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通过对船舶尾总组分段盆舾装工艺的研究,结合虚拟装配技术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盆舾装装配过程的仿真及优化方法。在使用CATIA完成船体及舾装件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利用DELMIA-DPM与Matlab遗传算法工具包进行仿真及优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复杂舾装单元的吊装序列、路径问题,进而提高了现场盆舾装过程的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船体结构制造中的船体装配可视化设计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对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系统分析船体装配可视化设计,包括按工序出图、图纸信息集成、三维可视化技术、可视化系统和最终现场全面数字化环境下的可视化设计等,为船体制造中其他舾装专业的现场可视化协同装配和安装图纸表达提供参考,为最终实现船舶现场全三维数字化制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舾装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管子制作工程,是船厂技术改造中一个重要方面,已引起人们关注。所谓技术改造,主要是指生产上的组织管理、加工工艺设备和生产设施(厂房面积等)的改造。管子车间生产面积的合理与否,影响着管子自动化、半自动化加工设备的采用,影响着管子加工质量,也影响着预舾装的实行。管子生产已开始出现了“加工——装配——总装”三阶段先进生产方式。所谓加工是指车间内场管子制作,装配是指内场预舾装(单元舾装、分段舾装),总装是指最后上船安装调试。为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开始从以工种划分车间的组织形式逐渐演变为以工序划分车间进行多工种的综合性作业来组织生产的形式,所以舾装车间生产组织体制就开始演变为管子制作车间和预舾装车间的形式。而作为管子制作车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许多船舶企业虚拟生产建造现状,文章对某船实例进行舾装设备模型数值化建模研究应用,采用CADDS5虚拟仿真软件,通过对其参数化建模二次开发,构建专业的舾装设备模块,同时结合实船,考虑舾装件的独特特性,设计船舶舾装设备三维模型,并将其参数化,利用SYBASE数据库存放数值模型,实现舾装设计参数与设计研发CADDS5舾装功能模块匹配链接。为船舶设计人员舾装件的设计、选型研发提供依据,同时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模拟船厂制造流程三维建模。通过确定其生产流程,合理运用3DS—MAX软件,完成船舶产品从原料码头进场,经钢材预处理、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装配、分段舾装、分段涂装、分段总组直到下水的船舶生产周期的虚拟制造。并在后期进行动画编辑工作,从而完成整个船舶生产流程的系统仿真与动态演示。  相似文献   

6.
预舾装是将传统的船台、码头的舾装作业提前到分段、总段上船台(船坞)前进行的一种舾装方法。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区域内的船、机、电等舾装件进行单元组装、分段预装、总段预装的方法,使工序前移,提高预舾装率。本文主要从增加单元模块设计的数量和提高分段舾装件预装率两方面来介绍预舾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体装配工艺设计自动化程度低,影响船舶建造周期和质量问题,设计了分段装配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实例推理(CBR)方法的装配顺序规划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分段装配信息模型、实例组织的索引结构、面向对象的实例表示、推理过程中的实例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顺序匹配等内容.最后,介绍了整个CAPP系统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焊接建造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围绕现代造船模式生产实际状况,通过焊接信息定义、TRIBON M3装配计划和焊接程序二次开发及应用,实现一整套焊接智能设计技术系统。研究各类船型焊接工艺标准及规范,总结相对应的焊接规格表,建立设计编码标准和坡口标准以及标准焊接数据库;应用TRIBON M3装配计划模块,模拟分析船体分段的装配操作流程,设置合理、先进的零件流向编码体系;通过与TRIBON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三维可视化焊接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三维几何模型相关信息,按照分段实际焊接制造过程,应用并统计出精确的焊缝长度、焊材消耗和焊接工时,生成焊接派工单等相关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MBD的现状和技术优势进行分析,再具体介绍MBD在虚拟装配中的应用。为了实现零件工艺信息的储存、共享与传递,应用VB.NET程序实现基于VRML的零件工艺信息模型的设计。借助VRML以高级语言为驱动进行标注系统的程序开发,实现零件工艺信息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的分段预舾装模式为基础,结合分段的装配流程,在分段结构部件制作时提前把一些舾装件安装在结构部件上,以提高分段舾装件的安装工艺性、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过程中的高空作业危险。  相似文献   

11.
