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分析雪峰山隧道通风模型设计应满足的相似条件,介绍了雪峰山隧道大比例通风模型和基本性能实验.该模型通可以较好地模拟运营工况和解决通风风井部位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隧道运营通风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耘 《公路交通技术》2005,(5):115-117,129
雪峰山隧道是国道主干线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邵阳至怀化段的控制性工程,位于邵阳与怀化两市交界山区.雪峰山隧道全长7 km,是湖南省目前拟建设的第一长公路隧道,而且是国内第一座采用双竖(斜)井三段送排式通风的隧道.由于两竖井通风方式的运营调节要比一座竖井通风方式复杂得多,压力、风量平衡、气流短路、回流等相对难以控制,需要开展专项攻关.雪峰山隧道运营通风模型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论证该雪峰山隧道通风方案的合理性,进一步了解该隧道运营通风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为该隧道运营通风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并为实际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3.
雪峰山隧道通风模型工况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雪峰山隧道通风模型工况实验,研究了远期工况下隧道各段的风速、压力和各井送排风速变化。分析了送风量、排风量与短道段串回流风量相关性,提出远期工况和近期工况下的隧道通风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雪峰山隧道通风模型工况实验,研究了远期工况下隧道各段的风速、压力和各井送排风速变化,分析了送风量、排风量与短道段串回流风量相关性,提出远期工况和近期工况下的隧道通风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湖南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计算的研究,总结出山岭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对通风系统的运营控制理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根据流动相似性理论和隧道通风主要控制因素,确定隧道通风的边界条件;以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推导隧道通风模型试验相似准则,选取雷诺数相似作为隧道通风物理模型的相似准则;以尼古拉兹试验为基础,分析雷诺数的影响因素和自模区产生原因,论述自模区试验方法;给出隧道通风模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计算的研究,总结出山岭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对通风系统的运营控制理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在公路隧道通风的应用。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风机、自然风等各压力源通风网络中的处理办法。应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金文良  李品利 《隧道建设》2008,28(2):158-160
主要讨论了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在公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风机、自然风等各压力源在通风网络中的处理办法。应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雪峰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雪峰山隧道通风竖井的布置、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碳为现代隧道营运管理之重要课题,对于长大隧道而言又更加凸显其重要性。而自然通风的应用,可说是针对节能减碳值得被重新考虑的选项。本研究建立了数值模式,可用于隧道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之模拟。相较于铁路通风,公路通风之活塞效应较不明显,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之整合可应用于长大隧道之通风设计。本研究建立之数值模式将通风系统简化为通风网络来分析,配合现地量测来取得参数及律定,建立之数值模式可用于不同季节条件、以及火灾等不同紧急状况之通风分析。针对台湾某长大隧道之案例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通风可提供至少10%之通风需求。如能更有效地将自然通风整合于长大隧道之通风设计,不但能达到长期节能减碳目的,也可一并应用于常时通风及紧急通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运营通风作用下高海拔隧道的保温隔热层的设计参数,通过建立考虑气-固耦合换热的隧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通风工况下的气流流动特征,分析了保温隔热层的合理敷设长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通风工况下,隧道内气流流动特征不同;平导压入通风时,在横通道和主洞相接处出现漩涡;自然通风下,二衬表面温度在洞口段骤然升高,而后趋稳;建议主洞进出口保温层的敷设长度为565 m,导洞进出口保温层的敷设长度为680 m。  相似文献   

13.
陈小峰  郭春  郑鑫  张振华 《隧道建设》2019,39(6):953-959
为探究城市综合管廊通风阻力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通过调研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和交通隧道通风阻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到综合管廊线缆舱单位长度通风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综合管廊线缆舱三维数值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并采用标准双方程模型对通风障碍物比例约为15%的综合管廊线缆舱室内部支架、线缆和热效应对通风的阻力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得到: 1)相较于内部无支架、线缆的综合管廊线缆舱,有支架、线缆时对通风阻力影响极大; 2)随着通风风速的增大,综合管廊线缆舱通风阻力逐渐增大,而通风阻力系数减小,且逐渐趋于稳定; 3)进口空气温度、线缆发热及舱内温度产生的热效应对通风的阻力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进风温度增大,通风阻力和通风阻力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朵生君 《隧道建设》2013,33(5):419-422
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全长22.449 km,进口端采用TBM施工,计划施工长度13.8 km,长距离施工通风是影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天山隧道的施工方法、掘进长度、施工组织等实际情况,进行长距离施工通风方案研究,通过对比长距离独头通风方案和巷道式联合通风方案,确定巷道式联合通风方案为最优方案,并给出巷道式联合通风阶段的划分以及风机数量。通过现场测试通风方案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通风方案,不断适应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为中天山隧道的安全顺利贯通提供了通风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空气水分冷凝现象对隧道通风热压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的某地下通风隧道空气参数以及文献中某隧道自然通风的测试数据,对选用的有限差分法隧道通风传热传质过程及热压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隧道入口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速度条件下,隧道内空气冷凝现象、沿程空气温度以及热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凝会增大空气与壁面的传热量,使隧道内的空气降温速度减慢,导致通风热压变小,并且该影响会随入口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随风速提高而减弱;当未发生冷凝时,隧道沿程空气温度分布及热压几乎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以一个全纵向通风的地下隧道为例,在4~8月,隧道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冷凝现象,考虑冷凝计算所得热压比不考虑冷凝时低30%,对应的自然风风速平均偏差为0.5 m·s-1;在其余月份,不考虑空气冷凝计算所得通风热压与考虑冷凝时相同。因此计算湿热季节通风热压或对应的自然风风速时,应考虑冷凝的影响;其余季节可按不考虑冷凝的方法简化计算隧道热压。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的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2×8.7km,其营运通风系统值得认真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7.
赵东平  蒋尧 《隧道建设》2017,37(8):952-957
为确定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机合理的布置方案,分析相关因素对防灾通风的影响规律,合理简化防灾通风计算,以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工程为依托,利用SES程序建立防灾通风计算模型,对风机仅布置于正洞、横通道及同时布置于正洞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进行比选,并研究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救援站防灾通风的单一及其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左右分离式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布置于救援站前后两端的正洞内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数量最少,是较优的布置方案;各因素均会对防护门处风速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隧道纵坡;同时考虑自然风和火灾因素作用时,最不利工况下需要的风机数量约为不考虑其影响时的1.9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博深高速公路石鼓特长隧道受银屏山自然保护区的地形限制,只能从深圳端独头掘进。为确保特长大断面公路隧道的通风效果,通过对石鼓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进行论证、计算和分析,拟定了相应的施工通风方案,在隧道施工通风实践中进行验证,该方案设计具有高效、经济和合理等优点,为隧道各工序正常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雄 《隧道建设》2018,38(6):986-991
郑州地铁17号线长大区间隧道(机场站-新港八路站)设置2座中间风井,长度约为6.7 km。为研究该长大区间中间风井最佳通风方案,采用SES软件建立全线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对比不同中间风井活塞通风模式下,该区间隧道的新风量、温度、初投资和牵引能耗费用等,得到中间风井最佳通风方案。结果表明: 1)双活塞通风模式下该区间隧道新风换气次数最大且大于3 次/h,远期高峰小时隧道内平均温度最低; 2)双活塞通风模式初投资最高,牵引能耗费用最低,相较于其他通风方案,建成通车后26年节省的总牵引能耗费用可抵消额外投资; 3)从隧道环境和工程经济性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双活塞通风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