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aaS是以需求为导向将交通作为服务向用户提供的新的出行理念.该文将MaaS理念与公众旅游出行的需求融合,在以城市景区为旅游目的地情况下,将公众出行关注点对应为交通服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能力可通过可达性,交通运行特性和信息服务特性描述,通过AHP方法能形成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对交通服务能力量化.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典型景区南锣鼓巷进行了交通服务能力计算.该方法能对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水平进行量化,为用户选择旅游目的地及城市管理者改善交通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单向交通环境及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单向交通的优缺点,研究单向交通对城市环境与能源消耗的影响。对单向交通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提出量化标准,分析单向交通组织引起的汽车尾气排放、燃油消耗以及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环境影响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视觉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与计算,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按照信息量含义的不同进行分层,建立了基于视觉信息层级模型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提取分析数据,对信息量计算中的参数进行计算与标定,得出信息量计算模型,并以行驶速度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评价参数,求出速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信息量阈值,建立基于视觉信息量计算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速度与信息量之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2达到0.9356,只需采集城市道路驾驶人视觉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可得出图像信息量,根据关系式和道路限速可得出信息量阈值,对比分析进行交通环境评价.该方法仅需采集驾驶人视觉图像即可完成评价,方便快捷、结果准确,但在软件处理图像信息量上尚未达到智能分析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4.
交通影响分析中基于时间的交通影响范围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ImpactAnalysis,简称TIA)已成为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建设项目审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交通影响范围的量化是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采取主观方法,本文选取出行时间作为综合评价交通影响范围指标,通过道路时间路阻函数,结合实例论述了基于时间的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T TIA,并对交通规划软件TRIPS实现该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评价主观分析多、定量少的问题,为综合量化评价比选方案状况,建立了三维度多指标的山区公路路线评价体系,并将Entropy法与FAHP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路线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定西市某公路K线和A线2个方案进行评价,计算各方案综合权重下的得分,得到了贴近工程实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受益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ITS效益评价基于车辆所有者经济效益不同,给出了基于居民出行方式分担比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效益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车辆运输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CO2排放环境等成本节约效益,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总效益.在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计算中,考虑收入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目的人工时间成本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采用有无对比法,提出了因交通方式转移而产生的车俩运输成本、CO2排放环境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以武汉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给出了影响范围与主要参数取用方法,进行了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实证研究.解决了交通大数据平台效益分析定量化的问题,为交通平台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信息化服务成为了智能交通领域又一热点。基于浮动车(floating car data FCD)和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的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对交通信息数据源、数据处理及信息解码分发至终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核心算法。该系统通过采集处理、多源数据信息融合、信息发布和信息终端软件开发,采用TPEG(transportprotocol experts group)信息编码技术,编码成二进制码流文件,并传输给DAB数字服务器进行信息分发,进而将交通信息实时传输到移动终端,为出行者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交通状态评价方法能够为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可量化的实时路网信息,为动态引导交通流、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依据。受限于交通路网的时变性和评价过程的主观性,目前传统评价方法的精度时常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动态获取路网信息优势,提出一种利用车路信息融合的实时交通状态评价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网联汽车与路侧终端间的无线交互方式,并确定数据协议以保证实时车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从实时数据中选取平均通过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怠时间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应用多算子对计算的一级评价结果构成二级交通状态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同时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建立适用于各级道路参数的可变隶属度规则,从而融合动态车辆数据与静态路段参数,计算得出交通状态评价结果与评分;最后,由网联汽车、车载终端、路侧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实际协同测试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所得到的路段实时交通状态评价得分与对应的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准确体现城市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状态特点。该评价方法运用信息融合方法提高了交通状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与客观性,同时为车路协同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诱导,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公交换乘枢纽换乘量的生成特点和影响交通换乘量的主要组成因素,研究发现交通换乘量具有“小样本、贫信息”的灰色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软计算的换乘需求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灰色系统原理建立灰色神经网络系统预测模型,通过采用遗传算法改进神经网络的性能,提高系统预测的精度.以兰州市市区公共交通枢纽规划为例,结合实际的道路交通调查数据,运用该方法对提出的交通枢纽方案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能有效地改善预测精度;运用GA-GNN模型求解道路交通中的非线性问题对提高决策水平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宇  林雨 《中外公路》2012,32(5):273-276
为确定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范围,采用饱和度指标评价建设项目周围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通过计算建设项目开发前后周围信号交叉口的饱和度,将建设项目周围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下降一个等级作为交通影响阈值,利用此阈值将信号交叉口连线作为边界确定交通影响范围.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是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比较几种不同的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针对大型体育建设项目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的特点。提出了以拟建设项目周围的主要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下降一个等级为阈值,将这些交叉口所围合而成的区域作为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并结合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简单、科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张震 《时代汽车》2022,(1):197-198
随着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车辆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车联网能够将司机、乘客、行人、道路、车辆与调度员之间的信息进行联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数据网络,实时监控城市道路交通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新型出行方式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相似文献   

13.
利用AHP法引入服务水平的综合交通阻抗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盈盈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3):115-117,125
针对交通阻抗函数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对诸如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及交通运输方式的服务水平等影响交通阻抗因素的分析,在充分利用了美国联邦公路局的BPR函数和Davidson阻抗函数的优点的同时,针对这两个函数中同时存在的没有把服务水平作为函数变量的这一不足,重点把服务水平这一影响因素融入到阻抗模型中。在服务水平的分析研究上,从安全性、舒适度和便利度3个层面进行剖析,利用两两比较法、专家评判法和AHP法对服务水平进行量化,使定性参数定量化。然后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新的交通阻抗函数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联网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匮乏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交通信息服务不完善的原因。根据ITS系统框架,提出适用于我国联网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框架,论述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实现条件,提出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分阶段建设目标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确定一种适合我国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和划分标准,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在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内在相关性分析的前提下,从理论上确定了评价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把对非机动车道的评价也考虑进来,对该典型交叉口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ETC车道数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潘红  路小波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120-123,150
介绍了收费站仿真模型的主要模块,讨论了仿真程序的总体框架及数据结构,介绍了关键类的主要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ETC收费站仿真程序。选择沪宁高速公路无锡东收费站作为仿真对象,对其交通流特性做了调查和分析。利用仿真程序EISP对1条、2条和3条ETC专用车道情况下的收费站平均延误进行仿真,绘制出低、中、高三个代表性交通量下的ETC车道数对收费站整体服务水平的影响图,分析了ETC车道数和收费站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最适当的ETC车道配置数量,为ETC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交通管理专网服务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交通管理信息微服务技术,整合现有各专网业务系统,构建专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基于专网的交通管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的信息服务,验证了专网综合应用服务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定 《隧道建设》2007,27(1):37-40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主要从隧道交通安全、功能服务、防灾救灾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考虑,具体由标志和标线、交通监控设施、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报警、消防与避难设施、供配电设施和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与设施等组成,介绍了设计的指导思想,解释了各内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建成投产后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量不可避免地与外界交通互相干扰,产生矛盾问题。该文对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量进行预测计算,在调查周边交通条件及交通量的基础上对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交通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薛军 《公路》2007,(11):158-162
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标准论证存在的问题,结合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系统地论述了技术标准选择的原则、方法与研究思路;详细地讨论了如何确定适宜的公路技术标准,包括公路等级选用、车道数确定、设计速度选用;提出了基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技术标准分析与评价方法。应用国道324线碧冈至潮州港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实际工程背景,具体验证了应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评价技术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