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围绕助力特性、电动机及扭矩传感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特点,指出助力特性与车型的匹配原则;针对电动机的布置位置与特性参数,讨论电动机的匹配问题;对扭矩传感器着重分析其类型与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过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从扭矩传感器、电机、ECU等方面,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的发展趋势;从舒适性功能、安全性功能方面,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从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可靠性方面,介绍了未来助力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不断被采用。汽车的转向系统也逐渐向轻便型发展,一种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的转向系统—一电动转向系统应运而生。1.电动转向系统的特点电动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当转动转向盘6时.系统中的扭矩传感器5不断测出转向轮7上的扭矩,并由此产生一个电压信号;与此同时,速度传感器测出汽车的年速,并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这两路信号均被传输到控制器8,经过其运算处理后,输给系统中的电动机9一个合适的电流,以产生扭矩。该扭矩通过电动机ge的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加在汽车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故障现象一辆新途观车,客户反映贴防爆膜后第2天仪表盘上的黄色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灯点亮,继续使用后发现该黄色EPS灯亮起后自动熄灭,此后灯时亮时灭,反反复复,而且天冷或早上车辆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但车辆使用中并没有发现转向变沉重的问题。进厂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车辆各系统自诊断无故障代码。故障诊断参照维修资料,途观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自诊断、仪表报警等功能,故障灯分为红、黄双色灯。当车辆转向系统出现偶发性故障,如蓄电池电压过低和转向角度传感器没有匹配时,点亮黄色的EPS灯,此时系统仍能正常提供转向助力;当车辆转向系统出现损伤性、机械性或  相似文献   

5.
基于ARM控制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液压转向(EPHS)系统能克服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助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陷,且其助力较大,因此适用于大中型汽车的转向系统。通过研究EPHS系统的助力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由ARM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输出PWM占空比来控制直流电机,以控制助力大小。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不同车速下获得不同助力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六、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 丰田汽车公司开发的Prius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新型的电动动力转向。图17表示其构成。电动动力转向基本上与通常的电液动力转向系有所相似,它是由电机、减速装置、各种传感器(特别是检测转向轴扭矩的扭矩传感器)及各种功能控制用微机等系统构成。 电动动力转向最重要的部件是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为了使其工作,必须获得来自扭矩传感器、电机、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信息。电动动力转向控制用微机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电动客车在行驶中动力电池或其他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整车控制器需要切断高压,导致转向助力无法维持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机电双源转向系统,当整车断电后仍能正常维持车辆的转向助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并能实现车辆制动的冗余以及解决电动压缩机机油乳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PS概述按照转向动力源来分,目前汽车转向系统分为纯人力转向和动力辅助转向,后者又经历了机械机构助力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3个阶段。目前,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alPower Steering,EPS)已部分取代液压动力转向(Hydrau licPowerSteering,HPS),正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力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它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控制,系统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可与其他系统共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装在转向器上…  相似文献   

9.
将一个横摆角速度反馈传感器引入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通过仿真计算可以看出,引入横摆角速度反馈显著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前轴载荷较大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产品的需要,对大齿条力冗余R-EPS转向系统进行开发,全新设计了齿条、滚珠丝杠及皮带传动等机构,制定了R-EPS电控系统冗余方案,设计了电控系统失效时的容错机制,通过转向手力调校和匹配,转向手力和转向跟随性均满足车辆使用需求,产品经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验证了产品性能优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3 铃木公司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装车始于1988年,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一般装于轻型车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电动机、减速器与转向器管柱及转向齿轮箱等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路、泵等不占地方,装车性能好; b.增加的部件基本上只有电动机、减速器,所以增加的质量很少; c.对泵来说,不需要总是旋转,在必要的时候只要电动机旋转就可以了,所以,可节省能量; d.部件个数少,也没有必要加油及排气,所以,生产线上的装配性好。 也是因为上述特点,在发动机排气量小、罩下没有富余地方的轻型车上开始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当转动转向盘时,传感器根据输入力产生电压信号,从而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同时,利用车速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测出车速,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输出适当的助力,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都存在助力电动机和减速机构,而助力电动机的工作状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合理匹配才能够满足要求。在考虑汽车转向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电气参数和减速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匹配的指标;依此为依据,探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程序,这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昕  施国标  林逸 《汽车技术》2007,216(12):14-17
针对某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整车移线性能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介绍了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转向操作量、侧向动力学响应、反馈速度、侧倾响应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指出,应用上述指标参数可以系统地评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移线转向感觉,指导EPS与整车的匹配开发。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控制。该方法采用霍尔传感器对D状态观测器位置估算值进行校正和补充,省略了高分辨率位置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降低了硬件成本。通过D状态观测器和霍尔传感器两个位置估算值的信号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使电机转矩波动指标达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款锐志乘用车装备的是目前较新型的电动转向装置。现代汽车的动力转向,有液压式和电动式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汽车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在现代汽车上使用日益增多。电动助力转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电液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锐志乘用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由电机提供动力。该电动转向的结构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及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电动转向系统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合作开发了新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产品已经进行了整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转向的原理、电动转向的关键技术、电动转向的特点,并对电动转向的发展作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建令 《上海汽车》2009,(12):25-2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在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同结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文章对各类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车用电子科技不断进化,车厂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帮助他们达到愈来愈严苛的废气排放标准的救命稻草,电动辅助转向因此而备受关注。耗能的液压转向系统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专业人士预测,到2010年欧洲所有车辆都将装配某种形式的电动辅助转向系统,只有少数几款车型会使用拆衷的电动液压转向.  相似文献   

19.
邱琪 《上海汽车》2014,(4):21-24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现状,双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机的结构、原理及国产化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双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机国产化实施策略,及其对产品开发、工业化及供应链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根据外界施加在转向机构上的辅助动力来源,被分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和电控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3大类。助力转向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转向机构中,它的应用让汽车转向操控变得非常轻盈。尽管助力转向系统已被很多驾驶者视作不可或缺的车辆装备,但对这一系统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忽略了对它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