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分析某款城市越野车在加速过程中横向耸动的现象,文章通过测试分析,发现半轴轴向派生力的激励频率与动力总成的横向模态耦合,是引起车辆横向抖动的根本原因。文章以人体感知,制定了车辆抖动的目标;以动力总成、悬置、整车和减振器组建12自由度模型,以此解析加速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刚体横向模态;以半轴轴向派生力与座椅之间的振动数学模型,建立了车辆加速工况横向抖动问题的研究方法。CAE分析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半轴的轴向派生力或动力总成的横向模态可以控制车辆的横向抖动。  相似文献   

2.
某型号纯电动车在急加速时出现整车抖动问题,NVH性能主观评价为不可接受,通过测试排查,最终锁定该问题为驱动半轴节型引起,由原来Gi节型更改为DO节型后,整车抖动问题得到较大改善,主观评价通过。  相似文献   

3.
汽车在怠速工况下,存在异常抖动,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针对该问题,对车辆的振动特性和发动机燃烧特性进行了全面测试。综合利用时域分析、频谱分析和阶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异常抖动原因。研究表明,0.5阶异常抖动原因来自于发动机激励,问题车辆的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较差,其中的第三缸燃烧不充分,是整车0.5阶异常抖动的原因。建议通过发动机标定或结构优化来改善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车辆出现间歇性抖动现象、命名,间歇性抖动表现的频率是动力总成悬置悬置的刚体模态频率,而不是转速的半阶次或燃烧的半阶次。分析了间歇性抖动的机理、主要的传递路径,如果发动机燃烧标定控制异常或开发过程中未关注燃烧稳定性会导致发动机出现失火现象,包括燃烧不良或多缸失火现象,这是间歇性抖动的根本原因。最后讨论了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喷油控制、进气控制、点火控制等标定参数,给出了常用的燃烧稳定性指标及推荐限值。讨论了整车间隙性抖动的评价方法,包括飞轮端角加速度、座椅振动峰值系数和振动计量值等参数。最后结合某1.5 T发动机匹配整车出现的间歇性抖动问题,调查发现该发动机喷油控制中的EOIT角度控制对燃烧影响较大,原始标定数据的燃烧稳定性参数均低于推荐限值,EOIT由上止点前65度优化为上止点前85度,燃烧稳定性参数满足燃烧稳定性限值,异常频段振动幅值由10 mg降低到2.5 mg,降幅达到75%,解决了车内间歇性振动问题且整车排放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某混合动力车型怠速工况不规则抖动问题,采用振动测试明确了问题的抖动特征,并通过发动机怠速工况燃烧稳定性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模态测试结果,确认了产生抖动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调整排气VVT相位来改善发动机怠速工况的燃烧稳定性,进而解决了车内不规则怠速抖动问题。该研究对解决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的怠速抖动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怠速工况,发动机为电池充电,因此其怠速转速比传统燃油车更高。在熄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抖动较大的问题,引起较大抱怨,严重影响整车品质。文章对车内振动、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内部控制参数进行了深入测试及分析。综合利用时频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与燃油车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识别熄火抖动较大的原因。研究表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怠速转速较高,熄火时转速下降较慢,激起了系统零部件结构模态引起较大抖动。通过优化标定策略可以迅速减小熄火过程的进气量,使转速更快下降至停止,该方案将熄火过程的抖动幅值改善了40%,主观感受较好,达到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1)双联式等速万向传动装置在转向过程中,有的汽车轴向浮动的外半轴相对于轮毂轴轴向滑动;有的汽车(如斯太尔91系列和奔驰2026型汽车)由于外半轴被止推垫块和挡盖限位而不能轴向浮动,只能由内半轴连同轴上的衬套相对于桥壳内的滚  相似文献   

