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新途观车,客户反映贴防爆膜后第2天仪表盘上的黄色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灯点亮,继续使用后发现该黄色EPS灯亮起后自动熄灭,此后灯时亮时灭,反反复复,而且天冷或早上车辆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但车辆使用中并没有发现转向变沉重的问题。进厂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车辆各系统自诊断无故障代码。故障诊断参照维修资料,途观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自诊断、仪表报警等功能,故障灯分为红、黄双色灯。当车辆转向系统出现偶发性故障,如蓄电池电压过低和转向角度传感器没有匹配时,点亮黄色的EPS灯,此时系统仍能正常提供转向助力;当车辆转向系统出现损伤性、机械性或  相似文献   

2.
电控液压是转向新技术,可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双向行驶汽车属于应市场需求而生,车辆双向均可驾驶、转向对驾驶员更友好,更适应特殊场合的使用。但双向行驶车辆有几个设计难点:(1)两驾驶室可靠切换;(2)角度控制精确且能修正;(3)单向各转向模式切换流畅;(4)转向系统安全可靠。围绕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实现双向行驶车辆设计目标,文章介绍了一种糅合机械转向和电控液压转向的转向系统设计方案,从机械转向系统设计、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这套转向系统,解决了以上设计难点,并实现了样车生产。  相似文献   

3.
转向系统是车辆行驶的主要部件,其出现了故障不仅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汽车使用时间长了,毛病就会随之而出,这是正常的,关键是故障发生之前,怎样判断和排除,做到防患于未然。①将车辆停放在平坦路面上,左右转动转向盘,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右转时,方向盘游动间隙不应该超过15度。如果是带助力的车辆,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驾驶员和车轮之间使用机械连接的前轴上,主动转向系统为驾驶员实现独立的转向行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该系统是由齿轮齿条转向系统、一对双行星齿轮和一个电动传动装置组成,能提供一个新的自由度,使转向比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很好地配合了转向轮和车辆反应之间的转换行为.结果,车辆的舒适性、转向性、操作和导向稳定性都得到了优化.   ……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是汽车结构中很重要的装置,它是借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作为转向能源的装置。动力转向装置与机械转向装置相比,操作相当省力,路感较好。动力转向装置若使用不当,对车辆会有危害:车辆在静止不动时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会增大轮胎附着力,使轮胎端面磨损增加,也会增加转向连接件的磨损;车辆转弯、倒车、公路调头时将转向盘向左或向右转至极限位置长时间不回,若动力转向器齿条活塞的两端未装调行程限制阀,就会使液压油压力增大,液压油油温升高,转向效率降低,转向装置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增加,严重时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车辆转向的内在特性,给车辆转向控制方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依据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结构稳定性理论,提出了车辆转向动力学分岔理论。基于车辆转向动力学分岔理论对车辆转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车辆前轮转角、车辆纵向速度及后轮转角为分岔参数,研究其对车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车辆在不同转向状态下的稳定转向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稳态转向时不发生动态Hopf分岔,而发生静态鞍结分岔;理论研究结果与车辆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非线性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用于车辆转向动力学研究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不同工况下多功能机场除雪车对车辆转弯半径的不同需求,并且满足车辆转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通过采用多模态转向系统,匹配叶片泵及整体循环球式转向机加机械连杆机构,实现单前桥液压助力转向模式。后桥采用电液比例阀和转向助力缸采集前、后桥同侧转向主销上的角度传感器的转向信号,按照指令配合前桥实现向心和蟹形转向。实践结果表明,以上方案能够可靠地实现车辆的多模态转向功能,适应机场除雪车对不同转弯半径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 一辆本田雅阁2.0轿车的动力转向系统使用中出现如下故障:车辆怠速运转时,向左转向、一切正常,而向右转向打尽方向盘时,发动机则熄火。用千斤顶顶起汽车,起动发动机使车轮转动左、右转动方向盘到底未出现异常,放下车辆后故障又出现。  相似文献   

