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头位置及刚度对预制箱形结构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弹性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把广州地铁三号线明挖段初步设计阶段的整体双跨箱形结构划分为顶板、底板和边墙5块构件,计算了边墙与顶板的连接接头的设置位置及其抗弯刚度变化对预制双跨箱形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抗弯刚度的变化主要影响边墙最大正弯矩、顶板最大负弯矩和顶板最大正弯矩;而且接头的位置离顶板轴线距离越小,顶板最大正弯矩和边墙最大正弯矩越大,而顶板最大负弯矩越小;因为顶板最大正弯矩和边墙最大正弯矩均小于顶板最大负弯矩,所以接头设置在边墙适当的负弯矩处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是桥梁病害的多发部位,现浇湿接头承受着最大的弯矩和最大的剪力,因此,湿接头及负弯矩的张拉施工应  相似文献   

3.
在船舶运输中,解决不稳定散件货物系固的计算验证问题,对于船舶、人员、货物及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散件货物对支撑构件的作用情况,获得散件对支撑构件的作用力和弯矩,比较支撑构件受到的最大弯矩和许用弯矩,运用计算方法和面向对象的C#语言编程验证不稳定散件货物系固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船舶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是核算船舶总纵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以箱型驳船为例,根据弯矩和剪力产生的机理,应用微积分技术,计算出船中装货、两端装货、混合装货三种装载状态下的剪力和弯矩,绘制了剪力和弯矩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箱型驳船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出现的位置会随着装载情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是桥梁病害的多发部位.现浇湿接头承受着最大的弯矩和最大的剪力,因此,湿接头及负弯矩的张拉施工应重点控制。本文对湿接头的浇筑、负弯矩预应力张拉.体系转换等施工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该部位的施工控制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箱形梁长悬臂板的内力分布规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着重研究悬臂长度、泊松比、板厚等参数对悬臂板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压荷载作用下,长悬臂板内会产生较大的正弯矩,其最大值约为悬臂根部最大负弯矩的一半;随着轮压荷载作用位置的变化,根部负弯矩具有特殊的变化规律,当轮压荷载离悬臂根部的距离较大时,根部负弯矩近似按线性规律变化,根部最大负弯矩基本不随悬臂长度而变;泊松比和板厚对悬臂板内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刚度变化对车站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分析的现状,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利用ANSYS 13.0建立车站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结构梁板刚度比和梁柱刚度比来探讨地铁车站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由此得出结论:随着梁板刚度比的增大,各层板横向最大弯矩均减少,侧墙横向最大正弯矩增大,各层板纵梁最大弯矩均增大,柱子最大轴力减少;随着梁柱刚度比的增大,各层板纵梁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以及柱子最大轴力均出现先增大后或减少或不变的现象,但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8.
斜坡桩由于斜坡的存在承载力与平地桩有较大的不同, 现阶段设计中一般通过设计人员经验进行承载力折减, 不能准确体现斜坡桩的实际承载力。 为明确折减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来研究水平力及弯矩组合作用下的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 具体考虑了弯矩、 坡度、 竖向力三个因素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弯矩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后会维持平稳, 不同坡度下, 弯矩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相对折减值接近, 可用公式拟合; 随着坡度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在不同弯矩下趋同, 为线性下降, 可拟合后供实际使用; 竖向力对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起有利作用, 坡度越大有利作用越大, 但均不显著; 土体性质影响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 但土体性质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相对折减值影响较小。 总体来说, 坡度及弯矩对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影响最大, 竖向力及坡度影响较小。 设计时通过坡度及弯矩对平地桩水平极限承载力进行折减可得组合受荷斜坡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紧邻铁路偏压基坑施工对铁路运营影响大,需严格控制其变形,以减小对铁路的影响,因此对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通常“偏保守”,存在优化的可能。为探究偏压基坑中围护结构优化的可能,以某工程为依托,分别对铁路两侧的等长桩围护结构与长短桩围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了两侧围护结构的实测结果。结果表明:在本工程中,左右两侧基坑变形较小,均在可控范围内,等长桩围护结构与长短桩围护结构均可保证基坑与铁路安全。与等长桩围护结构相比,长短桩围护结构的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与弯矩出现了增长,水平位移最大增长了0.25 mm,桩身弯矩最大增长了10.14 kN·m,两者增长量均较小,长短桩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长短桩围护结构紧邻偏压侧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弯矩大于远离偏压侧,但两者相差较小,偏压荷载对长短桩围护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工程实践表明,限位墩可以大大降低长联梁桥落梁倒塌事故的发生,而限位墩墩顶伸缩缝尺寸对于长联梁桥纵向抗震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以有限元分析为手段,通过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伸缩缝间距对纵向地震作用下长联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间距的增加,主梁未出现碰撞或碰撞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普通墩最大墩底弯矩没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规律,而限位墩最大墩底弯矩主要受碰撞力的影响,其最大墩底弯矩的变化和墩顶最大碰撞力类似。普通墩墩梁的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碰撞力的大小以及最大墩底弯矩随伸缩缝间距的增大基本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右平高速沿线某在建陡坡桥梁桩基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不同土体强度、临坡距和坡比下桩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强度、临坡距以及坡比对黄坡土陡上桩基受力变形特性影响较大。当土体强度较小、临坡距较小、坡度较大时,桩基最大位移出现在桩头位置,最大弯矩出现在桩体中部位置,且为正弯矩;当土体强度、临坡距以及坡度达到一定界值时,桩基受力模式发生转变,桩身由正弯矩转化为负弯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计入整体式板桥安全带刚度对弯矩的影响,按带边梁的矩形板分析正交整体式板桥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弯矩。通过算例分析对比表明:安全带的刚度使板中心纵桥向弯矩减小,横桥向弯矩增大,也使板边纵桥向弯矩减小,而横桥向弯矩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由于弹性桩能较好地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应用广泛。以某基桩为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其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基桩的水平位移在桩顶处最大,且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桩身下部发生挠曲变形,位移较小,土体对桩的嵌固作用明显;弯矩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弯矩发生在桩长1/4处;应力分布与弯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桩土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对横向受力长桩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α,EI,1/n等参数,可使桩在地面处的挠度、转角、桩身最大弯矩及其位置的计算值同时与实测相符.  相似文献   

15.
