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行人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青年人作为行人的主体部分,他们过街的不良行为普遍存在,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文章通过对两个不同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进行青年人过街行为调查研究,发现青年人在不良交通行为当中,使用电子移动设备尤为明显,不同交通控制的交叉口对青年人的过街方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特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是提出改善行人安全措施的前提。本文初步对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人车干扰运行和行人过街运动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选取长春市南湖大路上具有代表性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定量分析行人到达人行横道规律和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其中重点分析年龄、性别和人群中行人数量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按照年龄将行人分为中、青年人,老人,儿童;按照性别将行人分为男性行人和女性行人;人群中行人数量主要选取1,2,3及4人以上进行研究。这些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下一步针对实地情况提出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方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平面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设计是交叉口渠化的关键。针对平面交叉口行人安全问题,对二次过街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基于安全高效性和信号相位嵌套的行人二次过街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交叉口实际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交叉口仿真模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相关交通运行评价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将行人过街信号嵌套在机动车相位中,行人二次过街比一次过街安全、高效,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立体过街设施是行人安全过街的主要保障措施,立体过街设施的选址是否合理关乎人们使用的便利性设施的利用率.结合行人过街特点布置立体过街设施可以大大提高设施使用率,同时也方便行人的安全过街.行人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行人过街设施间距、行人交通特性,尝试提出立体行人过街设施选址模型.结合滨海新区的交通特性和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将行人过街设施模型进行应用,从而提出立体过街设施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跟踪的行人过街状态表达与分析方法。采用自适应的混合高斯背景模型实现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背景抽取,提取运动行人目标;通过扩展的Kalman滤波算法对过街行人进行跟踪,获取行人的运动轨迹;根据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将行人过街过程表达为连续的微观行为状态;在行人过街运动参数的基础上,对行人的过街状态进行推理并分析,得出合理的过街行为方式。通过实际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视频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西安市育才路-翠华路-兴善寺东街短连线交叉口的早高峰拥堵问题,文章对该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获得道路、交通流等数据,利用vissim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信号配时的优化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优化后的信号配时方案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较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交叉口处行人流-车流较为复杂,交通事故频发,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行人过街行为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与实测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通过不同交叉口及普通路段时的步速、步幅,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过街行为特征与速度特性,且与行人路侧行为进行对比;发现中青年人过街速度最快,但违规行为最多,而老年人过街速度最慢,但违规行为最少,并且行人过街速度比路侧行走速度更快。从而对交通设施建设和行人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8.
利用摄像机观察记录的6个交叉口总量600个行人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的行为特征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绕行距离比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设施的情况下,遵章率和绕行距离比关系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交通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行人过街设施过街的比例就越高,当有完整护栏时,交通干扰对遵章率影响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通过交叉口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对行人遵章率的影响不大.因此完整且适当的护栏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结论为交叉口安全性改造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行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运动轨迹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绘制了行人过街时空轨迹曲线,提取了行人行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行人过街所处的典型交通环境,将道路标线设计、信号配时情况、过街目的地、机动车干扰等情况带入行人行为分析中去,分析动态、静态两类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效果。为对干扰效果进行科学的表达,将不同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视为虚拟力的作用效果,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模型。此外,通过增加角度等参数反映不同因素的位置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力模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最后,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建立了综合因素影响下的过街行人行为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0.
行人交通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过街设施设置得不合理引发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城市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特性,找出过街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心理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并给出基于交通心理的过街设施优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问卷对城市行人过街行为开展调研,从行人过街设施选择行为、驾车人群对行人横穿道路态度、行人违章特性和有效行人绿灯时间感知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了解行人过街行人特性,为更加合理的优化行人过街设施设置,规范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驾驶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在交叉口交通信号灯影响下的过街跟驰情况,文章对西安市南稍门十字以及小寨十字进行了观测与记录,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观测了在一个交通信号灯周期内车流的过街跟驰情况,采集并分析数据后,针对机动车流的跟驰行为构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跟驰模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交叉口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过街行为受行人和机动车流影响较大,转向车流与直行的车流也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信号交叉口通过设置绿闪信号,在机动车获得通行权之前清空人行横道上的过街行人.为研究行人在此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提出一种绿闪信号时行人过街运动模型.综合分析绿闪信号、周围过街行人、人行横道边界以及右转冲突车辆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力模型,建立绿闪后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行为模型,并根据实际调查所获得的人行横道尺寸、行人与车辆速度等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基于模型仿真行人运动行为,产生行人分层现象以及与周围行人、冲突车辆避碰等行为,验证模型在宏观层面的有效性;对不同断面的仿真行人与实际过街行人的过街速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拟合优度指标显示模型对人行横道前/后半段过街行人模拟精度分别为83% 和95%,验证了模型在微观层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行人相位切换方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上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矛盾是造成行人过街不安全和机动车延误的主要原因,设置行人相位切换方式对解决人车冲突问题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的行人相位切换方式展开研究,提出评价方法,通过实际调查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到最佳的行人相位切换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玉龙  程坦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3):105-107,123
应用交通流及交通冲突理论,建立了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的风险度模型,将其进一步界定为绿灯时间范围内穿越、红灯时间范围内穿越及基于中间岛的二次穿越3种方式,并以哈尔滨市嵩山路一汉水路十字交叉口为应用案例进行危险度计算。进而从一驾驶员驾驶行为、交叉口设计及行人特性角度探讨了交叉口行人过街的风险致因机理,提出了规避行人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5个交通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的信号交叉口,依据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理论,以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特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交通参数进行调查,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信号灯配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越来越稠密,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不少压力.其中行人过街行为对交通出行影响较为突出,为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过修改信号交叉口相位相序和优化交叉口渠化的方法,对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行人待行区的设置,以达到充分的利用交叉口的时间与空间资源,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 1 概述交叉路口是道路系统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道路设施的交叉点。交叉口有利于道路,上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组织与转换。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它的道路,使得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相互干扰。这样,平而交叉路口是道路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特性,选取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和锡林郭勒南路交叉口进行交叉口行人过街速度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采集到数据的整理,分别计算出交叉口整体的行人过街速度、分性别和分年龄的行人过街速度.最后,结合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行人过街的实际情况,对调查采集到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行人过街速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城市平面行人过街的速度及差别,分别对哈尔滨市冬夏两季的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路段人行横道和自由过街5种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冬季与夏季和不同过街条件下行人过街速度的变化以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过街行人数量和绿灯时间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15%位速度作为行人过街的设计速度,提出冬夏两季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设计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