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郑惊涛 《水运工程》2018,(12):16-20
为了研发生态结构,给生态航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进行水生生物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透水框架坝的结构形式。通过开展相应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透水坝与实体坝的作用区别,并结合水槽试验成果,从集鱼效应、提高鱼类栖息适合度等方面分析透水框架坝的生态效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从流场分布来看,实体坝在坝后一定范围内存在回流区;框架坝坝后无回流区存在; 2)相对于实体坝,透水坝作用效果较弱(冲刷坑深度约为实体坝的60%),作用时间更长; 3)透水框架坝能够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框架坝的内部空隙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庇护场所,对鱼类有较强的诱集效果; 4)框架坝通过提高水体含氧量和提高有利于鱼类的流速区面积来提高鱼类的栖息适合度。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已实施了大量的护滩工程,采用的护滩结构有鱼骨坝(梳齿坝)、软体排、网垫(网格)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等。在总结护滩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结构的变形机理。通过对护滩结构在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效果的分析,总结了护滩结构的适应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利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抛投堆积成坝,坝体横截面为梯形。通过在陆上和水槽中开展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抛投试验,研究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的单位体积内框架个数、孔隙率,分析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施工工艺及其检验标准。研究成果提供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模型施工的质量控制范围,为我国内河上构筑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施工及验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软体排与扭双工字透水框架的各自结构护底优势、减少工程投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潜堤下游两者联合护底的水动力特性、防护效果及适用部位、布置方式等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坝脚附近出现下沉水流、堤坝后存在横轴环流;框架群可有效减缓水平向滩面水流,但无法消减越堤的竖向水流,框架不能直接抛投于堤脚或坝脚处,应抛投于软体排的下排边;排边框架抛投宽度以20 m左右(5 m搭接)为宜,框架抛投密度以2个m2时效果最佳;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钢结构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建筑造型对钢结构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档别墅、展厅、休闲中心常常会碰到旋转楼梯,其中钢结构旋转楼梯结构轻巧,流线性强、更能表现轻快气氛,为广大用户所青睐,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旋转楼梯大多数都是混凝土结构,现场支模、现浇即可,但没有钢结构楼梯轻巧、美观。如果采用钢结构旋转楼梯,因旋转楼梯的梯梁是空间立体结构,为螺线型,车间很难控制梯梁的空间立体形位公差,因此钢结构旋转楼梯的车间制造工艺一直成为制造中的难点,本文以广东省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市场(新市总部)展厅内的钢结构旋转楼梯制造工艺,提出一套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尤凤  鲁志峰 《中国水运》2010,(8):156-157
目前对于平面分节钢闸门的计算,还是采用平面体系,用容许应力法来校核刚度、强度。文中采用ANSYS软件对紫兰坝水电站进水口出口事故兼尾水检修门的主梁框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同类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潜坝的壅水效果是水流经潜坝作用后一部分动能向势能转化的结果,不同条件(糙率、底坡、纵断面形状等)下潜坝水位壅高值与潜坝阻挡面积比率关系密切。采用理论分析与水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潜坝的壅水机理,并在水槽中进行了不同底坡、流量、坝高、坝体结构对水位壅高及流态的试验,建立了水位壅高值、局部阻力系数与阻挡面积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引进了应用于天然河道的有效阻挡面积修正系数β,并对公式计算结果与天然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经验关系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相关研究表明,透水坝能够起到一定的整治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为此,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设计组提出了透水框架坝的新型结构形式,并成功应用于东流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老虎滩鱼骨坝工程中。本文主要通过观测老虎滩鱼骨坝建成前后的地形及生物分布特性,评价透水坝的工程航道整治效果及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探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技术等级情况,丁坝、顺坝、潜坝、锁坝常见损毁部位及类型,分析钢筋混凝土坝面、钢丝笼结构、抛石结构、扭王字块结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并对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齿型构件混合堤是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采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构件混合堤,该新型结构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为了解其受力特性、推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CFX软件,对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由动水压力及堤身前后静水压力差组成,随着入射流速、入射角度及相对堤高的增大,翻坝水...  相似文献   

11.
《水道港口》2019,(6):708-713
以大连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研究了局部软弱夹层对挡泥坝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现场地勘判定软弱夹层位置,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挡泥坝模型,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讨论了局部软弱夹层对软基上挡泥坝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瑞典圆弧法、简化毕肖普法、摩根斯坦-普瑞斯法,对比分析边坡坡比对挡泥坝稳定性安全系数及最危险滑弧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最危险滑弧会经过软弱夹层,使得挡泥坝稳定性显著降低,边坡坡比会对滑弧深度产生影响,不同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清淤不彻底会显著影响挡泥坝的边坡稳定性,对坝后吹填作业产生严重隐患,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何育忠 《珠江水运》2003,(11):42-43
一、概述 圆弧形楼梯可分为螺旋形楼梯和扇形楼梯两种.圆弧形楼梯多在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中使用,有时为了节省用地或受场地空间限制时也采用圆弧形楼梯,以减缓楼梯的坡度,在水工建筑物中航标灯塔内部的螺旋楼梯即属此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坝下游沙卵石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发生变化。通过总结、分析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坝下河段床沙组成特点,采用双层铺沙法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复演了本河段河势变化,为开展坝下沙卵石浅滩治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中国水运》2014,(2):262-263,241
文中通过分析纸坊水库坝后渗漏的主要原因,对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和高压喷射灌浆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了混凝土防渗墙,并采用两种方法对墙厚进行了计算,然后对墙体材料及新老墙结合等做了详细论述。最终该水库按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后,坝后渗漏问题彻底解决,说明采用此种方法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薄壁大圆筒结构在国内外沿海港口码头和防波堤工程中研究及应用现状,设计一种薄壁大圆筒结构坝。采用水槽试验的技术手段,研究大水深、大流速情况下坝体稳定性和抗倾临界条件,得到无充填、充填天然沙及带基座的充填薄壁大圆筒结构在水深34 m条件下抗倾流速分别为2.90、3.18及4.95 m/s,认为其能满足不同河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稳定要求,可作为丁坝、顺坝、导流坝及潜坝等多种结构形式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圆弧型丁坝产生卡门涡的机理及坝后冲刷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卡门涡与坝后冲刷的关系。在卡门涡中心形成的低压区将泥沙吸入其中心,是坝下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卡门涡边缘的线速度和来流速度的合成速度与坝后泥沙起动速度的关系,决定了坝后冲刷区和淤积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疆地区某最大坝高146.3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两岸绕坝渗流情况严重。因一直未查明绕坝渗流出逸点,采用布设钻孔监测孔内水位后与库水位过程进行相关性分析、连通性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绕坝渗流的水流通道,证明了孔内水位与库水位相关。  相似文献   

18.
苏伟  王平义  喻涛  门永强 《水运工程》2012,(11):118-123
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采用Ansys软件对板式楼梯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过程及对弹性挠度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沙迪  董昊雯 《中国水运》2008,8(1):91-92
橡胶坝是一种低水头的水工建筑物,结构简单,运行方便.斜坡式无褶皱橡胶坝将斜坡上的下游锚固线布置成向下游倾斜的直线,充坝后斜坡处坝袋无褶皱,坝体平整美观,坝袋运行稳定,避免了斜坡处坝袋端部产生褶皱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