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提高沥青中面层的抗车辙能力,开展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中掺加抗车辙剂(PR)的复合改性研究。通过室内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3种掺量(分别占沥青混凝土质量数的0.2%,0.4%,0.6%)抗车辙剂对SBS改性AC-20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掺量。结果显示:与参照沥青混凝土(无抗车辙剂的SBS改性AC-20)相比,复合改性AC-20的高温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略有下降;综合复合改性AC-20的高、低温性能及工程经济性,确定抗车辙剂适宜的掺量为0.3%。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对其高温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AC-13、AC-16及AC-20三种矿料粒径不同的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对比分析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干拌、湿拌条件下抗车辙剂均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干拌法制得的混合料中,AC-16的高温性能最好;湿拌法制得的混合料,粒径越大高温性能越差;抗车辙剂在干拌法制得的混合料中发挥双重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托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锡林郭勒盟段沥青混凝土工程,开展了SBS改性沥青AC-20C中掺加抗车辙剂的复合改性研究,分别采用0、0.2%、0.3%、0.4%四个掺量,进行AC-20C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了抗车辙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AC-20C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了抗车辙剂的掺量。结果表明: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AC-20C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显著提高,水稳定性略有提高,低温性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试验结果及工程经济性,确定改性沥青AC-20C混合料中抗车辙剂适宜的掺量为0.2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温多雨地区破碎砾石制备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及其路用性能,首先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混合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针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通过掺加抗剥落剂改善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采用水煮法试验比较0.2%,0.4%,0.6%这3个抗剥落剂掺量下集料和沥青黏附等级的提升效果,最终选定的抗剥落剂掺量为0.2%。在0.2%抗剥落剂掺量下,混合料水稳定性明显提升,并达到设计要求,但抗车辙性能提升不大。在0.2%抗剥落剂掺量的基础上,通过国内车辙试验比较0.2%,0.4%,0.6%抗车辙剂掺量下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改善效果,通过比较3种抗车辙剂掺量下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并结合类似地区工程项目的经验,最终确定的抗车辙剂掺量为0.4%,此时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水稳定性能皆能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多次冻融循环试验以及长期浸水马歇尔试验检验掺加0.2%抗剥落剂+0.4%抗车辙剂后混合料在更苛刻条件下的水稳定性能,通过汉堡车辙试验检验加入0.2%抗剥落剂+0.4%抗车辙剂后混合料的浸水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掺加0.2%抗剥落剂+0.4%抗车辙剂后,破碎砾石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水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选取3种成分各异的抗车辙剂,直接添加于沥青路面中上面层常用的AC-16混合料中,通过国产车辙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等,分析抗车辙剂种类及掺加量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抗车辙剂混合料之间高温性能差异明显,性能优劣依次为PR、RA、Duroflex;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混合料高温性能显著改善,但在确定的油石比范围内,掺量超过0.45%后,改善效果趋于平缓;且抗车辙剂掺量和种类均对混合料高温性能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抗车辙剂掺量抗车辙剂种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文中基于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和抗车辙剂的作用原理,分别对70号基质沥青和SBS改性石油沥青进行改性,通过对比试验,对常规沥青混合料和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高温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抗车辙剂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且能较好增强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抗车辙剂进行沥青改性和配合比设计。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工艺简单,施工结果表明,添加了0.3%的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具有相当高的抗高温变形能力、抗开裂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PR PLAST.S抗车辙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影响,采用沥青高速剪切机制备PR 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测定各项性能指标及其离析程度,通过路用性能试验验证PR PLAST.S抗车辙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对比干、湿拌法所制备的PR 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以分析PR PLAST.S抗车辙对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掺入能显著提升沥青的软化点,同时降低了针入度、延度以及感温性;PR 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存在严重的离析问题;湿拌法PR 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优越,低温稳定性不突出,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由于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悬浮密实型的结构特点,干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中抗车辙剂的双重改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低温性能均差于湿拌法PR 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抗车辙剂与★武岩纤维这2种外加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抗车辙剂1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基质沥青、单掺抗车辙剂、单掺玄武岩纤维的酒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掺抗车辙剂能显著提升基质牺青的高湿性能,单掺玄武岩纤维能显著提升基质酒青的低湿性能,而抗车辙剂1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酒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湿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均较2种外加剂单提时有所提升。因此.