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夯施工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夯法加固软弱地基时,其夯击能将以波的形式向外扩散,进而导致周围环境的振动.本文以半无限弹性体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瑞利波的径向振动量和竖向振动量沿地基深度的衰减特性,认为竖向振动量是引发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强夯引起的自由场地地面振动加速度及振动速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并对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子系统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的影响, 建立了针对带子系统的双层隔振系统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推导了一、二级主系统与子系统振幅比的解析式; 分析了3种振幅比随子系统质量比、固有频率比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 给出了子系统充当双层隔振系统吸振器时最优参数的解析解和数值精确解; 以中国首批内燃动车动力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散热器子系统的刚度、阻尼和质量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性能以及柴油发电机组和散热器本身振动烈度的影响规律; 得到了最优散热器隔振器刚度的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样机, 并进行了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散热器隔振器刚度大于拐点处刚度1.5倍会严重恶化子系统的振动情况, 其阻尼损耗系数取0.24左右能有效抑制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和振动烈度比的峰值, 取较大的散热器质量能有效提高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减小机组和散热器本身的振动烈度; 经过设计后, 停机工况下二级隔振器最大动反力减小50%, 常规工况下二级隔振器的实测最大动反力为296N, 优于同类水平, 常规工况下机组与散热器实测振动烈度最大值分别为15.45、4.97mm·s-1, 水平优秀。可见, 取较大的子系统质量和阻尼, 并将其视为双层隔振系统的吸振器进行优化设计, 可使双层隔振系统在柴油机启停机工况和常规工况下都具备较优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振动沉拔出桩机系统振动的力学模型,可进行振动沉桩和隔振的分析计算,针对桩机工作特点和提出的力学模型进行了隔振分析,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法对某船用浮筏隔振装置的静态特性、固有振动特性、隔振效果和抗冲击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浮筏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测试,浮筏隔振装置的加速度振级落差实验台架测试结果超过35dB,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的数值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泡沫塑料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泡沫塑料隔振材料振动特性试验装置,对一种增强型聚氨酯泡沫塑料隔振材料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泡沫塑料隔振材料的振动特性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振动频率有关;恢复力同时受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并与变形历史有关,具有非线性滞后特性;在振动情况下运动中泡沫塑料表现出动刚度非线性和阻尼非线性的特性,变化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舱内设备的隔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隔振原理、舱内设备的受振分析和影响振动及其传递的基本因素,给出了舱内设备的隔振设计及其简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位置敏感探测器检测振动信号,与传统的加速度传感器相比,提高了系统检测精度,缩短了响应时间,减小了时滞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振动主动被动复合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制作了实验装置,并对隔振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振动主动被动复合控制兼有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在频率10~1500Hz基础激励范围内,动传递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冷板冷藏车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冷板冷藏车的振动特性,提出了在刚性冲击前提下的隔振方法。计算分析表明,在刚性冲击前提下所采用的隔振方法可以达到隔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混沌振动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提出了一套有效识别混沌的步骤和方法,并利用其对某型隔振装置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了识别,从而判断该系统处于混沌运动状态.由于实测信号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的干扰,所以先应用小波方法对信号进行消噪,然后对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相空间重构、计算混沌测度等,实现了对混沌信号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沌线谱控制研究中如何在小振幅下实现隔振系统在较宽频带内的混沌运动这一难题,通过在线性隔振系统中附加碰撞子系统,提出了基于碰撞振动的隔振系统混沌化方法,并对碰撞振动系统进行了分岔分析和振动特性分析,得到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子系统,可以实现小幅值范围的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减振隔振方面的较好表现,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在高速铁路桥上的振动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计算.通过对普通板式无砟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仿真动力学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确定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具有比较良好的减振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Lyapunov指数稳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稳健算法在刻画混沌"对初始条件敏感"这一特征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将该方法用于计算实测振动信号的Lyapunov指数,得到该指数大于零.综合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关联维数值后,有效地判断了所设计的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中用弹性元件进行振动隔离以减少振动对各种机械设备影响时,刚度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选择合适的刚度值对于有效降低振动幅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刚度值对于传递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泡沫塑料隔振材料振动特性试验装置,对一种增强型聚氨酯泡沫塑料隔振材料进行了试验.试验 结果表明,泡沫塑料隔振材料的振动特性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振动频率有关;恢复力同时受频率和振幅的影 响,并与变形历史有关,具有非线性滞后特性;在振动情况下运动中泡沫塑料表现出动刚度非线性和阻尼非线性 的特性,变化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现在一般采用被动隔振技术,文中针对被动隔振技术低频特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主动隔振技术在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的应用,并进行了研究。根据问题的数学描述和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力学模型的分析,提取了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的主动隔振数学模型,并根据X-LMS自适应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门座式起重机驾驶室主动隔振技术实施的可行性与其对驾驶室低频振动的隔振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励会对机载光电设备产生振动影响,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安装隔振装置对设备进行隔振.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橡胶隔振支座有限元模型,在外加激励的作用下,对隔振支座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振动响应;同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多种型号的隔振支座,设定橡胶材料的阻尼系数并进行模拟,得到的振动响应与外加激励进行对比,在较保守的阻尼比为0.08的情况下,其减振效果能够超过80%,在阻尼比为0.10的情况下起隔振效果能够近似90%.  相似文献   

17.
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励会对机载光电设备产生振动影响,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安装隔振装置对设备进行隔振.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橡胶隔振支座有限元模型,在外加激励的作用下,对隔振支座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振动响应;同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多种型号的隔振支座,设定橡胶材料的阻尼系数并进行模拟,得到的振动响应与外加激励进行对比,在较保守的阻尼比为0.08的情况下,其减振效果能够超过80%,在阻尼比为0.10的情况下起隔振效果能够近似90%.  相似文献   

18.
对四缸柴油机的两种试验台架,大基础直接连接式的实验台架和加装气囊的试验台架上四缸机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后处理分析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台架振动烈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大基座传动轴橡胶块连接、大基座传动轴尼龙绳连接、气囊隔振传动轴尼龙绳连接、气囊隔振传动轴橡胶块连接,气囊对X方向振动的吸收效果明显.在改进台架设计中,必须在支承点处配合适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的布置应尽量对称于发动机的重心传动轴需采取合适的挠性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最小振动功率流隔振系统ANSYS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传统有限元结构动态分析大都集中于模态分析,文中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隔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隔振器参数和振源布置位置寻优,使得传递到基础的振动能量最小.描述了一实例的计算过程,采用该方法优化后隔振效果的改进十分明显.这种设计方法对大型结构动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可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20.
模态分析在轨道振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将模态分析理论应用于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的研究中,介绍了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振型叠加法,采用传递特性分析评价了轨道结构减振隔振的措施。通过落轴试验,测得轨道结构各部分的传递函数,然后应用传递函数模态分析法,获得了垂向振动的固有频率,主振型及阻尼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态参数理论可简化轨道振动的理论分析;试验模态分析技术能探索轨道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使最终实现轨道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