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关于太平洋航线有两个不确定因素,即美国进口量增长将会大大放缓,同时美国出口量会继续增加。因此,几乎所有其他的问题都是不确定的:进口量是否会增长还是会减少?航运公司是否会随着船只规模的增加,而为贸易业务分配更多运力,或者仅仅保持现有运力?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增加运费以弥补成本的增长?发货人是否同意支付完全不固定的船舶燃油附加费?  相似文献   

2.
严峻问题     
今年关于太平洋航线有两个不确定因素,即美国进口量增长将会大大放缓,同时美国出口量会继续增加.因此,几乎所有其他的问题都是不确定的:进口量是否会增长还是会减少?  相似文献   

3.
据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 Seascope预测,2013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交付将达170万TEU,创历史新高,运力同比增长9.5%;其中,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将交付48艘、总箱数65万TEU。那么,在集装箱货量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大量投放超大型集装箱船,是否会影响和改变航运市场格局?这些大型集装箱船对航线和港口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郭文杰博士指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投入运营必然会对中小型集装箱船产生挤  相似文献   

4.
水运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拉动和影响,安徽省马鞍山市内河运力迅猛发展,运力总量较6年前增加45万吨,增幅达250%。总体来说,这是好现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及市场竞争本身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及利益趋动性,在运力总量增长的同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现象。通过近年来马鞍山市内河运力发展的状况及呈现出的特点加以分析,提出个人建议,以期产生引导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邮的发展战略表明,该公司LNG运输业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一支拥有80艘LNG运输船的船队,成为全球最大的LNG承运人。但是,日邮实现目标的道路并非一条坦途。首先,到2010年全球LNG运输船的运力供给将大幅增长,预计届时将达到350艘。其次,LNG的进出口结构也将发生显变化。一方面,美国和中国的LNG进口量将大幅增长,成为新的LNG进口大户。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黄竞 《世界海运》2013,36(2):1-4
*2012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需求低于预期,CKARKSON预计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为1.57亿TEU,增幅在4%左右;而本年度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持续增长,年末全集装箱船运力达1634万TEU,同比增长6.6%。全年航线运价在波动中艰难攀升,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全年平均同比增长17.8%,德鲁里东西航线加权平均运价同比增长11.6%。*2012年班轮公司均将降本增效措施、确保资金流作为经营核心;但本年度集装箱船安全事故增加,引发业内对集装箱货物品名如实申报及货运安全的关注。*2013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将稍快于上一年,DREWRY和CLARKSON分别预测增长5.0%和6.6%,而预计全球全集装箱船运力达1760万TEU、集装箱总运力达1980万TEU,同比增长7%,总体运力过剩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运力过剩背景下的船舶大型化将带来航线结构性变化及航线上的市场集约化趋势加剧;燃油价格高企及其他成本持续攀升,将对班轮公司成本控制带来较大压力,未来考验班轮公司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将是运输服务的精准度;集装箱海运市场将延续2012年竞合模式下的行业重组趋势。  相似文献   

7.
泛太平洋稳定协议(TSA)表示,由于美西港口压港情况明年内有可能变本加厉,班轮公司经营成本可能会上涨最少一成,运费亦有机会作同样幅度增加。泛太平洋航线明年将保持百分之十至十二的运量高增长,即使班轮公司尽力增加运力供应,仍然会落后需求二至三个百分点,亦为运费构成上升压力。  相似文献   

8.
展望下半年,在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缓慢,新增运力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油轮运输市场中运力过剩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运价将继续维持低位徘徊。与此同时,全球油轮运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长期来看,美国将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对未来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构成重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展望下半年,在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缓慢,新增运力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油轮运输市场中运力过剩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运价将继续维持低位徘徊。与此同时,全球油轮运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长期来看,美国将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对未来国际油轮运输市场构成重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运力迅速增长。进入90年代,太平洋航线运力逐年增长。1990年底太平洋航线的东行运力为390万TEU,西行运力为360万TEU。1991年东行运力为410万TEU,西行运力为370万TEU。到1992年底,太平洋航线东行运力迅速增长到447万TEU,西行运力也随之增加到450万TEU。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5年里,全球集装箱航运业经历了严重的整体亏损。更使其雪上加霜的是,微薄的盈利还经历着剧烈波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复苏时好时坏(这是较为显著的原因);企业客户成倍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等。如此困难的情境,其部分原因是航运公司自己造成的:在上一轮周期中,由于整个行业都判断大好时机将要到来,预计将出现一波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爆发式增长,于是各大船公司都在积极增加运力。而现在看来,绝大多数运力的增加并不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运力增速放缓,贸易量有所提升,是否预示着航运市场已触底反弹?克拉克森(Clarksons)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增长4.1%左右,将会从1.754亿TEU增长到1.825亿TEU。分析师认为,受欧洲和俄罗斯进口需求疲软的影响,2015年亚欧航线贸易总量预计下降3.7%,但今年有望恢复正常水平。2016年,亚欧航线贸易量  相似文献   

