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高速公路基本属性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推导了高速公路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函数关系式,进行高速公路的供需均衡分析,研究了高速公路效益的产生机理,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ITS 投资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建立ITS 投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的框架和技术流程的具体步骤,阐述了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和方案选优等内容,研究了费用和效益的划分和估计方法. 另外,本文提出了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并对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进行了重点研究. 结合IDAS 软件,通过示例论述了上述方法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3.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中国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并为未来如何改进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选取运营成本、正式员工数量、登机门数量和跑道长度作为输入变量,运营收入和机场相关业务量作为输出变量,对2001-2005年80家中国大陆机场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了样本机场的总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并予以整体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机场总体技术效率较低,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率较为适中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改善经营、扩张运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路运输效率高低是衡量公路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然要求公路运输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发展模式.本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建立公路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DEA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公路运输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采用31省份的投入产出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半数省份DEA有效,公路运输综合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2/3的省份达到规模效益递减或不变,增加要素投入对提高综合效率不具积极性;资源投入过度、要素使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运输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公路运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车载导航系统(IVNS)能提供实时有效交通信息辅助驾驶人选择最佳路径.为了探讨IVNS的市场渗透率对路网运行效益(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的影响,本文运用宏观动态交通网络模型METANET建立仿真平台,用反馈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描述IVNS路径诱导下驾驶人的行为,以总排队时间和总耗费时间作为交通效益评价指标,用反映速度—加速度关系的机动车排放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VT-Micro 模型计算机动车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并用货币价值量化排放减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和燃油消耗节省).对一个算例路网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IVNS能够有效均衡路网交通,改善路网交通拥挤,尽管使NOx排放增加,却降低了HC、CO排放,减少了燃油消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IVNS市场渗透率的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可将市场渗透率控制在0.2~0.3左右.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设计评价IVNS,优化路网运行效益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旨在对问卷调查中表征交通安全宣传效果数据进行模糊评判的模型。依据专家的定性分析确定隶属度函数经验公式并计算出具体参数,并根据宣传前不同的普及率等级制定出宣传后的评价等级,继而通过对宣传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评判结果,使整个宣传活动处于闭环控制。结合权重的计算方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实例验证得出了某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效果等级为“好”的评价结果,证明了通过此数据处理模型评价交通安全宣传效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超车是高速公路上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的模型都不能够很好地刻画超车的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性质,基于薛国新和顾怀中的超车模型的基础上,在分析超车过程时考虑了车辆超车过程中时一些反应延滞时间、车辆跟弛时的安全距离和超车过程中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超车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超车现象,并准确地反映出超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定性性质和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国内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运输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发展水平,从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运输市场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了改革我国运输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机场运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对科学反映中国主要民用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实现中国民航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机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双重导向型DEA模型测算2006-2010年中国27个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然后从宏观环境、行业与区域竞争及机场特征三个方面探索机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中国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机场的运营效率自2008年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机场间运营效率的差异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腹地经济、机场规模、机场级别和一市多场等因素促进了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区域竞争和行业竞争则不利于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停机位指派是机场运营管理的关键活动之一,合理高效的停机位指派,除有利于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率水平之外,对降低航空公司地面运行成本也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航空公司、机场及旅客三者综合效能最大化角度出发,以飞机地面滑行距离、机场停机位空闲时间及旅客步行距离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机场停机位指派模型,设计了指派模型的贪婪禁忌搜索算法. 该算法首先采用贪婪算法产生一个初始指派方案,然后采用禁忌搜索算法在初始指派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逐步优化. 算例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该模型和算法可满足国内大型机场停机位指派实际运作需要.  相似文献   

15.
依靠缩短登机时间提升登机效率是降低航空周转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乘客登机时间由登机策略及个体行为等因素共同决定。在采用特定登机策略登机过程中,发生阻塞导致队列行进缓慢时,队列内的乘客可能采取超越行为提升自身行进速度,从而影响登机效率。针对乘客这种超越行为建立微观仿真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模拟不同登机策略下的乘客登机过程,比较超越行为对不同登机策略效率的影响程度,量化考虑乘客超越行为时登机乘客携带行李比例、登机放行间隔,以及客座率等情景下登机策略的效率。结果表明:在考虑超越行为后,原本不考虑超越行为时登机时间越长策略的登机时间缩减比例越高,乘客行走干扰延误的降低是登机时间缩减的主要原因。在乘客携带行李数量较多或乘客放行间隔较短的情景下,从靠窗到过道依次登机策略的效率优于倒金字塔式策略;在客座率70%的情景下,分4种次序从后到前登机的策略是按列次序登机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航空运输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环境约束治理视角,运用SBM-DEA非期望产出模型研究中国航空企业2012—2014年环境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4年期间,整体上中国航空企业环境效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并且航空企业之间的环境效率差距在逐年拉大.另外,Tobit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当期环境规制与航空企业环境效率显著负相关,而研发投入、航班客座率、货邮运载率、净利润率、滞后1期环境规制与航空企业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最后,我们从挖掘航空企业自身节能减排潜力、研发投入角度给出了中国航空企业环境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优化旅客登机序列可以有效地缩短登机时间,减少航班过站时间.登机效率的提高可通过调整座舱结构,增加过道通过能力来实现,如安装可侧向滑动的Side-slip 座椅来增加过道宽度,进而减少登机冲突.本文研究Side-slip座椅提高登机的效率.在掌握旅客登机行为以及与登机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旅客异质性的元胞自动机旅客登机仿真模型;以行人流动态特性分析为基础,开展登机时间与登机影响因素间的敏感性分析;对新型座椅的有效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Side-slip座椅可大幅提高登机效率,同时可吸收行李分布变化、非熟练操作等不确定因素对登机时间稳定性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保障装备、技术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军航空军事运输军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航空军事运输保障能力给出了:明确发展思路,构建航空军事运输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统一顺畅的运行机制;规范技术流程,确立科学高效的保障模式;注重配套适用,形成系统完善的保障平台等。并提出了近期急需开展的几项具体工作,为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民航强国目标的实现,对民航运输专业领域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次论坛以“庆祝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32周年暨民航专业成立”为主题,介绍了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标志性成果和民航专业创办情况,介绍了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成就,分析了民航业的发展前景,说明了民航专业方向建设思路,分析了空铁联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空铁联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