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中小型水利水电站沉沙池为研究对象,在准静水沉降法基础上,选取了危害泥沙粒径、紊动修正系数、泥沙沉降率、泥沙淤积物干密度的合理值,提出了无泥沙资料的沉沙池冲洗计算方法。危害泥沙粒径根据沉沙池额定水头、多年平均含沙量、工程规模、水轮机材料的耐磨性能及加工制造水平选取,紊动修正系数按泥沙实际运动规律选取,泥沙沉降率根据水工设计手册选取,泥沙淤积物干密度结合国内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及运行实践选取。以麻子河一级水电站为例进行计算,计算表明:无泥沙资料的沉沙池冲洗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一致。水电站10年来的实际运行效果显示:基于该方法的中小型水电站沉沙池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粘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颗粒粒径、盐度、含沙量、温度、电解质、水文条件,等等.其中电解质是较重要、较复杂的因素.通过静水沉降实验,得出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曲线关系,实验分析皂土在15‰~20‰的电解质浓度中絮凝程度最大;与阳离子种类有关表现在各种离子的水化半径不同,导致在电解质溶液中絮凝程度的不同;还与离子的价态有关,絮凝的程度随着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交汇区混合流运动方程,分析并提出了双场交汇计算的耦合模型,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方法、交汇区流变关系和泥沙沉降关系.通过计算表明,该三维耦合计算模型能与实测资料相吻合,并能详细刻画交汇区泥沙浓度分布规律及主河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交汇区混合流运动方程,分析并提出了双场交汇计算的耦合模型,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方法、交汇区流变关系和泥沙沉降关系.通过计算表明,该三维耦合计算模型能与实测资料相吻合,并能详细刻画交汇区泥沙浓度分布规律及主河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多头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对泥沙浓度、冲击角和材料种类性质的变化敏感,对磨损时间不敏感,有良好的实验灵敏度,对材料的适用面宽.推荐实验参数为泥沙的质量分数70%、磨损面冲击角30°、磨损时间60 min,采用中砂.研究证明,该试验机能模拟疏浚工况,已成功应用在挖泥船泥泵壳和绞刀片耐磨材料的磨损试验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余高速公路实验路段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活动对土基沉降影响显著,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地下水显著下落的时段增强碾压,加速桥头土基沉降,进而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对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区河流枯水卵石急滩的泥沙输移特点,通过对斜坡上卵砾石的实验现象观察和理论分析,发现卵砾石边坡坡脚处的泥沙首先起动。根据卵砾石边坡坡脚泥沙的受力状态,采用滚动模式进行理论推导,考虑了底部流速、阻力系数、卵砾石水下重力及其附加重力的影响,推导出了卵砾石边坡坡脚泥沙的起动流速公式,该公式与边坡坡度有关。通过水槽试验,拟合出卵砾石边坡坡脚泥沙的起动公式,并与沙莫夫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桥头跳车防治技术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和对长余高速公路实验路段的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地下水活动对堆载预压土基沉降影响显著,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地下水下降时段路堤下土基产生负压区的观点,进而提出在该时段增强碾压,加速桥头土基沉降,进而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冲淤管道装置系统是修建于港池池底,主要适用于顺岸式码头泥沙处理的清淤系统。该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管道上顺次排布的喷嘴,冲淤管道,管路系统和动力设施。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着重探讨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即喷嘴的结构设计,管道最优参数选择,并着重对冲淤管道冲淤的可行性和冲淤能力进行分析,也对该冲淤管道装置的实际应用和布局进行介绍。池底冲淤管道装置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河道本身运移能力进行清淤工作。该清淤技术可作为解决顺岸式码头港池和其它特定区域泥沙淤积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激光光斑中心精确定位是铁路路基表面沉降视觉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关系沉降测量的精度.分析了铁路路基表面沉降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结合激光光斑图像的特点,在以光斑轮廓邻域的灰度分布进行曲面建模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曲面拟合的光斑亚像素中心定位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光斑中心定位精度优于常用的基于重心灰度分布曲线拟合法,定位精度高且鲁棒性好,达到了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路堤下涵洞的沉降特性,对某路堤下涵洞的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出涵洞断面的沉降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吻合较好.涵洞基础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的影响最大,当弹性模屠从40 MPa降至5 MPa时,涵顶沉降值增大4.39倍,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不敏感.回填土和地基土的泊松比对涵顶沉降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桩帽的存在,PTC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与一般的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解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掌握其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将对其设计优化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路基稳定性实质上包括竖向变形和侧向变形,过大的侧向变形会引起附加沉降,同时对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碎石垫层处治、强夯碎石垫层处治等不同地基处治方式的断面沉降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侧向位移观测数据.发现因侧向位移产生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0%。  相似文献   

14.
高填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与压实控制技术的研究发现,路面结构之所以出现早期破坏,是由于高填路堤非均匀沉降诱使刚性基层、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弯拉效应,出现附加弯拉破坏应力的结果,由此加剧了路面结构的疲劳破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徐济高速公路丰县二标粉喷桩加固地基,在筑堤期间对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变化规律,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西林河大桥桥头引道沉降防治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技术 ,是从真空、堆载预压方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软基处理技术 .笔者在对以往计算方法和几条高速公路真空预压软基处理试验工程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的实用设计方法 ,对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瑞 《山西交通科技》2013,(1):39-40,52
结合黄土的特性,选择预建高速公路的典型黄土,通过室内试验方法确定黄土的物理指标。通过黄土击实试验确定了该试样的最佳含水量为14.3%,与之相应的最大干密度为1.918 g/cm3。最后选择冲击式压路机在试压路段进行碾压,通过试验数据可知,在冲击压实达到40遍时,地面层20 cm的黄土的压实度能达到97.8%,黄土地基的总沉降量达到25.12 cm,且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槽试验,对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资料进行拟合处理,推导其起动流速公式,为泥沙模型试验泥沙起动流速比尺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槽试验,对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资料进行拟合处理,推导其起动流速公式,为泥沙模型试验泥沙起动流速比尺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