抗车辙剂和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能明显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路性能,在实际I程中可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掺量、不同类型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改性效果的影响,分别对掺入PR和RA抗车辙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明显增强,抗疲劳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大部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自愈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添加了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对抗车辙剂不同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基本性能试验;介绍了抗车辙剂作用机理及施工工艺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抗车辙剂后,抗车辙剂对沥青和矿料发挥了双重改善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改进的车辙试验和SPT试验评价SBS、PR、RS和DUROFLEX共4种抗车辙剂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改性效果,旨在判定SPT试验区分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改性效果差异的有效性。采用车辙试验10 000次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变形率(δ)评价各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P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最好,RS次之,再次是SBS和DUROFLEX改性沥青混合料。SPT试验结果表明,流变次数Fn和流变时间Ft能区分SBS、PR、RS和DUROFLEX共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差异,但与相对变形率的评价结论不完全一致,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Fn和Ft值都是最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采用动态模量参数E*和E*/sinφ,不能有效地区分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发现高温拌和时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抗车辙剂可部分溶解于沥青中,而大部分与矿料相混合。基于此,论文提出双重改性原理,阐述分析抗车辙剂大幅度提高沥青路面或机场跑道高温稳定性的原因所在。改性途径之一在于溶解于沥青中的抗车辙剂能从多方面影响沥青的技术性能,如提高沥青黏稠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保持沥青的低温性不受影响。改性途径之二是未溶解于沥青中的抗车辙剂在高温拌和时,以黏流体状态将矿料颗粒胶结在一起,不仅强化矿料颗粒之间的黏结程度,同时黏聚在一起的矿料颗粒以聚集团的形式,使原有沥青混合料由悬浮结构向准骨架嵌挤结构转换,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间接剪切试验表明,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c、φ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有显著提高,直接验证了抗车辙剂双重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用抗车辙剂的定义、作用原理与性能特点,并对掺加不同品牌、掺量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试验数据,确定抗车辙剂的合理用量,结合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现场施工情况提出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关键技术与混合料高温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抗车辙剂的加入并不增加混合料沥青用量,在沥青混合料中适量掺加抗车辙剂能大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施工中需对拌和、摊铺、碾压温度及相关工艺等作出适当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路彦  张荣辉  傅轶  张兴华 《中外公路》2012,32(5):257-260
为了在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同时降低制备温度,在基质沥青中掺入低熔点的RK500抗车辙剂,并对掺入前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改性效果.根据沥青试验确定改性剂最佳掺量,进行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RK500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而集料加热温度却可以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1)
为了研究抗车辙剂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并对比分析不同橡胶粉和抗车辙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改善程度,依托实体工程,选择4种橡胶粉掺量和4种KTL抗车辙剂掺量,通过对抗车辙剂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系统研究,评价了不同橡胶粉和抗车辙剂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针入度体系指标性能,基于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和弯曲疲劳试验确定了抗车辙剂和橡胶粉适宜的掺量比例,并铺筑了试验路。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粉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橡胶粉与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实体工程和试验段检测结果表明,橡胶粉与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推荐最佳复合改性剂的掺配比例为0.4%KTL抗车辙剂+20%橡胶粉。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抗车辙技术可使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满足行车要求,但抗疲劳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将抗车辙剂产品改良后生成新型的疲劳耐久抗车辙剂,在室内对其高温路用性能、水稳定性、低温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抗车辙剂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并对比分析不同橡胶粉和抗车辙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改善程度,依托实体工程,选择4种橡胶粉掺量和4种KTL抗车辙剂掺量,通过对抗车辙剂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系统研究,评价了不同橡胶粉和抗车辙剂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针入度体系指标性能,基于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和弯曲疲劳试验确定了抗车辙剂和橡胶粉适宜的掺量比例,并铺筑了试验路。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粉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橡胶粉与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高低温性性能,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实体工程和试验段检测结果表明,橡胶粉与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推荐最佳复合改性剂的掺配比例为0.4%KTL抗车辙剂+20%橡胶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抗车辙剂对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对比了两种不同厂家的抗车辙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抗车辙剂的增强改性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抗车辙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增强作用机理不同。通过FTIR 分析发现,抗车辙剂A 与SBS 改性沥青以物理共混为主,抗车辙剂起到加筋填充作用;而抗车辙剂B 与SBS 改性沥青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沥青质含量的增加。DSC 结果显示,抗车辙剂B+SBS 复合改性沥青相比抗车辙剂A+SBS 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热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湿热地区高温稳定性不足、易出现车辙病害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外掺剂改性的方法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在机理分析、级配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传统的室内拌合工艺,开展了路用性能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模量改性剂对沥青胶结料的改性机理在于通过增强沥青胶结料的抗变形能力和弹性性质,以提升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采用高模量外掺剂改性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较大提升,超过规范要求水平,且水稳定性能及低温性能也在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