运用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交互式可视化技术对船舶制造车间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从船厂管理软件中获取车间生产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建模。针对切割、小组立、中组立和涂装等多个业务场景,创建交互式可视化报表。完成车间综合业务数据分析和生产线交互式分析,生成车间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结果具有可视化程度高、交互友好、内容丰富、制作方便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虚拟装配设计是装配设计的技术革新,它利用计算机将装配设计过程扩展到虚拟三维空间,能动态观察产品的各个细节。本文以齿轮泵虚拟装配为例,利用三维造型系统Pro/E建立模型,阐述了VRML与Pro/E建模方法,对转化成VRML模型文件进行优化与压缩,VRML动画实现,进行装配中的干涉检查,并完成其虚拟装配过程。此方案为复杂机械产品的虚拟装配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间单元的船舶建造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车间层面上展开船舶建造仿真建模技术的研究,将船舶制造这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为更简单、更直接的车间生产仿真模型。通过eM-PLANT仿真建模工具,从设备层到生产线层到车间层自下而上逐层构建车间仿真模型,将生产工艺流程、场地与设备、人员配置、生产计划等船厂生产信息完整地映射在以车间为单元的仿真模型中。通过模拟仿真模型的运行所获取的可视性分析结果,为船厂生产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该船主要的舾装设计特点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重吊船的舱口盖是该船甲板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舾装工艺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性能。通过对舱口盖与舱口围的精度建造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精度控制和建造技术工艺要点。文章以2.8万吨重吊船的舱口盖为例,对该舱盖的主要的特殊附件和重要的舾装工艺进行了说明,并对该施工工艺的关注点和精度控制进行介绍,为多用途船的舾装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船厂管加工车间流水线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和需求,开展管加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总体设计,构建基于流水线的船厂管加工车间MES。该系统涵盖设计工艺、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整合各流程节点之间的数据与信息,实现管生产过程的综合监管和全局分析,可有效提升船厂管加工车间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分段舾装分道作业线的作业计划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分道作业线合理作业计划形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分段舾装分道作业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了问题模型的求解,最后以一个算例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舾装件托盘的拣选效率,建立拣选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的舾装件托盘多载具协同拣选方法。针对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流程与实际拣选过程的差异,改进GA的初始化过程和染色体交叉方式,并对变异过程进行更贴近实际生产的修改。针对GA难以得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采用变邻域搜索(Variable Neighborhood Search,VNS)策略降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采用实例计算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可优化传统舾装件托盘拣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用柴油机装配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装配工人按照纸质的装配工艺规程和二维装配示意图进行装配不直观的缺点,开发了船用柴油机三维装配工艺可视化系统。通过三维工艺仿真技术、基于MBD的三维信息定义技术、基于XML的工艺信息结构化表达技术,实现了装配信息的可视化表达;通过对teamcenter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装配工艺的可视化发布。最后以某船用柴油机中的典型安装工序机架正时齿轮端的中间齿轮安装为对象,验证了三维装配工艺可视化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工艺的直观性,提高工人的装配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通过分析C型翻车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整机的数字化模型,在计算机上完成了整机的虚拟装配和主钢结构的设计分析,并对结构的强度进行了校核,有效地将计算机数值方法应用到了工程机械的开发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study proposes to examine a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program, emphasizing on improving genetic algorithm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a layout design-based standard and discrete shipbuilding workshop. By utilizing a steel processing workshop as an example,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logistic costs will be implemented to obtain an ideological equipment layout,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 objectiveness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necessary distance traveled between machines. An improved control operator i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iterative efficiency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and yield relevant parameters. The Computer Aided Tri-Dimensional Interface Application (CATIA) software is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manufacturing resource base and parametric model of the steel processing workshop.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ptimized planar logistics, a visual parametric model of the steel processing workshop is constructed, a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djustments then are applied to the model.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the layout is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AHP.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de of reference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layout of the digitalized production workshop, the optimized discrete production workshop will possess a certain leve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