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水泥稳定碎石双缸拌合工艺对材料强度稳定性影响,对水稳材料双缸拌合工艺进行简介,针对拌合工艺中单双缸、拌合缸长度与材料充盈率三因素进行设计,通过水泥含量均匀性、抗压强度等指标评价拌合参数对水稳材料成型质量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缸拌合、延迟拌缸长度或适当减少材料充盈率均可有效提高水稳碎石拌合均匀性与强度稳定性,并且三者对强度稳定性影响显著性排序为拌缸种类、材料充盈率、拌缸长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粗集料棱角性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等效椭圆法评价粗集料的棱角性对石灰岩碎石与破碎鹅卵石的棱角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且对不同棱角性集料的工况组合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性能进行了室内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水泥因素的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棱角性正性相关;替换率相同条件下,19.0~26.5...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冷再生规范中,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通常采取新、旧集料一起拌合的拌合工艺,本研究提出增加1道预拌程序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合工艺,采用新、旧集料或粗、细集料分别预拌再一起拌合的拌合工艺,将3种拌合工艺总拌合时间分别按照180、90、60 s成型试件,进行冷再生混合料外观、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对比研究,包括15℃劈裂强度、水稳性能与高温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当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为180、90、60 s时,粗、细集料分别预拌再一起拌合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具有很好的性能,而且随着拌合时间的减少冷再生混合料外观与各项性能接近,在缩短拌合时间情况下,能够保持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的均匀性与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如何将PVA纤维均匀的分散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中,进行了多种拌和工艺方案下添加PVA的水泥稳定碎石拌和试验。采用质量分数比例系数与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的离差系数来判断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均匀性,分析了在不同投料顺序、搅拌速度、单机搅拌量等拌和工艺下,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投料顺序下,混合料的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的离差系数趋于平稳时普遍大于PVA纤维的质量离差系数。单从拌和稳定性的角度考虑,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最佳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集料和PVA纤维束,再加入水泥和水继续搅拌。混合料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离差系数和PVA纤维质量离差系数值达到最小值的拌和时间均随单机搅拌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推荐WDZ-600型稳定土拌和站的最佳单机搅拌量V=615 L,最佳搅拌轴转速为ω=48 r/min,最佳拌和时间为35 s。  相似文献   

5.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由于其材料组成复杂且施工和易性较差,容易出现集料分散不均匀问题。基于此,制备不同RAP料掺量和沥青类型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试件截面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集料等结构进行识别;然后将图像内的最大内接正方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16个小方格,基于对方格集料面积比的正态分析提出均匀性评价指标H值。结果表明:基于方形区域划分提出的均匀性指标能有效评价混合料中集料的分散均匀性,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低于新沥青混合料;不同RAP掺量下,相比于普通新沥青,采用泡沫新沥青制备的再生混合料均匀性至少高11%。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易产生裂缝,从而降低路面使用寿命这一问题,基于粗集料预处治技术提出了一种预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改良思路;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中一定比例的粗集料进行预处治,使其表面裹附一层新的物质,从而形成新的界面,分散了收缩过程中降低开裂对材料整体均一性的影响,继而仿真分析了这种新型材料的强度特征和温度收缩裂缝发展的内部机理;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预裂型水泥稳定碎石仿真模型,并分别开展了虚拟无侧限压缩试验和有限制梁温度收缩开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预处治粗集料仅影响粗集料界面强度的前提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界面强度比和预处治粗集料替换比这2个关键参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可通过回归公式进行计算与预测;当界面强度比大于40%时,预处治粗集料替换比的增加仅会降低材料的强度而不能避免局部贯穿裂缝的产生;当界面强度比小于40%时,随着预处治粗集料占比的增加,试件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裂缝由局部贯穿宽裂缝转变为均匀分布的微裂缝,从而保证了材料在收缩开裂后的整体均一性;当界面强度衰减至未处治材料的30%以下,且预处治粗集料替换比大于30%时,可有效减少试件内部贯穿裂缝的产生,从而缓解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温缩开裂。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简单快速地评价沥青路面的离析现象,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多幅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候的图像进行了均匀性相关分析,对图像进行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滤波、去噪、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开闭运算等操作之后转化为二值图像;提取出不同档集料颗粒的面积,并利用熵权法求出不同档集料面积的权重,从而确定出均匀性评价指标值;绘制均匀性评价指标分布图,将所得均匀性评价指标值与图像对比,得到图像集料颗粒均匀性较好时候均匀性评价指标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熵权法确定的均匀性评价指标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集料的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8.