采用Ferry Borges随机载荷组合方法研究船舶静水弯矩和波浪弯矩的随机组合问题,给出了设计寿命周期内船舶静水弯矩和波浪弯矩组合因子曲线和计算公式,并与现有的规范进行了比较,表明规范中的组合方法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6.
货物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破损的原因不只是包装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很多破损是由运输或装载不当而引起的.在分析包装件运输环境的基础上,对装载集装箱的货物重量分布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局部负荷产生的弯矩如在最大容许弯矩范围以内时,装载货物重量与最大载货重量之比W/W0,同装载货物的长度分布率α=l/L的关系式;绘出了20ft和40ft集装箱在装货量一定时,随着货物底分布长度的变化,底梁和下侧梁之合计挠度达到极限值的曲线图;绘出了装载货物的偏心率与容许装货重量的关系图;对现场安全装载作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CFG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效果,以某软弱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软土地基加固中CFG桩的内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的轴力(弯矩)由中心桩到边桩逐渐减小(增大),当桩径为0.4 m,桩距为1.6 m时桩的轴力和弯矩分别为561 kN和66 kN·m;当桩径(桩间距)相同时,桩土应力比随着桩间距(桩径)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桩径0.4 m、桩间距2.4 m时桩土应力比最大为51;当桩径为0.6 m、桩间距为2.4 m时,桩的荷载分担比最大为63.04%,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加筋混凝土构件弯矩最大的附近截取裂缝间距长度的一段构件,分析该段构件的挠度与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得到要应的实用计算公式。此法推理简单,计算方便且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荷载结构法,计算棚洞三维衬砌结构各单元的内力值,并根据其衬砌结构的配筋情况进行安全性计算。数值模拟表明:棚洞衬砌结构的最大轴力出现在靠山侧边墙墙脚位置,最大负弯矩出现在曲墙中央区域,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顶板中央区域;跨中处断面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较柱顶支座处断面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略高,整个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满足相关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强震作用下断层上、下盘桥梁桩基动力响应差异,依托海南省海文大桥工程,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0.15g~0.60g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断层上、下盘桩基的桩身加速度、桩顶相对位移、桩身弯矩响应规律差异与桩基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断层上、下盘桩基的桩顶加速度峰值相差0.291~0.488 m·s-2,桩顶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差0.067~0.195,原因为断层对两侧岩土体影响范围存在差异与桩周岩土体“非线性”差异;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断层上、下盘桩基的桩顶相对位移差值逐渐增大,最大差值为0.77 mm;断层上、下盘桩基的弯矩最大值相差5.294~82.932 kN·m,且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覆盖层软硬土交界面与基岩面附近,原因在于下盘作为稳定盘,受上盘土体挤压作用,对下盘岩土体的振动剪切有一定抑制作用;地震动强度为0.35g时,断层上、下盘桩的最大弯矩均未超过抗弯承载力,满足海文大桥抗震设防烈度Ⅷ度(0.35g)的要求;地震动强度为0.35g~0.45g时,断层上盘桩的基频变化幅度较小,地震动强度为0.50g~0.60g时,断层上盘桩的基频显著降低,在桩顶与承台连接处、软硬土层界面与基岩面附近出现裂缝,说明此时桩基已发生损伤。可见,断层上盘桩基的桩身加速度峰值、桩顶相对位移与桩身弯矩动力响应指标均大于下盘桩基,断层上、下盘桩基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差异显著,体现出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因此,强震作用下近断层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断层上盘桩基础的抗震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