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时间尚短,河床处于不断冲淤调整中,现有航行基准面与航道条件以及现有资料与设计水位确定方法的矛盾日益明显。通过对蓄水前1981—2002年资料进行时段划分的方法,确定出设计水位修正值,对蓄水后河床处于调整期的在实测资料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设计水位进行修订,确定出蓄水后长江中游河段各站的设计水位,并对比分析蓄水前后设计水位值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1):49-53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长江航道系统整治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和水库设计运行方式,推算了三峡单库运行、三峡与上游控制性水库联合运行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采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主要水文站的水位变化趋势,结合近期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各站的影响情况,预报了三峡蓄水后20 a、30 a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设计水位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时间尚短,河床处于不断冲淤调整中,现有航行基准面与航道条件以及现有资料与设计水位确定方法的矛盾日益明显.通过对蓄水前1981-2002年资料进行时段划分的方法,确定出设计水位修正值,对蓄水后河床处于调整期的在实测资料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设计水位进行修订,确定出蓄水后长江中游河段各站的设计水位,并对比分析蓄水前后设计水位值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宜昌—大埠街砂卵石河段的航道特点,选取了宜昌站、枝城站、马家店站点的分时水位流量数据,分析了三峡蓄水后电站日调节对下游近坝河段沿程水位和航道条件的影响,为长江近坝砂卵石河段航道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的演变及维护性疏浚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平 《中国水运》2011,(11):44-45
通过对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的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船舶的配备、疏浚时机的把握、疏浚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提出了具体方案。长江是贯通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水运主动脉。长江干流通江达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航运潜力。三峡蓄水后,由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使长江航道条件尤其是中游航道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刘哲  冯小香  彭伟  张明 《水运工程》2015,(6):127-130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出库水沙条件的变化,引起坝下长距离的河床冲刷和水位下降。根据有关预测,水库运行20~50 a后,城陵矶枯水位将下降1~2 m。运用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城陵矶枯水位下降对洞庭湖区湘江尾闾航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城陵矶枯水位下降1~2 m时,湖区航道水面比降加大,自湘江洞庭湖出口航道至湘江湖区航道营田滩处约80 km范围的沿程水位下降、航道水深减小,大部分已整治的滩险水深难以达到Ⅱ级航道标准,航道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航道条件复杂多变,是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的卡口水道,枯水期维护难度较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三峡蓄水后水沙变化特点及太平口水道历史演变过程,对太平口水道演变趋势作出预测,并结合近年枯水期航道维护情况,提出了枯水期航道维护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叶志伟 《水运工程》2019,(10):141-147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新水沙条件对东北水道航道条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东北水道航道演变趋势研究。采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年和系列年试验水沙条件下东北水道水位、流速、流态、地形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在无工程情况下,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来沙量的减小,东北水道航道条件出现不利变化趋势;方案实施后,可以遏制水道的不利变化趋势,维持当前较好的滩槽格局和航道条件,对工程河段沿程水位、流速分布以及近岸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够为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鸭绿江八道沟—云峰大坝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取值问题,进行区段内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以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八道沟—云峰大坝段沿程180余公里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值。该值可直接应用于本河段后续航道设计研究。该研究方法对缺乏资料的枢纽上游以及天然河道最低通航水位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江干线中游航道是制约长江干线整体航运效益发挥的"瓶颈"。