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电气化铁路直供全并联方式通过在供电臂上下行接触网之间设置并联点使得牵引网电流分布更加均衡,从而全面提高供电质量,特别适用于单向负荷性质的山区长大坡道电气化铁路.目前多采用在供电臂中部设置并联点的方案,但尚未见到并联点设置方案的分析结果.本文从单个列车电流在直供全并联供电臂中的电流分布出发,对供电臂各处及并联点处的载流能...  相似文献   

2.
李鹏 《机车电传动》2020,(1):98-101,107
新一代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供电柜,首次采用二电平PWM整流器输出DC 600 V为客车供电。由于负载前端串联EMI滤波器,在负载投入时供电柜的滤波电感和EMI电容发生振荡,引起输出电压振荡。文章为抑制输出电压振荡,对输出端并联RC吸收电路和滤波电感并联RC两种方案分别进行讨论和验证,通过对主电路结构分析,认为滤波电感并联吸收电阻方案为最优。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负荷特点入手,针对山区电气化铁路的特点,提出采用直供全并联供电方式解决200km/h及以上客货共线山区电气化铁路供电难题,并从载流能力、牵引网电能损耗、牵引网电压损失等3个方面对全并联供电应用到山区电气化铁路中的供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山区大坡道线路上,采用直供全并联供电方式供电能力基本同AT供电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高速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状况下需要较大牵引功率,同时减小线路损耗、提高可靠性,通常采用牵引变流器双端并联供电模式为磁悬浮列车提供牵引动力。基于仿真分析,通过建立双端供电模式下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供电模型,研究双端供电电缆环流形成机理,分析不同牵引变流器输出电流幅值、频率、相位及不同线路参数下双端供电环流特性。结果表明:变流器双端并联供电模式下馈线电缆环流主要由变流器输出相位错相及馈线电缆参数变化引起,环流大小与线路电感值成反比,当馈线电缆较短时,可通过在牵引变流器输出侧串联输出电抗器,减少馈线电缆环流。以上结论可为高速磁悬浮双端供电模式下环流抑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高速动车组项目为背景,研究和实现了辅助变流器并联系统的控制策略。利用PQ下垂法,通过计算各辅助变流器的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其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下垂特性控制,以实现无互联线的辅助变流器并联。从高速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联满功率地面组合试验结果来看,该并联系统运行稳定,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渝利线是客货共线山区电气化铁路,大牵引负荷是影响该铁路供电系统载流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解决山区铁路供电需求,通过采用带加强线全并联的直接供电方式,研究提出了与该供电方式相适应的接触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机车大功率负载控制电源柜的需求,提出了数字化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技术,采取平均电流型的自动均流法,降低了模块的电应力和热应力,增强了系统的冗余性,解决了电源模块间均流的问题,保证电源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文章运用Matlab/Simulink模拟硬件电路,采用平均电流均流控制技术,搭建了四个电源模块并联输出的均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地铁35 kV环网过流保护的时间级差按0.30s配置,无法保证过流保护的选择性.提出通过缩减过流级差配合时间的方案,来解决地铁35 kV供电分区过流保护的选择性问题,同时分析了一个供电分区内变电所设置数量对投资的影响.在不改变主变电所过流时间配合的情况下,正线变电所过流时间级差配合为0.25 s或0.20s,且一个供电分区内变电所设置数量不超过4座为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辅助逆变器的中压供电模式、并联供电模式及各自的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分散并联和集中并联2种并联供电方式的原理、并联过程及故障检测方法。综合来看,并联供电控制难度大些,而生产和维护难度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平均电流均流法(ACSS)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有3个控制环的逆变器模块组成,这3个控制环分别为内部电流反馈环、电压反馈环及外部均流环。引入一种扰动源代替逆变器并联时的电流不平衡因素,建立一种新的逆变器模型,实现负载均分。理论分析证明该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好,冗余性强,输出电压精度高。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方案可行,具有较好的均流精度,电气性能指标优于单逆变模块。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及接触网故障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除在供电臂末端实现常规并联外,还在供电臂中间进行并联,直接供电方式设置并联点,通过网上开关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AT供电方式在AT所设置并联开关,实现接触网并联供电。对客运专线接触网采用并联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及分区所、AT所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的接触网故障的判定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辅助变流器是动车组的重要部件,为整车的交流负载供电。其中,牵引系统冷却风机、空调等是十分重要的负载代表,或与动车组的安全性相关,或与乘客舒适度密切相连,因此辅助变流器的供电可靠性十分重要。冗余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主流的动车组都采用了并联冗余方案。当辅助变流器采用并联冗余方案时,需先完成各个辅助变流器并联组网,而后才能为负载供电,即组网控制策略,是辅助变流器并联冗余方案可靠工作的前提。文章针对并联组网控制问题,分析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的组网控制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步软启动组网控制策略,首先从理论角度详细分析了控制策略的原理,然后分别通过MATLAB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在各种组网工况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终说明提出的组网控制策略解决了输出电压幅值软启动过程中的并联组网难题,实现了辅助变流器并联在网络正常工况和紧急牵引工况下均可快速可靠完成组网,相对于一般组网控制逻辑,组网时间可至少缩短50%。  相似文献   

13.
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时变电所出口处的测量阻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结合接触网实际参数,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给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各种短路、断线接地故障的测量阻抗—距离特性曲线;最后针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供电臂以负荷开关进行并联的接线形式,给出供电臂保护配置方案,以期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馈线保护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动车组辅助电源在线冗余供电方式的特点,研究辅助电源控制方法,并对辅助电源并联运行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提出用1个辅助供电单元作为主控单元对电压进行控制,以保证母线电压的稳定;其他供电单元则通过网络得到主控单元给出的电压值,以保证所有供电单元输出的电压幅值一致;采用频率下垂控制方式对相位进行控制。按照提出的控制方法建立逆变电源并联运行仿真模型,采用层次化结构和自顶向下的方法,对逆变电源并联运行的并网和负载变化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简洁、合理,能够满足实际车载辅助电源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永磁发电机的变速变载运行模式及其与发动机输出特性的匹配。永磁发电机.发动机组采用全波整流输出,通过调节工作转速调节电功率输出;与动力电池并联组成车栽供电系统,以电池端电压为参量,采用优化策略,高效率地为驱动电机系统供电,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和降低燃油消耗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常规的复线AT牵引网结线方式为上下行并联供电。所谓上下行反相供电,是指上下行线馈线供电电压有180。相位差,即上行T线与下行F线并联,而上行F线则与下行T线并联。这种供电方式对AT牵引网技术经济指标可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反相供电的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针对25型双供电客车的电气功能缺失问题,研制了AC 220 V/DC 48 V全自动开关式整流器.该整流器采用了3+1冗余并联设计,自动均流,具有功率大、体积小、安全可靠、智能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进行了分析,得出逆变器输出滤波电感上流过大量的谐波电流,导致滤波电感上的压降较大,从而输出滤波器造成的逆变器的容量损失不可忽略的结论,并根据这个结论得出了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设计原则,给出了输出滤波器参数优化设计的步骤,结合某工程实例设计了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  相似文献   

19.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的方案,分析了整个方案所采用的故障测距原理、原理所需信息量的提取及传输、故障启动原理、数据同步方法、数据处理算法、软硬件结构,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邢晓乾 《电气化铁道》2018,(2):20-23,29
基于平行多导线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加强线对牵引网短路阻抗、接触网载流能力以及牵引网电压水平的作用,得出了加强线与接触网不同的并联距离对牵引供电能力产生影响的结论,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