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轻型不锈钢车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不锈钢车体的性能,分析了不锈钢车体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讨论了轻型不锈钢车体结构.我国应首先解决不锈钢型材的配套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发展不锈钢车体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国外不锈钢车体的出现及其演变过程。重点介绍长客股份的不锈钢车体的研制历程,初期自主研发半不锈钢车体,之后通过与日本的技术合作,引进轻量化不锈钢车体技术,并采取再开发的方式,达到批量生产,使国产城轨车辆不锈钢车体满足了国内外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用的不锈钢材质,就不锈钢车体工艺性能研究和工装设计问题,阐述了不锈钢车体及大部件制造的工装化应用技术,列举了工装化的实施成效,并对不锈钢车体大部件的典型工装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的设计与工艺特点出发,考虑轻量化、模块化、高强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对不锈钢车体分部类进行结构优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车体材料的选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地铁车辆车体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比较了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的技术性能差异,用经验法估算了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寿命周期费用。建议地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  相似文献   

6.
地铁不锈钢车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锋  徐国梁 《铁道车辆》2007,45(3):28-30
介绍了轻量化不锈钢车体的材料特点及结构特点等,提出了对不锈钢车体国产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在制造过程中,不锈钢车体表面的钝化膜因机加工、焊接等因素可能遭到破坏,导致不锈钢车体防腐能力下降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不锈钢车体的钝化原理、钝化工艺及钝化效果的检测方法。经过柠檬酸钝化液钝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车体表面游离铁和其他杂质,车体表面颜色均匀一致,提高了不锈钢车体的耐蚀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车体的焊接工艺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锈钢车体的设计结构和焊接特点出发,介绍了不锈钢车体的焊接工艺;结合国内外新兴焊接技术的发展,阐述和展望了不锈钢车体制造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选取铝合金和不锈钢两种材质的地铁车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天津地铁车辆车体材质现状为例,深入分析研究两种材质车体车辆的结构和使用性能。铝合金车体的轻量化、节能效果、气密性及乘坐舒适度均优于不锈钢车体,而不锈钢车体的耐腐蚀性和安全性更佳。两种车体均可满足地铁车辆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轨道交通车辆不锈钢车体结构及材料的特点,车体结构的连接工艺一般以电阻点焊为主.由于点焊焊点较多,且焊点处存在明显的压痕,影响了非涂装车体的美观性;此外,由于电阻点焊是间断焊接,密封性差,焊后需使用密封胶进行处理,工序繁琐,且限制了不锈钢车辆的运行速度.针对不锈钢车体点焊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研究采用热输入小、不易引起焊接变形的等离子-MAG复合焊接方法,对不锈钢车体中某些通长组合结构进行焊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南京长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泥浆处理的工艺流程,系统阐述了泥浆处理的数量、粘度、密度和含砂率等技术要求,泥浆处理的预筛分、一级分离、二级分离的多级分离原理,泥浆处理设备的泥浆处理数量、筛分能力、泥浆循环的流速、渣料的含水量及制新浆的能力,分析了泥浆处理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全面列举了加强值班巡视、配备设备时考虑了一定的富余系数、不同地层时的分级分离设备的选用、补充新浆能力、液位自动平衡装置、泥浆防溢装置等保证泥浆处理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进而总结出泥浆正常处理对保证盾构施工进度、成本及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环境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以规划目标、规划措施等规划行为和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等影响领域为阵列,建立环境筛选二级矩阵;分析了规划行为中的规划内容、规划目标、规划措施、规划缺陷和影响领域中的相关规划、背景环境;进而分析了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特征,识别了其对城市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主要影响,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环保选线要求和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其布局、辅助设施等方面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而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烟、二氧化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二甲苯、环己酮、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硫酸、氯化氢、硫化氢、工频电场、环氧树脂等,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所测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根据该项目现场调查情况、检测结果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判断,该建设项目针对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整体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原有的车种代用空车调配模型存在装车收益不准确和车种代用非均衡化的局限性,考虑车种代用受代用收益、代用费用、空车配送费用和车流接续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以OD流为基础的均衡运输下的重空车调整的时空网络,以网络节点车流量平衡、同种空车不对流、货运计划和装车指令性任务为约束条件,以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改进后的模型。以6个货运站、3种货车和3种货物构成的平衡运输网为例,利用改进的模型,求出车种代用的空车调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型,能提高货车使用效率,增加运输收入,同时根据最优解可计算出各装车站的货运计划完成情况、各空车产生站的空车产生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及运营期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阐明智慧化综合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原则及系统架构,介绍应急管理一张图、应急值守、应急预警、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物资调度、应急演练等主要功能模块的建设。该系统使建设期与运营期的应急物资、应急队伍以及应急专家等重要资源实现共享。自动应急预警、智慧推荐应急物资、自动选择应急救援最优路线、推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及在线会商等功能,显著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工务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养护技术升级改造为背景,梳理总结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运营速度、轨道结构、检测技术、维修策略、作业手段等方面发展的主要历程,阐述我国铁路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作业手段机械化、维修管理科学化的养护维修理念,最后从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维修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维修手段、积极推进运营维护智能化等四个方面展望铁路工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日趋完善。介绍2019年8月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价标准》(T/CAMET 02001—2019)(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编号T/CABEE 002—2019)的编制背景、特点与应用情况。此标准在深入调研中国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特点及绿色交通建筑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场地、交通、能源、水、材料、站内环境、运营7类指标的绿色轨道交通车站评价体系,提出绿色车站建设的7大特点:车站概念的外延、交通效能的提升、城市空间协同、土地节约利用、能源精细化管理、站内环境优化、信息化运营管理,为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提供指导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Excel表格函数和统计功能,针对客运专线动车组开行方案,计算出动车组运用套数及车站驻勤车数,并统计出动车组平均日车公里数。本计算方法模拟动车组运用周转过程,突破传统简单化、平均化计算方式的局限性,实现动车组运行交路接续、套跑的逻辑判断和计算以及动车组配属统计,提高计算准确性,减轻计算工作量,对于确定动车段(所)的规模,具有指导意义。动态调整相关参数,优化动车组运营参数,减少动车组配属,缩小动车段(所)规模,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贵广铁路(贵阳—广州)北江特大桥主墩桩基础采用直径3.0 m钻孔灌注桩,不仅桩径大,嵌岩最大厚度接近100 m,成孔深度超过120 m,还具有质量要求高,施工风险大,工期紧等特点。根据工程特点,介绍了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平台及栈桥搭设,成孔设备的配置及成孔技术,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内容,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研究,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全局和宏观视野层面,综合国家城镇化进程、社会汽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容量、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承担出行比数据、中国特大型及大型城市的城轨交通规划和建设等多方面情况,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阐述中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社会内在需求和环境背景;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当代的前沿技术、城轨交通各种制式的适应性、行业技术发展以及地方财政和投融资模式等各种因素,深入分析中国城轨交通未来5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预估未来5年中国城轨交通发展的十大趋势,即:规模扩大化、发展差异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行业标准化、系统智能化、技术自主化、资金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地位战略化,并提出对策和策略,为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城轨交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