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2014,(6):I0009-I0010
2014年5月14日至16日,以“绿色、安全、智能”为主题的第五届“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4,(12):30-31
2014年12月11日,福伊特驱动在上海为其全新的轨道车辆零部件生产工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来自当地政府、客户及媒体8760余位嘉宾出席了仪式,与公司管理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2014,(6):I0002-I0002
“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道路运输车辆展)于5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山举办。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2014,(6):76-77
5月14—16日,以“绿色、安全、智能”为主题的“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道路运输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集中润滑行业标杆奥特科技应邀携旗下全系列车辆集中润滑系统参展,并再次一举包揽中国道路运输杯“最佳零部件奖”及“最佳新能源及环保科技奖”两项大奖。据了解,这是奥特科技连续第六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车辆的集中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了实现条件。例如车辆的制动、转向、门锁的集中控制和发动机、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等。同时,智能化传感器和控制机构的应用,使得数字技术应用于声音车辆识别、安全碰撞、适时诊断、导航等成为了可能。因此,车辆电控技术将是优化人一车辆一环境系统性能的基本手段。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2014,(8):69-69
集团公司2014年度汽车修理工技能操作竞赛6月17日在巴士公司举行。各运营分公司、修理厂分别派出代表队共40余名修理工参赛。 竞赛项目分为综合理论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技能竞赛,其中,理论竞赛占总成绩的20%;实际操作占80%,实际操作内容是按照集团公司2014版维修工艺规范,对天然气车辆进行二级保养及发动机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准确识别车辆换道意图,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综合考虑车辆换道过程的时空特性及不同特征对车辆的影响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组合并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换道意图识别模型。首先,筛选和平滑处理车辆轨迹数据,将车辆轨迹数据分为向左换道、向右换道及直线行驶3类,构建换道意图样本集。其次,构建融合注意力机制的 CNN_GRU模型,识别换道意图样本集,考虑到行驶过程中车辆之间的交互性,将被预测车辆和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经过CNN层特征提取的特征作为GRU层的输入,经过注意力机制层对不同的特征增加不同的权重系数,利用 Softmax 层识别换道意图。最后,选用 NGSIM 中 US-101 数据集的轨迹数据验证融合注意力机制的 CNN_GRU模型性能, 同时,与LSTM、GRU、CNN_GRU及CNN_LSTM_Att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车辆换道意图识别整体准确率达到97.37%,迭代时间为6.66 s,相比于其他模型准确率最多提高9.89%,最少提高2.1%。分析不同预判时间下的意图识别,模型可在车辆换道前2 s 内均能识别换道意图,准确率在8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及其最小转弯路径的半径在道路设计中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现有道路规范中给出了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但没给出各种设计车辆的最小转弯轨迹,难以在实际中应用。详细列出了中国目前与道路几何线形设计相关的几个规范中关于设计车辆的规定,及美国Green Book中关于设计车辆的规定,给出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每种设计车辆的最小转弯路径的最内侧轨迹、前轴中心轨迹、左前轮轨迹、前悬轨迹的半径,以供实际应用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行业     
7月起客货运车辆强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出台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从2014年7月起,国内道路运输车辆须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受统一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2,(6):24-24
近日,西门子公司将向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提供18辆S70型号的轻轨车。当地的公共交通运营商TriMet公司已经向西门子公司发放了价值达7300万美元(约合5600万欧元)的订单。这些车辆将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的西门子工厂进行生产,自2014年8月开始逐步交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连续弯梁桥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将弯梁桥离散成多自由度体系,采用水平曲梁单元及集中质量,计入瑞雷粘性阻尼的影响,车辆力学模型采用双轴分段双线性弹簧-质量的二自由度体系,应用数值方法,分析车辆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探讨了车辆行驶速度、桥梁弯道半径、刚度比、桥面不平及频率比对桥梁挠度及弯矩动态增量的影响,编写了计算机程序(Fortran)。数值计算结果与简支曲梁无限自由度解[1]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14,(6):15-15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6月28日下午两点正式投入试运行,高新区各机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共计百余人一起试乘体验,车辆平稳有力、沿途风景怡人给试乘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不过,广大市民则需要再耐心等一等,根据计划,1号线将在2014年10月试运营,市民们最关心的票价方案将在8月份揭晓。  相似文献   

13.
对于CNG与LNG车辆,很多有关资料都阐明这样一种观点:LNG车辆要比CNG车辆更安全、更环保。对此,本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现将CNG与LNG车辆的安全性与环保性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4.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日期:2014年1月28日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主要内容:《办法》分总则、系统建设、车辆监控、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6章42条。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者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5.
HOV(High Occupancy Vehicle)即“高占有率车辆”,指载客数多的车辆。不少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为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客流运输,减少道路交通拥挤程度,保护环境质量,节约资源,往往为HOV车辆规划有专门的车道供其行驶。可使用HOV车道的车辆包括:公共汽车、乘坐2人(或3人)以上的小客车、乘坐2人(或3人)以上的货车以及处理紧急事件的车辆。有时为将公交车与HOV其它类型的车辆区分开来,也将公共汽车与HOV分开。考虑到部分HOV车道利用率较低,有些城市如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桔郡及德州休斯顿地区等将其改为HOT(Htgh Occupancy Toll Lane)车道,即HOV可以无偿使用,而其它车辆需交纳少量的费用后才可以使用的车道。由于HOV车道或HOV标示牌上都有“钻石”标记,人们往往也将HOV车道称为“钻石”车道。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2014,(6):I0003-I0004
5月14日-16日,以“绿色、安全、智能”为主题的“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内外城市交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内交通信息领域专家学者、智能交通优秀企业代表,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发展展开了热烈交流,共同促进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4,(6):33-34
高速铁路列车重要技术之一是要运用车辆轻量化技术。传统的车体材料是碳素钢.其份量重,再考虑腐蚀的预留量较大,因此车辆自重大和寿命短。另外,随着车辆的速度的提高,轨道承受的负荷及能耗将随之增大。世界各国都在轻量化的技术上进行研究。要实现车辆的高速化,一定要使车辆轻量化。其主要途径是采用高性能的新材料和改进车辆结构、缩小尺寸等优化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亮相北京
  随着国五排放标准的推出,商用车行业对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翘首以待。在以“绿色、安全、智能”为主题的201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艾里逊变速箱公司应时推出了最新节油方案--FuelSenseTM节油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双层BPNN与前序路段状态的综合预测模型. 基于静态变量及顶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初始行程时间,利用K-means 聚类及马尔科夫链模型基于前序路段状态预测目标路段行驶时间;将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及上一班次车辆的行程时间作为输入变量,基于底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在目标路段的行程时间,进而动态调整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 以上海市791 路公交车早晚高峰各路段的行程时间为例进行模型测试,并与其他4 种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尤其在雨天,比传统BPNN模型预测精度提高57.25%.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轨道衡超偏载检测系统。利用列车车号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车辆上衡后通过定位系统将其准确定位在衡器的中间位置上,在装车过程中实时显示车辆偏载信息,便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载问题。详细描述了轨道衡超偏载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功能模块及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