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地铁运营中的行车效率和质量,针对线路中计划列车的运营,基于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了列车运营冲突管理方案。根据线路情况,识别和定义列车运营冲突区域和冲突路径;根据计划列车按图运行的特性和冲突路径,定义列车冲突检测条件。当在冲突区域检测出列车冲突时,提供基于列车进路自动办理和基于站台自动扣车2种冲突卡控方式,并提供系统冲突决策和人为冲突决策,最终为不同线路、不同场景下的地铁运营提供灵活、可行的列车冲突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列车课题研究的开展,高速列车控制中也遇到一些带有方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列车网络控制,自动列车防护,列车通信网络的介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等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列车编组计划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关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车流随机到达的影响,分析固定车组重量和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的车小时消耗,构建技术站单组列车与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协同优化模型。模型旨在同步优化单组列车和分组列车,以使有调车流在途中技术站的中转改编车小时、单组列车的集结车小时以及分组列车在始发站和换挂站的总车小时之和最小。为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运用线性化技术和目标函数有效近似处理将其转化为线性约束二次规划。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组列车编组计划和基于传统分步优化方法的综合列车编组计划相比,协同优化模型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列车编组计划,有效降低路网车流的总车小时消耗。  相似文献   

6.
马大炜 《铁道车辆》1999,37(4):16-19
介绍了我国重载列车试验研究的方法及大秦线单元列车试验,繁忙干线5000t级重载列车试验和重载列车提速试验,脱轨试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得载列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列车质量与列车速度的合理匹配,通过分析和计算列车保有加速度与保有功率系数,列车比功率的关系以及一质量与最高速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或引进牵引动力时,应选择较高的列车保有加速度,而既有机车牵引时,容许选用较小的列车保有加速度,并推荐了具体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问题,充分利用无人驾驶条件下的控车信息与控车方案,从列车底层控制、单列车最佳干预和多列车协同调度3个层面讨论了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列车底层控制在基于轮轨黏着特性和辨识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典型防空转防滑行的控制策略,单列车最佳干预提出了基于当前轮轨黏着状态下实现动力再分配的策略,多列车协同调度则利用线路信息和控车策略对全线路列车进行运营策略再调整。通过方案讨论,在基于列车底层控制的基础上,可使单列车获得最佳黏着利用,全线路列车获得最佳运营效能,并为无人驾驶列车的防空转防滑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通信延时和测距误差的存在,ZC(区域控制器)需根据列车汇报的位置,综合考虑列车当前运行速度和通信延时等因素,进行列车安全位置的准确计算。介绍了ZC计算列车安全距离的前提,详细阐述了列车安全位置计算的原理,分别探讨了本ZC管辖范围与相邻ZC共管区范围的列车安全位置计算原理和计算原则,并总结了不同异常情况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流程,得出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分别为84.2 s及103.2 s。结合全日客流时段的形态分布,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转换衔接方案,建议早高峰前采用列车以小编组形式出段运行,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正线上列车解编的方式。针对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内列车不同运行场景,以“3辆编组A型车+3辆编组A型车”灵活编组列车为例,通过铺画车站作业图的方法进行列车通过能力分析,验证了灵活编组模式下正线上列车解编作业可以满足过渡时段的列车通过能力需求。对灵活编组条件下的重联列车中部不贯通的疏散问题,以及极限状态下列车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模式可提高行车组织与客流时间分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2月24日~1991年1月30日,历时1月余,以北京站为中心调查了上行和下行的特快和直快列车各10列的列车垃圾。人为地把列车垃圾分成3类,每类又分成不同种的垃圾,计算了垃圾产生的总量,以调查结果推算全路全年的列车垃圾产生量。重点讨论列车垃圾中塑料饭盒和塑料制品对食品和环境污染问题。对比了芬兰与我国列车垃圾收集、处理和管理。并探讨了列车垃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列车重量、速度、密度概述及指标现状 列车重量,是指机车牵引重量,即车列的自重和载重之和,也称为列车总重或牵引总重。列车平均总重,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全路、路局等)内,平均每一本务机车公里所完成的总重吨公里数。列车平均载重,是指平均每一本务机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数。列车平均总重和载重,不仅与列车重量标准有关,而且与运量结构、车辆类型、空率大小和组织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BP神经网络被用于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研究,利用列车实际驾驶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学习,描述列车制动时的非线性特性,对列车制动运行过程建模,获得列车制动减压目标值及缓解时间进行运动方程运算,最终获得重载列车驾驶曲线。通过在朔黄线线路上由该模型仿真得到的驾驶曲线和实际列车驾驶曲线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研究驾驶曲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在高速列车方面的合作研究,庞巴迪将于近期推出自己的专用列车,该列车命名为Zefiro,庞巴迪对这项令人振奋的新设计充满了期待。明年庞巴迪第一列集高速列车(Hs)和超高速列车(VHs)技术于一身的列车即将问世,采用了庞巴迪Zefiro家族的技术,速度可达250km/h,其中20列动车组卧铺列车,将很快投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5.
郁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S1):140-142+146
上海轨道交通01A05型列车编码器无输入端电流监测设备,当列车正线运行中出现编码器故障、列车对位不准的情况时,无法有效判别故障点,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款列车编码器监测装置。介绍了编码器输入电流与列车牵引和制动运行的关系,介绍了列车编码器监测装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控列车在ATO(列车自动运行)模式和手动模式下的运行状态,通过主控手柄发出的级位信号是否满足运行需求,能够准备判断出列车运行中出现编码器故障、列车对位不准的故障点,检修人员能据此及时排除故障,提升了排除故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列车精准定位对列车运营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某些国外地铁项目中,受限于技术体系的成熟度和设计成本,常规的GPS定位和CBTC定位技术无法满足项目对列车定位的需要,文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补偿的轨道交通列车自定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增加新设备(如GPS、CBTC等)的情况下,仅依赖于车载既有设备实现列车位置的精确定位。所提出的方法系统组成简单、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高(不受环境影响),具备推广意义。具体思路为: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列车瞬时速度的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模型提升列车瞬时速度的精度;然后根据补偿后的列车实时运行速度与列车运行时间作积分累积得到列车实时的运行距离,再根据列车的固定运营线路图,计算得到列车距下一站的距离,实现定位。试验证明,补偿后的定位精度小于0.2 m,较补偿前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17.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CBTC(Corn-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1)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CBTC系统是利用列车和地面间的双向数据通信设备,使地面信号设备可以得到每一列车连续的位置信息,并据此计算出每一列车的运行权限,动态更新发送到列车,列车根据接收到的运行权限和自身的运行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速列车制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和制动性能要求,概述高速列车的制动课题,从而说明高速试验列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设计原则,特别对纯摩擦制动和复合制动两种不同工况的紧急制动距离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高速列车制动能量分配的设计建议,以供高速试验列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列车控制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高速,高效运行的重要设备,介绍了适应于200km/h动力分散列车的LSK型列车控制系统及其车载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接口界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