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节约成本和提高芯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文章设计了一款集成网关功能的汽车车身控制器,不但实现了车身控制器的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汽车网关控制器的功能。利用d SPACE的快速原型产品进行算法开发。最终本文开发的车身控制器模型通过了台架测试和整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集成网关的车身控制器可以实现车身控制器和网关控制器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太网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汽车领域。车载以太网的应用,对于主机厂的终检线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机厂需要开发基于DoIP的车辆终检线诊断程序。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DoIP的终检线模拟测试系统:基于ISO13400DoIP协议,利用专业的汽车总线仿真软件Vehicle SPY3模拟DoIP节点,搭建终检线台架,模拟DoIP的整车诊断,进行终线诊断程序的前期开发。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时仿真环境LabVIEW RT,构建了包括整车转向盘转角、油门、制动物理信号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采用实时车辆动力学软件CarSim RT建立了车辆模型,并利用所搭建的试验台架进行了HIL仿真.结果表明,利用LabVIEW RT和CarSim RT能快速搭建面向整车开发的HIL系统,所建系统性价比高,而且有很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搭建的流程。基于Simulink搭建了整车控制器模型,结合dSPACE仿真测试平台应用扭矩管理测试用例进一步说明了硬件在环测试在开发整车控制器的高效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搭建的系统符合开发测试的要求,为整车控制器开发测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研发项目中,人机工程相关的问题一般涉及系统比较多且更改成本很高,因此提早人机工程性能的验证时间可以有效缩短项目研发周期。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人机工程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头戴显示器式虚拟现实设备结合人机台架来对整车环境进行模拟,利用光学追踪软件增加虚拟环境的真实性以及记录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中,目前主流的整车控制系统开发模式是"V"型开发模式。V模型又叫RAD(Ra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由于其模型构图形似字母V,所以又称软件测试的V模型。它通过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经过研究发现,通过一种集成多种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的多功能测试台架,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原来的开发流程基础上,提前验证新能源整车及各零部件,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文章对此测试台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PHEV车型空调系统为分析对象,利用一维仿真软件AMESim建立零部件模型、台架模型、整车瞬态降温模型,通过一维仿真计算结果与零部件测试数据、空调系统台架数据、整车空调制冷工况数据分析对比,表明一维仿真计算在汽车空调的开发中能够为性能目标达成的判断以及系统性能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整车研发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动力总成的优化匹配,本文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车辆实时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发动机在环测试系统,把实物发动机作为整个测试系统的动力源,以消除由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复杂性而引起的仿真误差,保证了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测试的精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环测试系统能达到与道路试验相近的测试精度,为整车研发过程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手段和数据支持,可大大降低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避免不可逆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控制器软件迭代速度的加快,其对软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软件集成和测试周期短而频繁。持续集成/持续测试(CI/CT)已被认可是尽早发现缺陷的最佳实践。文章分析了汽车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通过引入持续集成测试方法,基于Jenkins搭建软件持续集成测试平台,该平台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可以集成调用编译器、模型在环(MIL)测试、硬件在环(HIL)测试等工具链,从而实现软件集成、测试和缺陷通知完全自动化,将软件工程师从重复冗长的集成测试任务中解放出来。持续集成测试在某混合电动汽车(HEV)整车控制器(VCU)软件项目应用以后,可以节省近90%的软件迭代耗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手动汽车网关模块测试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联合Simulation Model的自动化网关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定制的测试配置盒配置测试环境,通过CANoe建模语言CAPL编写测试脚本,联合CAPL编写整车仿真模型程序,实现对网关模块的自动化测试。与手动测试对比,该自动化测试系统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实车状态,测试内容更全面,测试效率更高,无关信号丢帧率为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讲述整车功能验证台架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性,以及整车测试技术的概念。然后详细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一般分为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ADAS域和信息娱乐域这五大域控制系统的测试台架解决方案。对主机厂而言,整车功能集成测试环节可以作为重要的设计品质检验手段,对车型开发和量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电控系统实车调试环境复杂、参数多变、极限条件难以模拟等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ETAS板卡硬件及ETAS软件相结合的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开发.依据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电气接口、总线通讯,设计了测试平台的硬件配置、软件程序、测试界面,并快速进行了控制算法验证及故障诊断实验.实验表明,该测试平台能有效地验证控制算法、模拟故障注入、监控系统状态、追踪缺陷来源,可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优化测试环境,对整车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及调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汽车硬件趋于同质化,而软件驱动着行业创新。汽车功能复杂度在不断提升,当下的汽车研发也更为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整车的开发已从“硬件导向”向“功能导向”转型。文章从汽车软件开发的几种模型入手,特别对比了V模型和敏捷开发在当前几大车企整车开发中的应用,针对流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型框架的敏捷开发新模式,从功能层面监控和管理整车开发进度,以功能成熟度作为评价标准,实现产业变革下整车开发与管理流程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4.
建立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飞思卡尔S12单片机基于相关算法设计、开发汽车驱动防滑控制件控制器((ASR)系统的硬件控制器(ECU).应用Simulink/RTW/xPC Target开发工具结合软、硬件,构建ASR系统基于xPC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控制器硬件及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汽车油耗是目前汽车工业面临的严峻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起停技术原理在实际NEDC工况中的策略应用,运用CRUISE性能分析软件建立起动/停止系统仿真模型,并以某车型为例,解释了在整车匹配过程中降低油耗的控制策略及方法。结果表明,起停技术对该车型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约为6%,证明将起动/停止系统应用在整车上可以很好地降低整车油耗。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搭载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的某纯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动力丢失问题,通过故障FTA分析、实车静态和动态的验证,发现高转速工况下整车EMC对集成控制器的低压采样存在干扰。通过对集成控制器的硬件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进行了台架测试、板级测试和整车试验验证,得出了软硬件协调优化能有效抗干扰的结论。降低了今后新项目的开发风险,节省了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和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7.
黄小枫 《天津汽车》2010,(4):56-58,61
文章介绍了电控机械式变速箱试验台架的设计开发过程。该试验台架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整体控制,数据采集软件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试验台架通过对整车车况的模拟,记录了在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各种性能参数,检测在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换挡时间和换挡的平顺性。经过后期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得出,该试验台架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变速箱的各种性能,而且很好地满足了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CR系统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SCR系统控制算法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借助Embedded Coder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实现算法模型至标准C代码的生成。通过与底层程序集成,编译下载至MC9S12XEP100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SCR系统软件可以使发动机满足国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汽车NVH特性是影响汽车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整车声学包的开发更加合理化,采用正向设计流程,利用网络诊断算法及数据库匹配确定声学包的方案.理论设计阶段完成后,参考SEA方法测试系统阻尼损失因子并利用声学软件进行区域阻尼成像,根据结果对存在缺陷及过剩的方案进行重新匹配,最后利用方案优化手段完善整车声学包.经实车测试,优化方案弥补了整车声学包设计的缺陷,整车的NVH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MPC555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一种基于32位MPC555微控制器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HCu)硬件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几个重要模块的电路原理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给出了利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和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硬件系统功能验证的结果。试验证明,所开发的HCU工作可靠、能够实现目标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