本文基于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及长期工程实践,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干线中游沙质河段不同河型的河床演变特点及原因、适应新水沙条件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及整治参数确定方法、不同河型的航道治理思路进行了总结,可供后续航道整治借鉴,为提升中游航道通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现有长江航道尺度研究聚焦于枯水条件下航道最小维护尺度,对中洪水期航道尺度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基于三峡175 m蓄水运用以来水位及地形变化特点,提出以三峡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21年底当月最低水位作为可利用水位,叠加近年来中洪水期最不利地形的核查方法,筛查出重点水道并结合实测尺度,探讨航道尺度提升潜力。结果表明:核查方法对中洪水期航道尺度潜力分析的适应性良好,长江下游武汉—安庆河段在枯水维护的基础上,具备在中洪水期利用自然水位提升航道维护尺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三峡蓄水以来,长江中游近坝河段出现了枯水位下降、日变幅较大等变化特点,给航道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长江中游近坝河段枯水水位变化、水位日变幅、水位日内分布规律,分析了水情变化对航道维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工作建议,可为航道维护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朱军政  刘冰 《水运工程》2022,(6):145-149
浦阳江航道水位既受到上游径流洪峰流量的影响,又受到下游潮水顶托,高水位成因复杂。为加强航道和桥梁等涉航建筑物的管理,进一步提升浦阳江航道通行能力,迫切需要对浦阳江航道进行通航水位论证。根据《内河通航标准》中的各级洪水重现期的水位采用设计流量法推求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方法,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计算5 a、3 a及2 a洪水重现期工况下的沿程水位。考虑浦阳江河道状况、航道等级、水流条件和桥梁通航净空等条件,结合上下游河段设计水位、防汛特征水位、历时水位统计等资料,经综合分析,推荐浦阳江2 a洪水重现期水位作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运用及其上游向家坝、溪洛渡水库的陆续运用,水库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减少,清水冲刷严重,河道演变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对防洪、航运、岸线利用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原型资料,研究冲刷条件下长江荆江熊城(即熊家洲—城陵矶)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体模型试验预测三峡水库运用30年后熊城河段的冲淤量、冲淤分布及河势变化。结果表明,熊城河段将持续保持冲刷态势,深槽不断刷深、展宽,不利于航道稳定。  相似文献   

15.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4,(3):140-144
杨林岩水道作为长江中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多年来航道条件良好。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航道条件呈现不利发展趋势。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就该水道水沙运动特性、河床演变规律、治理思路,整治方案等进行研究,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成果认为,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南阳洲洲头位置及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宜遵循"采用护滩带软体排对洲头实施守护"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迫切需要三峡库尾航道等级由3. 5 m提升至4. 5 m,而库尾推移质运动是必须解决的泥沙问题。采用三峡库尾航道水沙二维数学模型,根据2009—2016年三峡入库水沙资料,模拟变动回水区重庆至涪陵段推移质运动过程,将其冲淤分布及断面输沙量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该数值模型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预测30 a后三峡库尾航道推移质冲淤趋势,分析重点滩段航道内推移质冲淤分布、幅度以及输沙带特性,揭示推移质输移对航道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尾重庆至涪陵段4. 5 m航道等级提升建设的方案设计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薛忠  谌欣 《中国水运》2018,(枯水)
燕子窝水道历来是长江中游重点浅险水道,近年实施了燕子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条件有所好转,但燕子窝水道在2017—2018年又出现不利浅滩变化。本文以长江中游燕子窝水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资料对该河道枯水期浅滩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了该河道出浅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航道维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艳慧 《水运工程》2018,(3):129-134
湘江尾闾位于洞庭湖区,属典型的河湖两相性河段,水文变化规律复杂。为了研究湘江尾闾段枯水水位变化,从三峡蓄水、湘江上游水利工程建设、下游河道采砂等多因素进行分析: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湖口城陵矶站枯水水位略有抬高,湘江上游来水量未减少,长沙枢纽坝下并未出现河床整体下切,三口四水来沙量虽逐年下降,但远小于河道泥沙开采量。研究认为引起湘江尾闾段枯水水位不断下切的主要原因在于河道大规模采砂,极大地破坏了河床形态,不仅严重影响湘江尾闾航道正常通行、威胁涉水建筑物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破坏。遏止湘江尾闾段枯水水位下降,维护航道内船舶正常通航,洞庭湖湖区采砂科学规划和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军  张璠 《水道港口》2010,31(5):473-477
依据三峡蓄水后变动回水区的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三峡水库175m正常蓄水下变动回水区输沙过程及该河段冲淤特性,揭示了航道调整的内在机理,总结了水沙条件变化和河段冲淤规律。结果可为减少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及淤沙浅滩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