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传统的连通可靠度分析只适用于极端情况下的路网状态评价,而基于连通可靠度的关键节 点、关键路段的识别,能够分析常规条件下的城市网络可靠性。以乌鲁木齐城市路网为研究对 象,采用路网效能和路网效率为评价指标,辨识路网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路段,并对所有节点和路 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路网中起重要作用的节点或路段只占总体的很小部分, 而其余大部分对路网的影响是较小且相似的;由于老城区路网发展已近饱和,关键节点多集中在 此区域;城西开发区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该地区的关键点段,以防止出 现潜在的拥堵状况;关键路段中,除河滩路之外,其余多数为东西走向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路网可靠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客观反映城市路网可靠性,在分析城市路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将OD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分析了主通路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引入OD对连通度对主通路可靠性进行修正,推导了整个路网可靠性计算公式。而且研究了主通路上节点个数对路网可靠性的影响,讨论了在不同交通状况下改善路网可靠性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道路间未取得有效连通时,OD路网的可靠度为0.62,在保证主道路持续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主道路进行有效连通,路网可靠度提高为0.70。这反映了路网可靠度不仅依赖于主通路持续性和有效性,还取决于主道路间的连通性,将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对OD路网进行可靠性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灾时山区路网各路段组成单元通行概率的分析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对山区路网连通可靠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并通过概率解析法来检验Monte Carlo模拟法的计算精度。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路网节点间连通可靠度,提出了灾时山区路网应急救护中心优化选址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阐述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山区路网交通节点间的连通可靠度,找出灾时山区路网连通薄弱环节,为山区应急救护中心优化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灾时山区路网各路段组成单元通行概率的分析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对山区路网连通可靠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并通过概率解析法来检验Monte Carlo模拟法的计算精度.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路网节点间连通可靠度,提出了灾时山区路网应急救护中心优化选址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阐述其计算过程.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城市路网畅通可靠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路网畅通可靠度计算方法难以对路段多、结构复杂的大型路网进行全面优化.为进行简化计算,首先给出畅通可靠度的定义及畅通标准,然后提出考虑各等级道路影响的路网畅通可靠度的近似算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路网饱和度和路网密度.以北京市五环以内路网为例,利用浮动车数据及近似算法计算路段畅通可靠度及交通小区路网畅通可靠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地城市的路网结构特殊性,根据山地城市路网模型,提出了山地城市道路的连通率的计算方法,然后基于蒙特卡罗的模拟算法对震后路网可靠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山城重庆某局域路网进行了震后路网可靠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为应急救护中心的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信息下应急救援路径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有效的震后交通疏散及道路管制措施对降低地震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义路网疏散连通度和安全行驶路线,对不确定信息条件下救援疏散和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描述.将避难点分配、路径规划、车辆容量,以及不确定通行能力作为该问题约束条件,确立了以公交疏散问题为基础的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模型.考虑到模型仿真的局限性,转化为相同发车间隔下的公交均衡调度问题进行求解.以唐山抽象路网和人口分布为基础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信息条件下选择安全救援路径,当救援车辆途中遇阻时,只需调整交叉口转向策略即可顺利通行,保证了救援调度工作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城市路网多事故应急救援中,因交通拥堵造成应急车辆滞留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效率.提出通过交通疏散提高救援路径的可靠性,构建双层规划模型对应急车辆调度和交通疏散进行协同决策. 设计一种双层蝙蝠算法,上层算法在应急车辆需求、事故时间窗和可用车辆约束下求解响应时间最短的调度方案,下层算法在路段容量和疏散需求约束下求解多条最短路径的交通疏散策略,从中选取最短时间路径.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通过缩短应急车辆在途时间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算法具有优秀的寻优能力和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传统安全分析模型在微观层面建立,将路网中相邻的交叉口和路段分解为两类独立的研究单元分别进行研究.密集路网中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间距小,相邻的路段与交叉口交通运行相互影响,难以划分路段与交叉口.