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为研究真空预压联合不同工艺加固吹填土的实际效果,依托具体吹填工程,开展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分别联合水袋堆载、电渗及增压式真空预压3种工艺的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并对比分析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联合3种工艺的加固效果都要好于单纯真空预压工艺;真空预压联合水袋堆载工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相对最高、土体含水率相对最低;增压式真空预压工艺加固后的土体表层沉降总量、平均比贯入阻力和平均抗剪强度都相对最大,且施工单价成本相对最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工艺的加固效果与其他2种工艺相比,优势不突出。  相似文献   

2.
依托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地基处理试验段工程,开展了大面积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试验。基于地基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比较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效果。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对机场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均较好,地表沉降量可达到1 000 mm左右,淤泥质黏土层沉降值可达到30 cm左右。抽真空与堆载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预压结束后黏土层存在孔隙水压力残留。真空预压水平位移较大,约占沉降的40%,堆载预压区域外土体易发生隆起变形,需严格控制堆载速率。  相似文献   

3.
真空预压加固处理高速公路软基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被采用。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K46 +6 80~ +840段软基试验实践 ,对真空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过程的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等随真空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真空堆载预压与常规堆载预压处理软基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朝晖 《中外公路》2004,24(4):18-19
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以实例为依托,对真空堆载预压与常规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对降低工后沉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排水固结法是欠固结海相淤泥加固处理的有效方法,FDP工法(增压式真空预压)在常规真空预压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具有防淤堵、无缝连接、降水增压和水气分离等技术特点,具有节能减排和加固效果好的技术优势。系统介绍了FDP工法的技术特点,通过某深厚软土路基处理的应用,验证了FDP工法的优越性,经加固后检测可知,工后沉降(98~176 mm)<300 m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淤泥改善为淤泥质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有显著提高;原状土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幅度93%,重塑土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幅度168%,灵敏度降低幅度41%,地基稳定性提高,土的结构性减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00kPa;处理效果较好,可为类似软土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道路工程真空预压环境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南京浦口区西江路工程真空预压处理软基实例,针对其在道路两侧真空预压影响区产生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环境效应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影响区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南京长江河漫滩地区道路工程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基时,若周围不采取防护措施,最大影响范围约为28 m;最大沉降发生在加固边界处,随着与加固边界距离的增加沉降衰减较快;侧向位移随着真空预压加固边界距离的增大和土层埋深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真空前期以上部土体变形为主,后期以深部土体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7.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是疏浚淤泥最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由于真空预压阶段排水板淤堵导致土体固结不足,同时电渗阶段土体开裂严重导致界面电阻较大、能耗过高,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以克服原方法存在的缺陷;同时研究在不同真空分级级数下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采用自制玻璃模型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疏浚淤泥加固过程中的土体出流量、电流强度、土体表面沉降以及试验后土体含水量、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土体pH值和阳极腐蚀量等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分级真空预压、电渗、强夯联合作用中,采用分级施加真空压力的方式有效缓解了真空预压阶段排水板淤堵,使得土体出流强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土体表面沉降发展更显著;在电渗阶段与强夯结合有效提高了土体致密性,弥补了土体裂缝,增强了电路电流,提高了电渗排水效率;采用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较传统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而言阳极腐蚀量更小,能耗更低;真空分级级数越多,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越好;在试验中采用分3级施加真空压力的方式处理疏浚淤泥,处理后的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达到105 kPa,含水量降至37.6%,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软基处理中的常用技术,两者均通过荷载作用将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使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增加,加速土体沉降固结,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变形、强度和稳定性等)。从两种预压方式的力学原理上分析了其异同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预压加载模式下软土地基的力学响应做了应力渗流耦合分析计算。着重研究了软基粘土孔隙比、有效应力、超孔隙水压和变形在两种预压模式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范围较堆载预压的大,处理深度更深,固结沉降量也更大。真空荷载的施加还可有效地减小软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依托广州南沙地区道路工程地基处理试验,通过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区的地基表层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的荷载-时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路基范围地基固结均匀,整体上呈现出预压前期沉降速率大、固结效果显著,后期沉降速率减缓、沉降逐步收敛的态势;适当的堆载可以减弱或抵消真空引起的水平位移,减小地基处理引起地表变形范围,分层堆载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深度大于真空荷载;分层沉降量和分层压缩量均从地表向下呈指数型衰减,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软土的中上部,与深处相比中上部地基需要较长的固结时间,加强对中上部软土层的处理,对使用荷载填筑后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大"工后沉降"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地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由于吹填土地基吹填厚度较大、真空度向下传递过程中衰减较快、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等原因,导致地基深部位置的土体固结效果差、预压工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出现。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吹填土地基施工的特殊性,对分层真空预压进行探讨。通过建立相关室内模型试验,对比了分层真空预压与普通真空预压在土体沉降速率、真空度的传递衰减、土体的抗剪强度等参数,进而探究了分层真空预压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效果,并且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固结度的计算和沉降量的预测在真空预压加固设计中是重点,目前对固结度的计算研究已较成熟,但对沉降量的预测研究却较少。以上海尤妮佳公司生产楼真空预压加固场地为例,介绍一种利用沉降系数m来预测沉降量的方法。通过监测验证,表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万隆湖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效果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可以达到控制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土强度的目的;沉降影响范围在20.0 m左右,预压区边缘6.0 m深范围的土体产生显著的水平位移;排水板间距由1.0 m加密为0.8 m后,沉降速率增快2.7%~12.5%;建议排水板深度穿透淤泥层,工期许可时应采用较大的排水板间距。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建设热潮,真空预压法也得到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在机理研究、施工工艺、设计理论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同工程实践相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少理论问题仍未能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制约了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结合现场试验对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真空预压下的地下水位变化、孔隙水压力变化、真空度变化、路基沉降、侧向位移变化等问题,其结果将对真空预压法施工及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韩建文 《路基工程》2020,(5):154-158
结合唐山地区铁路站场工程,采用真空强排工法进行松软土地基处理,取消预压土,施工噪音低,无污染,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沉降主要发生在预压和堆载1~3个月内,可明显节省工期,其沉降值略大于常规的堆载预压法,后期沉降相对很小,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堤本体加固范围之内,对周边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试验段为依托,对其新老大堤之间区域地基真空预压法处理后地层的沉降变形、侧向变形和水土压力等开展现场监测,分析相关监测数据,得到新老大堤之间区域地基变形特性。研究发现:真空预压区地表沉降与地基内部各层土体随时间发展规律基本相同,沉降主要为中部层组的滩面淤泥层达30.0 cm,原地表最大沉降量达101.5 cm,地基处理竖向影响深度在排水板以下地层影响微弱,其水平影响范围较大,在25 m范围外仍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尚不够系统和全面,限制了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夹砂层软土地基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处理设计,提出了可压缩排水电极设计方法,电源与供电线路设计方法,真空封闭及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和工期与沉降预测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夹砂层地基场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和有限元法模拟时电压换算超孔压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为夹砂层软土地基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工程设计提供了成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依托某深厚软土地区旧路提级扩建工程,以现场监测检测数据为基础,对采用真空预压法分幅处理新旧路基下伏软土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基处理深度大于10.0 m时,狭长型真空预压区对边界外侧旧路面开裂影响范围在6.0~7.5 m之间,当加固深度增大时,影响范围并未随之增大;狭长型真空预压区横断面方向,路肩和路基中心沉降量相近,处理边界附近真空压力衰减不明显,边界位置地基处理效果良好;狭长型真空预压区对边界位置的黏土密封墙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地基处理结束后,其强度可达到路基软土强度的85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