13.
据权威报告披露.2011年沿海干散货运力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货主投资的航运企业运力大幅增长。这种类型的事情历史上经常出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粮集团在香港组建了鹏利船务,专门承运我国的进13粮食.后遇航运市场萧条.加上粮食进口量的下降,最后连船带公司全部出售。五矿集团也因为当时垄断了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权和钢材出口权,  相似文献   

14.
对2011年跨太平洋地区预测表明,该地区贸易进口量将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贸易出口量也将逐渐恢复. 在2010年经济复苏时期,跨太平洋集装箱航运市场的主要贸易航线取得强劲增长,从而推动美国集装箱贸易市场在2009年经济萧条后实现11.8%的高速增长.跨太平洋贸易(包括印度次大陆)去年增长了12.2%,其中进口量增长了16.5%达118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跨太平洋地区预测表明,该地区贸易进口量将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贸易出口量也将逐渐恢复。 在2010年经济复苏时期,跨太平洋集装箱航运市场的主要贸易航线取得强劲增长,从而推动美国集装箱贸易市场在2009年经济萧条后实现11.8%的高速增长。跨太平洋贸易(包括印度次大陆)去年增长了12.2%,其中进口量增长了16.5%达118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6.
【BIMCO: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将增长7.5%】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PeterSand日前预计,2013年中国钢厂对煤炭和铁矿石的需求将增长。Sand估计,受住房、基建和机械行业需求推动,中国2013年铁矿石需求将增长7.5%,增幅高于2012年的6.4%。他认为,这有助于缓解干散货船市场运力过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船运力开始供大于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正处在2003-2005年订造的集装箱船交付高峰的开端。业界面临的问题是运力需求能否与这样剧增的运力供给相适应,换句话说,是否会出现运力过剩而使运价走低?  相似文献   

18.
抄底造船?     
今年以来BDI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原本赢利的集装箱业务也开始步入下滑轨道,不少航运企业亏损严重,生存压力骤增。但在"需求疲软、运力过剩、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市场上却出现了一波抄底造船行情,以至于造船市场出现逆市回暖。但在有关专家看来,短暂反弹不意味着船市好转,市场有可能反复,大部分船东只是结构调整性订船,船价大幅上涨的条件不存在,并且当前船价属于恢复性增长,整体仍处于历史底部。那么现在是造船的最好时机吗?本期航运圆桌请来业界相关代表进行探讨研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19,(3):5-11
回顾2018年国际油运市场,其特点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亚洲继续引领原油需求增长;原油供需平衡面临新挑战,页岩油显著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中国原油进口量继续攀升,非国营原油进口允许量进一步提升;油轮拆解量大幅度上升,油轮船队运力增速降低;油轮新订单同比回落,新船造价一路回升;二手油轮市场成交增加,油轮资产价格同步回升。展望2019年国际油运市场变化趋势,主要为保护主义影响世界经济步伐,全球原油重心更趋东移;美产页岩油全球攻城略地,OPEC疲于接招油价反弹受限;环保公约"步步逼近",运力加速拆解有望加快行业周期进程。预测2019年油运市场将呈现上行动力不足、复苏温和缓慢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检》2011,(1):56-58
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航运市场探底回升,但复苏之路却一波三折,依然充满坎坷,2011年航运市场将如何发展?干散货运输:运力过剩加剧一、船队运力连续两年增长。据德鲁里预测,在2010年末全球干散货运力增幅达到17.5%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