苏丹 《交通标准化》2010,(21):185-186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通过率、细集料的含泥量以及水泥剂量的大小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对原材料等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优化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矿料级配、采用表面振动压实法进行基层配合比设计、采用试验路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配合比设计、提高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对控制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的均匀性进行分析,总结了选用合理、较低水泥剂量的方法,阐述了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水泥剂量是提高基层抗裂性能、降低工程投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并优化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理论,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国道208线长治过境段公路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各项指标要求确定原材料,按照粒径大小划分碎石集料,确定不同碎石集料粒径大小在不同筛孔下的质量百分比。采用干捣试验的方式对粗集料的级配进行设计,利用击实试验法确定碎石细集料级配设计,采用3.5%、4.5%、5.5%水泥掺量制作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开展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与温缩试验,比较不同水泥掺量下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碎石基层的强度、干缩和温缩等路用性能不断提升,当水泥掺量为5.5%时,碎石基层抗压强度最大,在龄期为42 d时达到5.0 MPa,此时干缩应变为56.48×10-6、干缩系数为0.21、温缩应变在-10~0℃时为53.46×10-6、温缩系数为0.22,以上指标均最小,基层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测试粗集料指标和混合料动稳定度,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了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动稳定度,发现规范范围内不同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有明显差距,且粗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未必优于细型混合料;粗集料指标测试结果证实SSC及VCADRC与混合料动稳定度间有着良好联系,因而可利用VCADRC进行沥青稳定碎石粗集料设计或评价;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的粗集料体积指标测试发现:单独一档粒径集料含量均与粗集料体积指标缺乏联系,整体的搭配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橡胶粉对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改善效果,文章在固定级配的基础上,用橡胶粉代替部分细集料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对掺加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小梁试件的温缩和干缩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橡胶粉对水稳碎石收缩性能的改进作用,进而对掺加橡胶粉及聚合物的水泥净浆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聚合物对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断裂能力的改进作用。结果表明,橡胶集料的掺入改善了收缩的性能,干燥收缩系数变小约30%;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的应变能力随聚合物的掺入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串联式双拌缸两级拌和是以混合料拌合工艺的改进研究为出发点,通过改进混合料拌合工艺后,进一步调整水泥剂量,改善了混合料材料性能,有效提高了铺筑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减少了裂缝、离析等质量通病。研究成果将更有效的促进和完善低剂量水泥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的应用,尤其对结构收缩应力大、有冻胀危害的寒冷地区道路施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采集方法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图像采集条件,通过对AC-13、AC-25级配类型混合料图像、不同光照强度下沥青混合料图像、不同采集高度图像进行数字图像预处理,采用四边静矩变异系数评价图像均匀性,并对比分析变异系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00张AC-13、AC-25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图像静矩变异系数结果,主要集中于0~1.5%区间,下面层AC-25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相对上面层AC-13更易产生离析;在光照强度充足情况下,不影响均匀性评价结果,但在夜间光照不足时结果出现偏差,需要对图像采集进行光照补偿;采集高度为60 cm时,集料颗粒面比与实际相符,随着采集高度的增加,预处理图像中大颗粒粘连颗粒增加,影响均匀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9种集料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探求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为改善集料级配,优化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振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级配;对不同i值所对应级配的细集料进行强度、CBR、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试验,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以强度为指标确定粗、细集料比例,并根据贝雷法参数检验,可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优于规范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小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影响,分别用千分表支架法和应变片电测法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性能和温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材料的平均干缩系数和平均温缩系数随纤维掺量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显著地减小水泥稳定碎石的平均干缩系数和平均温缩系数,高龄期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平均干缩系数比低龄期的小,而高龄期的平均温缩系数却比低龄期的大;在纤维体积掺量小于1‰的范围内,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平均干缩系数和平均温缩系数均逐渐减小。可见,在一定的纤维掺量范围内,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抗收缩性能,应用于路面基层可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振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级配;对不同i值所对应级配的细集料进行强度、CBR、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试验,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以强度为指标确定粗、细集料比例,并根据贝雷法参数检验,可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优于规范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三灰(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并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和二灰(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进行比较,提出合理的集料和胶结料比例,从而得到配合比合理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使其具有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较高、抗裂性能优异等特性。这对改善半刚性基层的使用性能、减少裂缝、节约由裂缝损害造成的维修费用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研究现状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分析了水泥剂量、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