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子夹层阻尼减振钢板具有优越的隔吸声及阻尼减振性能,它利用了夹层材料的粘弹性特征来实现对噪声及振动的阻尼作用。该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NVH性能,还有降低质量,减少能源消耗的作用。其应用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增长有限。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板材的宏观力学性能、夹心层强度和阻尼性能,以及零部件的模态分析、频率阻尼及隔声性能。模态分析证实频响函数大于60 Hz以上的幅值明显减小;在1 600 Hz中心频率段,隔声量提高1 d B;在2 000 Hz中心频率段隔声量可提高10 db。高分子夹层阻尼减振钢板显示了良好隔吸声性能,未来将作为优良的NVH材料广泛在汽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沥青阻尼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林 《汽车技术》2003,(12):34-36,39
沥青阻尼材料(产品)作为车身附件的减振降噪零件,已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沥青阻尼材料并对其进行自由层阻尼处理,以提高其结构因子η值,可达到减振降噪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沥青阻尼材料来满足汽车各部位零件的不同性能要求,是阻尼材料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详细介绍了沥青阻尼材料的阻尼原理、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尼减振技术是解决车内噪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几种车用减振降噪阻尼材料的组成、作用、机理、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智能阻尼材料及其结构,包括智能阻尼材料的种类和特点、智能结构的基本逻辑构思等,并指出研发宽温域、高性能、智能化的阻尼材料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抑制制动器振动噪声的阻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芳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3,25(3):264-268
针对在盘式制动器制动块底板上粘贴一层阻尼层(Insulating Shim)的阻尼处理方法,首先指出制动块底板上阻尼层的减振机制在于粘弹性材料在接触面间表现出的摩擦作用,尤其取决于材料本身的迟滞效应。然后.定量分析了阻尼层对制动器噪声的抑制效果;利用能量等效原理将接触摩擦转换成系统中粘性阻尼后进行特征分析.考察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薄板阻尼样件减振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对钢板、普通阻尼材料和约束阻尼材料进行台架测试,并采用半功率带宽方法计算、对比不同材料的损耗因子参数来评价材料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约束阻尼材料在0 500 Hz范围内的减振性能优于普通阻尼材料的减振性能;提出了根据模态应变能分析布置阻尼材料的方法,通过在车身板件振动能量集中区域布置阻尼材料,达到车身NVH性能前期设计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减振强化板具有拉伸强度高、弹性系数大、刚度佳和吸收冲击能量大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文章综合分析了E玻璃纤维体积分数与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减振强化板阻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大纤维铺层角度和降低玻璃纤维体积分数,可以增强复合材料减振强化板的阻尼能力.  相似文献   

7.
阻尼沥青路面降噪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阻尼路面的减振性能,通过轮胎振动衰减实验,分析轮胎/路面试件系统的阻尼系数,三种材料AC试件、阻尼路面试件、水泥板试件,其中轮胎/阻尼路面试件系统的阻尼最大;通过整车激振实验,分析振动系统中力传递的特性。根据轮胎不同位置处以及车体的振动加速度频普,比较AC试件、阻尼路面试件两种材料的振动传递特性,认为阻尼路面材料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阻尼系数是衡量阻尼材料减振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工程上选择阻尼材料的主要依据.测定阻尼材料的阻尼系数,就是用工程的方法测定阻尼材料的滞后角.介绍了有关的测试原理及悬臂梁法、自由梁法、自由衰减法和阻抗法等常用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车内噪声控制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客车车内噪声产生机理入手,阐述在客车结构设计中综合运用吸声、隔声和阻尼减振技术控制车内噪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汽车乘坐室简化为一封闭的矩形空腔,搭建了一个在作为矩形空腔的一个面的弹性智能板上装有压电分流阻尼装置的振动控制实验模型。针对弹性板第1阶模态,以压电元件存储电能最大化为目标,对压电元件粘贴位置进行了布局优化。为模拟车内噪声的不同来源和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了力锤、扬声器和激振器3种激励下压电分流阻尼的减振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控制后在1阶模态频率处的智能板频响函数幅值和空腔内声压幅值均有降低。本研究为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