8.
汪朝晖  朱发渊  吕密  陈思 《汽车工程》2015,(12):1477-148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优化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汽车转向驱动桥空心半轴轻量化设计方法。以半轴各段的壁厚、长度和过渡角为设计变量,半轴质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2阶约束模态频率和半轴花键末端圆角过渡处等效应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半轴轻量优化模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10个设计变量和3个水平的数值模拟试验组合。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响应面近似模型,并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了迭代优化。结果表明:轻量化优化后的变径全空心半轴质量比初始设计减少约16.7g,半轴2阶约束模态频率增加约0.6Hz,且半轴花键末端圆角过渡处和最小轴径处的等效应力值均低于半轴材料的抗扭强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中型客车后视镜在怠速工况下抖动大的问题,采用CAE仿真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表明,后视镜的1阶和2阶模态频率分别与发动机的1阶和2阶激励频率很接近,后视镜的抖动是由发动机的1阶和2阶激励引起共振。最后对后视镜骨架进行优化改进,顺利解决了怠速工况后视镜振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力传动系统弯振与扭振是引起诸多后驱汽车车内轰鸣声的共性问题。某前置后驱柴油机汽车在全油门加速工况时,动力传动系统的多个耦合弯振频率及其3阶扭振造成车内多个转速下的噪声峰值。通过进行动力传动系统扭振计算分析与弯扭振试验研究,采用减小动力传动系统激励源与改变该系统弯扭刚度的方法,解决了由于动力传动系统弯扭振动特性引发的NVH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浮式汽车半轴杆径的坡道载荷设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半轴杆径的坡道载荷设计法,是在IVECO推荐的汽车在18%坡道上所需驱动力矩基础上,融合了材料的近似疲劳极限而成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材料硬度对疲劳极限的影响,使半轴杆长设计随热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工况对半轴随机动载荷的测定,能更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本文以轻型载货汽车半轴为研究对象,阐述半轴载荷谱的测取,试验载荷谱的编制,并应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半轴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簧下质量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并且电机电磁力和转矩波动对车轮造成电机激励,进一步加剧车轮振动引起垂向振动负效应的问题。鉴于此,考虑电机的电磁激励,建立了电动汽车-路面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表达式,以及路面振动引起的二次激励。计算了简支与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模态频率,根据频率分布进行了截断阶数选取,并分析了边界条件、电机激励和车速对路面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行驶速度、路基反应模量及路面不平顺幅值下,激励形式对汽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顺幅值越小,弹性支撑对路面响应的影响越大,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响应较小,电机激励会引起路面响应的增加;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不平顺幅值和路基反应模量越小,考虑路面不平顺、路面二次激励和电机激励的三重综合激励对电动汽车响应的影响越大,激励形式对轮胎动载荷的影响最大,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次之,对悬架动挠度的影响最小;电机激励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对路面破坏和寿命产生的负效应不容忽视。所建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及研究思路可为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商用车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时,为避免因万向节传动输出轴与输入轴的转角差引起车辆异常振动,应使空载静止和满载静止工况下的传动轴当量夹角、最大夹角及角加速度幅值满足设计要求。研究表明,在某些工况下,仅校核空载静止和满载静止工况下的传动轴系统布置的相关参数,不能完全避免因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引起的整车异常振动问题。因此分析了满载爬坡工况下动态当量夹角对整车异常振动的影响,表明了在进行商用车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时,还需使满载爬坡工况下的动态当量夹角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搭建基于dSPACE和AVL的测试平台,模拟整车模式采用CAN通讯方式传输数据。详细论述系统软硬件架构、平台搭建、效率测试等,并分析电驱动系统高效区和特定工况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纯电动车自动驾驶功能,设计一种利用PID算法对车辆的驱动扭矩进行控制的系统,使得车辆的实际速度与驾驶员的期望速度一致,实现车辆自动驾驶的功能。通过实车验证和调试,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响应精度。相较于传统汽车通过控制喷油量的多少来控制车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供一种第二轴采用传统驱动桥作为主驱动、第三轴采用电驱动桥作为辅助驱动的驱动力复合并联混合动力三轴车型方案,结合提升轴空气悬架控制技术,该方案在运营经济性方面比传统双后轴驱动车型更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经济型轿车传动轴布置的设计方法,以2轴式布置形式的传动轴为倒,初定轴长,利用CATIA软件模拟传动轴实际工况下数模状态,并对各状态的固定节夹角和移动节滑移曲线进行校核,通过对各工况下数模间隙检查,识别风险部位。经校核:左右传动轴移动节滑移距离均满足滑移曲线要求,固定节最大夹角为42.24°(〈45°),移动节最大夹角为13.76°(〈23°),传动轴跳动过程中与周围部件最小间隙均大于10mm,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及校核方法已经过多车型的实际验证,效果较好,对传动轴布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碳非调质钢后桥半轴和预调质处理的42CrMoH钢后桥半轴进行了半轴表面硬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和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调质处理对后桥半轴组织细化、晶界钉扎和形核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使疲劳性能恶化;非调质钢后桥半轴的静态扭转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比预调质处理后桥半轴显著提高,其中疲劳寿命提高1倍以上。指出,取消调质处理工艺,可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辆电动汽车样车在试车过程中出现的电动机断轴事故,依据其失效模式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其失效原因,通过静强度计算、模态分析、转子动力学分析等工作,评估失效原因可能是电动机转速超速而产生扭转共振和弯曲共振导致电动机轴断裂,排除了结构设计和零部件质量等因素。基于分析结果,在电动机控制软件中加入防止超速的控制策略,在后续可靠性试验和售后市场中再未出现此类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