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合理评估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公平性,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空 间剥夺问题.在构建公共交通空间剥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PSS 对指标体系进 行因子分析;基于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公共交通的空间剥夺特征,并以昆明市呈贡新区为 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区域剥夺补偿原理,提出了公共交通资源的均衡配置策略.结果表 明,呈贡新区的公共交通空间剥夺总体呈现“多核心+局部放射”的空间形态,公共交通的 空间剥夺因子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服务因子和公交线网覆盖率因子,建立的公共交通空间 剥夺综合指数模型能够获取各交通小区的公共交通空间剥夺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摩托车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内一些城市对摩托车的发展采取了限制措施。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分析“禁摩”后摩托车交通量向其他方式的转移和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研究“禁摩”后交通方式转型期的特点。从公共交通、摩托车出行、货运交通和出租汽车交通等方面分析“禁摩”后交通配套措施存在的不足。结合“禁摩”后交通方式转型期的特点和配套措施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对策和措施建议,包括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公共交通、出租车服务水平和合理设置摩托车停车场等。本研究为广州市有关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活动空间能够反映居民受到的时空制约以及移动自由度,对分析居民出行行为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强调时间维度对个体活动空间的重要塑造作用,引入活动持续时间作为权重因子,构建了活动空间的时空重心测度模型,提出“偏移度”“扩展度”两个概念来量化个体活动空间,并与传统空间中心测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昆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活动空间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共同决定,当存在出行距离大于4 km以上,偏移度对空间测度的修正程度约为5%~15%,时间要素对活动空间的影响程度变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不合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公交分担率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新模式。本文通过对“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新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新模式理论研究的框架结构体系,包括新模式的适应性分析、客流分析、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研究、公交站点及换乘节点布局方法研究、信号优先控制与智能调度优化方法研究等。最后探讨了新模式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改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质量以满足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和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首先,基于乌鲁木齐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模型架构与计算方法;其次,根据权重赋值信息的来源和分析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乌鲁木齐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模型赋权方法;最后,构造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6.
“交通7+1论坛”第十九次会议的主题为“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小、污染少的特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会议分别介绍了北京市奥运后交通发展的情况和措施,上海市针对世博会交通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广州市应对亚运会召开的一些交通做法;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对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意义;分析了小汽车交通、绿色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互相影响和制约关系;提出了应该把城市交通作为系统工程,从城市规划与布局开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铁路运输业的改革促使市郊铁路逐渐向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 将市郊铁路引入城市公交体系的目的,是使其成为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通勤方式,确保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 本文以北京市郊铁路沿线居民出行SP和RP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出行行为分析,建立三种模型:基于RP数据的模型,基于SP数据的模型及RP/SP联合数据模型;对比三者计算和检验结果,可知RP/SP联合数据模型利用了RP数据的可靠性,修正了SP数据的偏差,更加可靠有效;结果也证明降低票价的政策可显著提高市郊铁路分担率.  相似文献   

8.
