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谈谈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故障判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系统。就是汽车在制动过程中防些车轮抱死,避免车轮在路面上进行滑拖(滑移),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2.
防抱死系统(ABS)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滑模变结构控制法能够使系统在一定特性下沿规定的状态轨迹作小幅度、高频率运动,保持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简化空气阻力、车辆滚动阻力和纵向惯性力对系统的干扰,建立了单轮车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ABS系统仿真模型;以车轮最佳滑移率为控制目标,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考察了滑移率和制动力矩随制动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车轮始终处于最佳滑移率范围,提高ABS系统制动效率,表明该方法在ABS控制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给出了1/4车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最优控制理论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最后进行了防抱死制动过程仿真,并对普通制动和基于最优的ABS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个单轮车辆模型对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进行数学建模,将模糊控制理论与传统PID控制理论相结合,构造出满意的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器;在不同路面下对所建立的汽车ABS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下的ABS系统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器的ABS系统能实时地对参数进行调节,其制动性能优于PID控制器;无论是在干路面还是在湿路面、冰雪路面下,都能使车轮工作在最佳滑移率附近,缩短制动距离并有效的改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车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概念、优点、工作原理、分类及国内外汽车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控制原理,对目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ABS介绍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任务是防止由于制动力过大造成的车轮抱死(尤其在光滑的路面上),从而使得即使全制动也能维持横向牵引力,保证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车辆的转向控制性以及主、挂车制动结合的最佳效果.同时保证了可利用的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制动摩擦力以及车辆减速和停车距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生和发展的,本文对制动自动防抱死系统(ABS)的功能、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附着系数曲线长度的路面识别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要使汽车制动时能够充分利用路面的附着条件,需要对路面状态进行识别。以滑移率区间[0,0.1]上的附着系数曲线长度作为路面识别的参数指标,在Kiencke轮胎—路面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7种典型路面的识别区间,据此在制动时完成路面识别。使用单轮车辆模型,在跃变路面上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一路面的识别时间约0.025s,对跃变路面的识别时间约0.01s,对不同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明显改善,提高了路面识别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及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念及作用   ABS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抱死,避免车轮在路面上发生滑移,提高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驾驶员对汽车的控制实质上是控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但是,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必然要受到轮胎与路面之间附着力的影响,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运动主要受车轮纵向附着力的限制,而汽车的转向运动和抵抗外界横向力作用的能力则主要受车轮横向附着力限制.ABS就是通过控制作用于被控制车轮的力距,而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设定的理想范围内.   ……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在转弯制动时出现的制动距离过长和侧向路径偏离状况,提出了利用两侧轮胎制动力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控制汽车侧向路径偏离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横摆力矩模糊控制策略能减少汽车在弯道路段制动时的侧向路径偏离距离,使汽车在制动时能保持预期轨迹,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Energy regeneration during brak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to improve their fuel economy and extend their driving range. Due to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torque which is added by electric motor, the braking torque distribution between front and rear axles 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control logic of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ought to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torqu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brak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implemented with eight DOFs (Degree-of-Freedom) nonlinear vehicle forward simulation model which is buil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atlab/Simulink. Based on target wheel slip ratio, a fuzzy log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maintain the optimal target slip ratio so that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hydraulic torque and regenerative torque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vehicle.  相似文献   

13.
王德江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3):115-117,121
汽车制动系统在汽车的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BS在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并有限度地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方面作用明显,使得全世界对ABS的应用都非常重视。在介绍AB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车辆制动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对有无ABS时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比,说明有ABS工作时汽车制动力的变化频率大,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ABS、EBD、EBA等汽车制动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原理,重点分析我国现行制动法规中规定的对ABS、EBD、EBA等汽车制动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及其弊端,指出制动法规在ABS、EBD、EBA等性能检测方法和要求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前轮驱动车辆在低附着或对开路面上的加速性能,设计了基于节气门与制动干预联合控制的驱动防滑系统。该控制程序针对车辆的各种工况和ABS/ASR集成系统的执行机构,将成熟的ABS和ASR控制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制动操作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避免了由于误操作造成的安全隐患,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对控制逻辑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逻辑设计合理,集成系统能够满足各种实时工况的要求,达到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空气悬架的1/2车辆加速/制动系统模型,通过轴距预瞄在后轮处提前预测路面不平度;设计了基于轴距预瞄控制算法的加速/制动最优控制器;进行了白噪声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空气悬架加速/制动系统相比,基于轴距预瞄控制的主动空气悬架加速/制动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辆振动。与最优控制空气悬架加速/制动系统相比,质心加速度和后轮对应处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载均有显著减小,较好的改善了车辆在加速/制动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汽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用于汽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拖滑,以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并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汽车的制动效能。介绍ABS的基本组成、各组成元件的主要功能及ABS控制关系,论述基于车轮加减速度逻辑门限值控制方法的ABS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8.
在受到侧向力的情况下,进行了整车制动过程的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ABS系统以滑移率为控制对象,可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对整车制动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通过VR技术可使仿真结果直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