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鹰  高嵬  赵淑琴 《船电技术》2013,33(1):25-27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已经在各类电力电子装置中得到普遍应用,可以实现对PID参数的最佳调整。目前该控制方法已应用于Buck和Boost直流变换器上,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以Sepi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应用于此型变换器上,通过对整定规则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进而得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中全桥直流变换器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经典控制系统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全桥直流变换器的RBF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法和步骤,并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全桥直流变换器输出电压的控制方面,RBF神经网络控制与经典PID控制相比优势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Buck电路只能实现单极性输出,而对于一些需要双极性输出的场合如直流电机励磁控制器等,则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基于H桥的DC-DC变换器在保证与Buck电路相同输出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双极性输出。分析了基于H桥的DC-DC变换器基本结构,探讨了其基本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开环控制下输出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H桥的DC-DC变换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标准,需要在Buck变换器中加入共模滤波器。在某些场合,输出侧的电磁干扰也是需要测试的,因此也需要在Buck变换器输出端接入共模滤波器。论文分析了Buck变换器产生共模电流的机理,得到了共模电流的传导路径,对比了在输入端接共模滤波器和输入输出都接共模滤波的情况下的共模电流干扰,发现后者的共模电流干扰异常。仿真结果也表明输入输出都接共模滤波情况下共模电流非常大,应尽可能采用带隔离型的Buck变换器。  相似文献   

5.
徐林  戴伟  耿攀  杨文铁 《船电技术》2021,41(1):11-15
Buck类变换器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包括单电压闭环控制以及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相较于单电压闭环控制,基于输出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式具有稳态性能好、动态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本文从阻抗的角度揭示闭环控制对Buck类变换器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机理,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抗分析...  相似文献   

6.
梁雅阁  殷浩  沈明星 《船电技术》2012,(Z1):67-72,75
针对常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冲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滑模控制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方案。该系统用模糊滑模控制器取代常规直接转矩系统中磁链、转矩的滞环控制器,并用空间矢量脉宽技术实现系统控制。利用MATLAB建立其离散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明显的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改善控制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ABS(汽车防抱死系统)作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轮胎模型、制动器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然后运用模型控制器对汽车ABS系统进行了模糊控制;最后,结合预测控制理论,建立了汽车ABS的模糊预测控制模型,实现了对汽车ABS的优化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柴油机驱动的船舶可调桨推进系统,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建立与其适应的船桨系统、柴油机系统、调速控制系统和螺距控制系统的运动模型。同时运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理论,在Matlab仿真平台上设计可调桨螺距的模糊PID控制器,调试运行使之与可调桨动力性能相匹配,得到相应螺距偏差、偏差变化率和螺距控制输出量隶属度数据。通过仿真过程离线计算得到模糊控制器输出控制量查询表,从而设计完成可调桨螺距的模糊PID控制器。针对可调桨螺距控制,给定车钟指令信号和脉冲干扰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模糊PID控制器能有效避免可调桨控制跳动问题,且其控制速度、精度和灵敏度较传统PID控制器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Buck变换器并联是工程上常用的增加电源容量的方法,采用在并联Buck变换电路中增加电感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有两种方式,一是电感加在各Buck模块内部,二是电感加在主电路上。本文对并联Buck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以及仿真研究,仿真试验验证了两种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实现模块均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柴油机驱动的船舶可调桨推进系统,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建立与其适应的船桨系统、柴油机系统、调速控制系统和螺距控制系统的运动模型.同时运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理论,在Matlab仿真平台上设计可调桨螺距的模糊PID控制器,调试运行使之与可调桨动力性能相匹配,得到相应螺距偏差、偏差变化率和螺距控制输出量隶属度数据.通过仿真过程离线计算得到模糊控制器输出控制量查询表,从而设计完成可调桨螺距的模糊PID控制器.针对可调桨螺距控制,给定车钟指令信号和脉冲干扰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模糊PID控制器能有效避免可调桨控制跳动问题,且其控制速度、精度和灵敏度较传统PID控制器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舰载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位置控制器设计了模糊自整定PID+输入前馈控制等四种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整定PID+输入前馈控制可获得更优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将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运用于船舶航向系统,仿真对象采用船舶操纵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与模糊控制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BLDCM)调速系统的特点,在分析BLDCM(Brushless DC Motor)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FNNC(Fuzzy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和改进在线学习算法,将其应用到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较传统PID控制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舰船航速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军  谢成祥 《船舶工程》1999,(6):13-15,23
研究并建立了舰船航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到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舰船航速模糊控制新方法。该方法较常规的模糊控制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控制的潜器悬停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潜器水下悬停是一个非线性过程,随潜器状态及航行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简要论述了潜器水下悬停的概念及对潜器的意义,研究分析了潜器水下悬停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干扰力数学模型,将模糊控制技术引入潜器水下悬停控制过程中,通过仿真与传统的控制方式比较证明模糊控制具有的控制优势。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热学的有关理论,对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动态热力数学模型,并将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PID控制引入到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中,以实现对对象进行在线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PID自适应控制比传统的PID控制的控制性能更好,而且前者具备适应控制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当主机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仍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丛望  米芳芳 《船电技术》2008,28(1):39-42
基于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电感模型,在 MATLAB7.2/Simulink 环境下,建立了四相(8/6 极)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单纯采用 PID 控制或简单的 PD 模糊控制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性能.采用模糊 PID 复合控制,可以充分利用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的优点,最终达到提高 SR 电机调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琪  邹俊杰 《武汉造船》2009,(3):99-102
为提高主机燃油的粘度控制,保证船舶动力性能,为燃油粘度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粘度控制器并在Simulink平台上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Fuzzy-PID控制算法的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系统各项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