柔度曲率变化率来判断损伤程度。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损伤定位准确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避免了使用原未损结构的模态参数,所需损伤结构的模态少甚至只需一阶模态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在进行损伤定位的同时判断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挂舵臂的作用和结构形式进行介绍;对挂舵臂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给出各力的分量计算公式。以某32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为例,对挂舵臂的弯曲、剪切、扭转和等效强度进行演算。对铸钢件挂舵臂的材料和热处理的相关要求进行阐述,并对铸钢件无损探伤方法进行分析,绘制挂舵臂无损探伤位置图。此外,对挂舵臂的结构连续性、焊接及加工圆角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挂舵臂设计前,首先要弄清挂舵臂与舵的连接形式,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计算挂舵臂受到的弯矩、剪力和扭矩,再按规范校核强度;如果挂舵臂是由铸钢材料制成的,还须特别关注铸钢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焊接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锋 《港口装卸》2002,(5):18-19
1 引言 臂架系统是起重机最重要的部件,其设计、制造、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门机的门架下铰点支承着臂架系统的主要重量,工作时所受载荷大,载荷状况复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经常有臂架下铰点连接螺栓松动、运动时有异响等现象,严重时端盖螺栓被剪断,影响起重机的正常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管理门机的经验,就门机臂架下铰点的典型结构及其产生故障的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无损、快速的高桩码头桩基检测方法是工程界的研究热点.设计了高桩码头桩基动力损伤识别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模态柔度在高桩码头损伤识别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限元模拟中模态柔度可准确识别损伤所处位置,损伤程度越大模态柔度变化越大,模态柔度变化量可定性反映结构损伤程度.2)基于试验振型得到的模态柔度可反映损伤位置,但由于测试噪声和试验误差的存在,损伤识别效果没有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理想,且不能反映损伤程度.高桩码头桩基模态柔度损伤识别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动力测试技术和模态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起吊机在对货物运输前需进行大量的装配工作,本文提出一种运动学控制方法,根据机械臂的运动学约束和结构特点,采用多机系统进行测量操作,保证测量过程中能够通过多机的联合作业达到机械臂位移测量高速准确效果。同时优化了起重位移测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起吊机械臂进行大角度装配过程的控制精度,避免由于方位角的变化造成的控制误差。为了验证提出的机械臂运行轨迹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设计了对比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实现轨迹跟踪,自动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利用测试模态参数,确定了结构柔度矩阵并通过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变化特点确定结构损伤位置,通过一个28自由度的桥梁结构的计算算例表明,该识别方法效果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用于臂架起重机上的新型塔架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进行静力学计算;对比传统箱型塔架机型,新型塔架具有结构简洁、制造工艺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可为臂架起重机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