9.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的机械连接,由控制算法折算转向电机驱动转矩并通过电控实现传动比的改变。针对实际转向过程中存在的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等问题,本文中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框架下,根据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结合车辆2自由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行驶场景模型的角传动比动态协调控制机制,建立了线控辅助转向系统的转角控制算法。最终通过转向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轨迹的仿真,并与其它转向控制算法和机械转向进行对比,验证了系统对转向过程主动调控和施加补偿或修正控制的有效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UG软件对载重车转向系统进行可视化的建模和造型,并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工况,进行车辆设计中必要的运动校核,以便分析和判断转向系统中各部件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线控转向( Steer-By-Wire,SBW)系统,指通过通讯网络连接各部件的控制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式转向装置,转向器与转向柱间无机械连接。该系统转动效率高,响应时间快,降低车辆底盘开发成本,改善车辆驾驶特性,并且利于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碰撞安全性和整车主动安全性等。主要研究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对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可根据车速或发动机的转速自动调节转向动力的放大倍率,实现高速行驶时转动转向盘的力自动增大,低速行驶时则转动转向盘的力自动减小,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本文在介绍丰田(TOYOTA)汽车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组成、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其正确的使用和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转向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的动力转向,如何系统的评价转向感觉,如何获得理想的转向感觉,已经成为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对转向的移线性能、中间位置转向性能和转向的舒适性等主观感觉评价进行介绍,分析转向感觉主观评价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探讨应用实车试验、驾驶员模型和驾驶模拟器进行转向感觉试验的主要方法,对今后转向感觉主观评价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四轮转矩分配和差动转向,提升整车的动力学控制性能和经济性,但是四轮转矩独立可控的特点也对功能安全提出挑战。当前轮单侧电机出现执行器故障失效情况时,不仅会产生附加横摆力矩降低车辆安全性,差动转向功能的存在还会使车辆严重偏航。基于此,在设计分布式驱动-线控转向一体化底盘的基础上,基于功能安全提出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失效补偿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布式驱动失效动力学模型,分析前轮失效对车辆状态的影响机理,发现单一的驱动转矩截断控制无法满足车辆状态修正需求;其次设计一套备用的线控转向结构,通过变截距滑模控制算法提高切换状态下线控转向系统的转角跟踪性能,并用台架试验验证跟踪的准确性;然后设计自适应失效诊断观测器实时诊断驱动系统的电机故障,在将对应轮进行驱动转矩截断后,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车轮转矩重新分配实现纵向和侧向的状态跟踪;最后通过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所提失效补偿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单侧电机失效后,备用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及时矫正前轮转角,所提出的失效补偿控制策略能够快速恢复车辆的稳定性和路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工信部近日公告,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简称国三)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受去年7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非居民天然气提价影响,LNG价格整体上扬,导致车用LNG的经济性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三柴油车"禁令"将加速柴油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使车用LNG的经济性和替代效益再次凸显。不过,受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短期内车用LNG的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某商用车转向拉杆在整车下线极限转向测试工况后,出现转向直拉杆弯曲变形现象。本文通过对直拉杆弯曲塑性变形问题的原因解析、方案验证,表明转向直拉杆的临界稳定性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来了一套转向直拉杆压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可以有规避决该类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整车匹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后,在满足相应的法规性要求的基础上,需进行的相关验证,确保车辆的操控性能及客户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客户使用过程中的抱怨。  相似文献   

18.
用于电子稳定程序的汽车模型和控制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是行驶车辆的一种主动安全系统,它综合了制动防抱死系统,驱动力控制系统和横摆力矩控制系统,使行驶车辆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首先建立用于电子稳定程序的汽车模型,包括车身模型、悬架模型、转向模型、轮胎模型、制动系统模型、发动机模型和传动系模型。然后建立了主动横摆控制的控制逻辑,通过加入制动防抱死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构成了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逻辑。最后对移线运动、紧急转向、制动转向、驱动转向4个典型的工况进行仿真,从而验证了电子稳定程序控制逻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how vehicle systems and the vehicle motion control are affected by automated driving on public roads. We describe the redundancy needed for a road vehicle to meet certain safety goals. The concept of system safety as well as system solutions to fault tolerant actuation of steering and braking and the associated fault tolerant power supply is described. Notably restriction of the operational domain in case of reduced capability of the driv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discussed. Further we consider path tracking, state estimation of vehicle motion control required for automated driving as well as an example of a minimum risk manoeuver and redundant steering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braking. The steering by differential braking could offer heterogeneous or dissimilar redundancy that complements the redundancy of described fault tolerant steering systems for driving automation equipped vehicles. Finally, the important topic of verification of driving automation systems i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20.
胡欢 《天津汽车》2009,(12):49-5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