民用航空网络是航空运输的重要载体.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状态决定着民用航空的根本运行效率.本文以中国民用航空网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心-外围理论,对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整体结构布局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民用航空网络存在典型的中心-外围模式,中心节点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外围节点对中心节点存在距离依赖,且对北京节点的距离依赖最强.中心节点的正影响距离约在500–555 km范围处,其整体影响距离呈现“∽型”变动趋势,可以看作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脊背”.同时,地区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总人口数量均对节点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地理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节点发展存在负影响.各节点发展程度还随着年份的递增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价“禁摩”对居民出行时间成本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为例进行研究.通过结合广州市历次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了广州居民出行的特征及有关参数,并利用意愿调查和历史趋势法确定了实施“禁摩”与不实施“禁摩”两种情形下“禁摩”范围内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比例;在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及收入情况等因素后,构建了“禁摩”对居民出行时间成本的对比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禁摩”政策会增加居民出行时间成本,其中总体成本增加3.01%,被限制的群体成本增加53.47%.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本文在定义城市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强调其对维系城市交通系统的能动性特征. 以“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发展可持续化”为原则,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测度指标体系,构造基于模糊界定与五级标度法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综合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实例. 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基于模糊界定与五级标度法的城市生态交通综合测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并能体现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公交乘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市某公交线路为例进行服务质量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改进SERVQUAL模型计算乘客感知值与期望值,进行公交服务质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线路乘客感知值均低于期望值,移情性、保证性、可靠性、可感知性、反应性、方便性等6个维度的差距依次减小,并且计算得出的总体感知服务质量值与公交服务质量总体评价均值相当,对于改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交运行准点率是评价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分析多水平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按照公交线路分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阴市运营中的公交车作为样本,以公交车个体为观察单位,充分考虑研究数据的层次结构特征,采用多水平模型建模分析公交站间准点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证明多水平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影响公交站间准点率的因素,不同因素对准点率的影响大小以及影响因素间的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空间结构多情景假设下的交通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在空间规划上长期坚持多中心结构,但在土地资源紧张和机动化交通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其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深圳市空间发展趋势开展多情景假设下的交通评估。在探讨快速轨道交通对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单中心极化发展和多中心均衡发展两种空间结构情景,以及有无快速轨道交通两种交通方案。从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环保低碳、以人为本、关键走廊交通需求四个方面选取交通评估指标,定量化评估四种情景对应的交通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快速轨道交通的影响,而快速轨道交通主导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深圳市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共识。面对大都市圈集聚发展、近中期通勤圈可能继续外扩等发展前景,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点围绕缩短出行时间和提高覆盖率等时空组织要求。进而通过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耦合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促进轨道交通轴带功能集聚。最后,强调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衔接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主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考虑乘客“情感价值”变量影响的公交忠诚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乘客公交使用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取相关影响因素,用于把握乘客的需求心理和公交服务改善诉求.依托厦门市公交意愿调查数据,模型结果证实,除商品消费本身产生的效用价值外,乘客在长期使用公交方式出行时产生的情感依赖同样会对公交服务价值的感知产生影响.模型指标得分结果表明,乘客对公交服务总体水平的满意度较低,但受制于其他因素,乘客不得不继续依赖公交出行的意愿依旧强烈.相关显变量得分显示,“站台设施和候车环境”“车辆运行平稳性”“车辆行驶速度”“行车安全与司机驾驶习惯”等服务内容是公交服务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城市连绵地区构建与之适应的轨道交通系统,关键在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层级,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出行需求,应对出行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城镇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并探讨与之对应的城际出行、城郊出行、城市内部出行活动特征。提出构建差异化的轨道交通层级,即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重点探讨各个层级轨道交通的构成、作用、线路技术特征等,以及不同层级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亟须探索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在分析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空间基础、系统互动演化过程及演化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单系统演化和耦合演化模型进行推演,建立城市中心体系耦合演化模型,揭示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最后,提出基于土地与交通协调的双系统耦合规划技术路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客运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是进行乘客满意度测评。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构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从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安全、服务环境等4个方面确立了指标体系,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对某城市地铁的调查,测得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并深入分析了每一指标的影响力。最后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安全性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各指标内涵的解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评价结果.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层次分析法对公交安全的评价是科学、合理、公正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影响各个社会群体获得其他发展资源的机会.目前,中国仍然缺乏评价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空间配置社会公平绩效的有效方法.基于社会公平理念,以201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和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对轨道交通网络分布和常住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进行社会公平绩效的总体评价.其次,采用区位熵的方法进行社会公平绩效的空间分析.研究表明:人均享有轨道交通网络资源水平的空间差异由多种原因造成,这也显示出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布中应用社会公平概念的复杂性;在土地使用规划中强调混合功能和职住平衡是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的重要策略.最后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方法可用于同一城市的历时性比较和不同城市的共时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