交叉口间距和道路两侧路网形态是影响主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传统模型分别针对路段和交叉口事故进行研究,无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主干路的整体安全影响.基于上海市21条城市主干路,将相邻路段和交叉口依据道路横断面和交通运行特征组合为118个中观单元,并计算了中观单元两侧道路的路网形态.考虑到来自同一主干路的中观单元几何设计和交通特征互相关联,建立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和路网形态对主干路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规则方格路网和混合型路网,位于方格路网中的主干路事故数较少;交叉口间距越长,主干路事故越少.中观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安全分析模型中研究单元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为城市主干路设计及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路段失效影响范围界定为研究基础,将路段关键度计算从路段薄弱性和重 要性两方面进行量化:路段薄弱性以路段失效情况下,计算路段失效概率来确定;路段重 要性评价,通过对失效路段后交通网络重构,将局域节点OD对在路段失效影响范围局部 路网结构上重分配,以出行者时间费用变化影响指标F(U fa) ,局部路网路段交通负荷变化 影响指标F(S fa) 两方面作为评价指标来计算路段重要度.该方法符合路段失效后路网的 变化情况,有效避免了目前时变性的OD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解决了现有评价指标选取 时的单一性问题.经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大规模路网结构路段关键度快 速计算,为关键路段识别、道路封闭影响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及时识别出突发事件下城市道路的关键路段,以构建最短应急救援路径,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流程.首先,针对路网在应急条件下的贫信息环境特征,设计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行程时间估算方法.然后,考虑救援人员的应急心理和经验选择行为,构建面向广义阻抗的GERT(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网络模型.最后,运用Dijkstra算法获得救援路径完成关键路段识别.以成都市某区域实际交通网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2种模糊算子估算路段行程速度,其绝对误差为2.722 km/h,精度较高;与传统关键路段识别方法相比,GERT网络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行程时间和路段拥挤度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拟合度80.95%),并将重要度识别技术从路网降低到路径层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路网车道属性(数量、宽度与方向等) 扩展了复杂网络中度的定义, 分别研究了原始法和对偶法下城市路网中交叉口和道路元素的连接特性; 考虑实际路网与居民出行认知特性, 将交叉口定义为节点, 基于赋名道路法与类Stroke分析从居民认知角度界定道路元素, 重点结合机动车道数改进原始度的概念; 在新的路网元素界定下, 使用基于改进测度的平均最近邻度方法分析了交叉口与道路的连接特性, 并考虑现有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连接系数的概念, 更好地明确其连接关系; 以厦门市主城区为例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分析了主城区路网连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城市交叉口元素网络和道路元素网络皆为无标度网络, 其幂指数分别为1.69、2.70;路网元素的连接皆以某一节点为临界呈现分段特性, 其中, 基于改进度的连接系数邻界点取值分别为3.40、8.33;道路元素的等级测度临界点取值为5, 基于等级测度的连接系数临界点取值为3, 从这一角度来看, 城市路网并非简单的同配或异配网络; 提出的路网元素连接特性分析方法对城市路网拓扑特性的认识及路网演化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网可靠性是衡量城市路网性能,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下交通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依时间线索回顾了路网可靠性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连通性/终端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路网容量可靠性三大主要评价指标的特点,并从指标定义及指标评价方面,对比分析了三大指标的联系及区别。围绕研究及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对指标评价结果阈值的确定、提高评价指标应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际交通管理中,为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减缓交通拥挤,交通规划与管理者在规划设计时会尽量将交通流均匀分布在各路段上,或者利用一定的交通管制方法将双向道路上不均匀 流量转为均匀流量,这样既不需要投资增加路段能力,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这种思想,张和高(2006)提出了交通流均匀分布下的双向道路网络设计模型,但是原有问题目标函数只是求系统总阻杭最小和交通流不均匀分布度最小,这对于网络可靠性分析来说不太适用,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两种目标函数下的交通网络的连通可靠性,结果表明了这种道路调整方法对系统的连通可靠性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建军  于雷  陈旭梅  陈琨 《城市交通》2008,6(1):67-70,64
从适用性、优缺点等角度对道路网可靠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要介绍了3种主要道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连通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路网容量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在求解这些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5种评价方法:终端可靠性评估方法、博弈论技术、蒙特卡罗方法、吸收马尔科夫链方法和微观交通仿真方法.最后指出道路网可靠性指标与评价方法尚在研究阶段,现存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对于评价交通系统运营状态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