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路》2018,(11)
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中桩承担大部分路堤荷载,桩间荷载与路堤荷载的比例随路堤高度变化,导致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施工监测缺少合适的稳定评估方法。基于路堤下刚性桩破坏模式、桩间荷载变化规律研究,得到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滑塌最终表现是桩间软土地基失稳、路堤滑塌前桩间软土层沉降接近天然地基软土层在极限荷载下沉降的结论,建议将桩间软土层沉降作为路堤监测稳定评估指标,将天然地基软土层在极限荷载下的沉降作为桩间软土层沉降报警值,并推荐薄硬壳层路堤桩间软土层沉降报警值取软土层厚度1%。工程实例表明建议的路堤稳定评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Boussinnesq应力公式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导出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的计算式。考虑地表硬壳层对路堤荷载的扩散作用,分析硬壳层厚度和刚度对路堤临界高度的影响。导出的路堤临界高度计算式在特殊条件下可简化为巴布科夫公式和Fenenius公式。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上硬壳层效应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外加荷载(如路堤)作用下软土地基上硬壳层的工程效应包括壳体效应、封闭作用以及对沉降的滞后作用。针对硬壳层上述的工程效应,讨论了硬壳层在工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软土地基低路堤内部应力应变状况,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荷载作用、不同土基强度以及不同的硬壳层厚度对低路堤内部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横向的应力应变分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路堤设计,利用人工硬壳层等措施可以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硬壳层作为软土地基上的一层特殊"保护层",对软土地基起着应力扩散的作用,在考虑硬壳层效应的情况下,通过试验段的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滨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硬壳层工程特性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天然双层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  相似文献   

6.
路堤软件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例如,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0.2-0.3倍深度处,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软土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软土硬壳层的破坏形式,为硬壳层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省道S204线南茅公路为依托工程,在现场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承载试验及数值模拟,对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模式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现场承载板试验发现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是典型的刺入式冲剪破坏,通过数值模拟总结出不同填土高度和不同硬壳层厚度时,地基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局部剪切破坏和整体剪切破坏2种类型,给出了不同工况时路堤的临界高度,结合公路工程特性认为对路基进行稳定计算时,应主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不考虑路基的局部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8.
路堤软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 ,例如 ,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 0 .2~ 0 .3倍深度处 ,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 ;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 ,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 ,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 ,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具有较厚硬壳层的软土地基,现有的设计方法往往不考虑硬壳层的作用,用一般的软土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没有充分利用这层有利的硬壳层资源,浪费较大。文中通过对软土层的受力分析,对具有硬壳层的软土地基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工程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留俊 《公路》1999,(7):5-9
软土层之上的硬壳层对软基路堤的沉降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硬壳层有利于路堤的稳定,也能起到扩散应力减小沉降的作用。本文结合试验工程的观测成果,对高路堤下的厚硬壳怪的特性作探讨 。  相似文献   

11.
结合水泥土搅拌桩、超载预压以及袋装砂井联合堆载预压三种方式处治的滨海相软基,开展了系统的沉降变形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的软基沉降量与填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预压期的沉降量与时间符合双曲线关系。不同方式处理软基的沉降率与沉降速率显著不同。深层沉降量与埋深呈单指数衰减相关性;路堤临界高度应考虑下卧硬土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路基填筑不断增加的上部荷载超过软土上覆"硬壳层"极限应力,致使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失效,软土地基强烈受压发生不排水固结,压缩量大,为路基提供了较大变形空间,导致高路堤发生推移式滑动鼓胀变形。必须停止路基填筑,立即实施抗滑桩对软土路基进行支挡防护。桩的位移结果表明:桩身已开始受力,变形小幅增加后趋稳定,累计位移量可控。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主要问题是地基强度低,路堤沉降量大,沉降不均,路堤易失稳。采用数值方法对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和刚性桩三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刚性桩的刚度远大于桩间土的刚度,因此承担了大部分路堤荷载,仅有小部分路堤荷载由桩间土承担,刚性桩能很好地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碎石桩能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软土的渗透性,处理效果差于刚性桩,塑料排水板仅能提高软土的渗透性,因此处理效果最差;②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最易发生失稳破坏,碎石桩次之,采用刚性桩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包边填砂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性包边土层与砂填料所共同构成的填砂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填砂路基的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并通过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到了滑动面位置。根据所得的滑动面位置对填砂路基边坡稳定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确定了稳定性系数的分析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包边土可以使填砂路基边坡浅层滑动面向路基填料内部转移;在地基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被动土楔的滑动面为包边土内部过坡脚的一条斜线;主动土楔的滑动面位于填料内部的一条斜线,与被动土楔的滑动面构成折线滑动面;设计中应尽量选用抗剪强度较高的改良粘性土作为包边材料,同时应重视包边土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5.
塑料套管桩(TC桩)作为一种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施工快速、沉降小、承载力高等优点。针对增强体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特点,分析研究了TC桩处理地基的固结及沉降规律。根据未贯穿软(弱)土层的TC桩为不透水层及加固层、下卧层为单向固结的假设及孔隙水压力连续条件,将TC桩的加固层及下卧层视为双层复合地基,运用双层地基固结理论获得加固层及下卧层的平均固结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C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之后,结合岳阳至常德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固结度及沉降值与实测成果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最后,综合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其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倾斜软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时,地基容易出现差异沉降、滑移甚至垮塌。提出坡脚斜直桩组合结构+桩体复合地基加固倾斜软基,采用模型试验,对比测试倾斜软基上桩体复合地基受压时,坡脚处插入硬层的双单桩、双直桩组合结构以及斜直桩组合结构的桩侧土压力、桩身应变和外侧桩水平位移,揭示倾斜软基上插入硬层的斜直桩组合结构单侧受力变形机制与破坏模式,为倾斜软基上斜直桩组合结构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①内、外侧桩在桩身中部偏上位置呈现桩侧土压力峰值;外侧桩倾斜度增大,其桩侧土压力峰值快速减小,内侧桩桩侧土压力大于外侧桩;②外侧桩在桩身中部偏上位置呈现侧移峰值,桩顶嵌固连梁外侧桩的桩身水平位移及其峰值均随倾斜度增大而减小,总是小于桩顶自由的外侧桩,峰值位置也较低;③桩身中上部出现弯矩峰值,外侧桩弯矩峰值位置略低,外侧桩倾斜度增大导致内侧桩弯矩增大、外侧桩弯矩减小;④单侧受载时,斜直桩发生水平位移,随后弯曲变形,内侧桩率先破坏、外侧桩后破坏,具有关联性,而双直桩的破坏荷载介于斜直桩的内侧桩和外侧桩之间。加大内侧桩的抗弯刚度和外侧桩的倾斜度将大幅度提高斜直桩组合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工程中,建议外侧桩倾斜度为10%~20%,并根据路堤高度(荷载)选择内侧桩与外侧桩刚度之比大于2。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上旧路拓宽高路堤全过程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软土地基上高路堤沉降的变形特征,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贺家坪连接线K2+710~K2+890段软土地基上拓宽高路堤的施工实践,采用Gompertz曲线拟合高路堤全过程的沉降一时间变化曲线,对该高路堤全过程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表明Gompertz曲线对软土地基高路堤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