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分析中国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并为未来如何改进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选取运营成本、正式员工数量、登机门数量和跑道长度作为输入变量,运营收入和机场相关业务量作为输出变量,对2001-2005年80家中国大陆机场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了样本机场的总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并予以整体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机场总体技术效率较低,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率较为适中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改善经营、扩张运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理论构建北京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效率的BCC模型,从投入和产出角度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15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了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同时,利用岭回归分析构建综合效率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通过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度大小,找出影响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企业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场运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对科学反映中国主要民用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实现中国民航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机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双重导向型DEA模型测算2006-2010年中国27个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然后从宏观环境、行业与区域竞争及机场特征三个方面探索机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中国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机场的运营效率自2008年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机场间运营效率的差异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腹地经济、机场规模、机场级别和一市多场等因素促进了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区域竞争和行业竞争则不利于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江苏省2004年各省辖市公路交通运输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分析了非DEA有效单元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DEA有效单元进行二次评价。结果显示,苏南地区的城市均为DEA有效和接近有效单元,苏中地区效率表现稍差,苏北地区除徐州、连云港是DEA有效单元外.其余各市公路运输效率水平较低。根据计算结果及分析.提出了改善各地区公路运输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衡量天津港构建的内陆港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在分析二者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基于DEA的评价模型.内陆港和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的内陆港与城市的发展均有效,包头、石家庄、德州属于城市经济有效、内陆港发展无效,惠农内陆港有效、城市经济无效,侯马的内陆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均无效,表明天津港的内陆港发展程度不同,腹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对二者关系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则表明,内陆港群与城市经济没有实现良好的双向有效协调发展,其中惠农和侯马两个城市与其内陆港的发展极其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根据SERVPERF模型将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划分为22个构成要素.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乘客调查,采用区间估计法计算各服务质量构成要素的重要度和绩效均值及其置信区间,建立服务质量的重要度-绩效分析四象限矩阵,在95%置信水平下从12个构成要素中获得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重点改善的5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应从提高车辆档次、外观和加强安全设施配置转向改善车内卫生、治理驾驶员拒载绕道和规范驾驶员行为;采用区间估计修正传统重要度-绩效分析法,可减少问卷调查的统计误差,使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7.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提高和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为背景,选取城市交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以及能源环境系统为投入系统,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效率及城市交通外放性指标组成产出系统,建立了相应的超效率DEA评价模型,研究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应用北京市2000-201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结合北京市的发展实践,对比分析了城市交通与经济及能源环境子系统的相对有效性变化趋势,以期为北京城市ITMS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Ӧ�Բ��ģ�ͼ�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应用协同学中有序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区域公路运输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和协调度评判方法,建立了区域公路运输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理论对1996年至2004年山东省公路运输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公路运输系统在整个时间内适应性较差,原因是社会经济-公路设施-运输三个子系统的发展不协调,子系统内人口规模、第一产业比例、客货站场投资与规模等序参量的协调度贡献率低。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协调发展十分重要.论文利用基于DEA的效率评价模型来探讨区域公路建设与公路运输协调发展情况,以期寻求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目标下的路段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污染物排放因子与车速的函数关系、速度-流量回归模型,推导出了路段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运用道路资源时间占用率的概念,建立了道路运输效率的评价函数模型.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环境目标下的路段交通结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交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交通结构对运输效率的影响.模型的最优解不仅能够满足交通需求,还能在减少道路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的关系,探讨了公路运输的评价指标,为公路运输效率的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系统梳理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概念的发展,指出服务水平的内涵已从道路设计层面拓展到多方式、运营领域,提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成要素分为效率、舒适度两大部分,两者分别主要关联于运输产品设计和出行者主观感受。回顾和评述了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评价与分级研究,这些评价方法与服务水平构成要素相对应,分为以运输效率为主的客观评价和以感受调查与 分析为主的主观评价;指出了由于国情差异,既有的以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服务水平分级未必具有普适性。之后,回顾了我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研究与实践,指出当前我国既有规范中未明确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内涵、缺乏适用于我国的系统分级。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形 成具有全局性、评估因素的复杂性、涉及乘客出行环节多、需要政府支持投资等角度剖析了服务水平改善的难点。指出了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3个领域:基于全出行链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内涵及评估;考虑服务质量不均衡分布的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测算方法;关注乘客感知差异化的满 意度调查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以服务水平为抓手推进公共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建设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主要特点,结合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对运输质量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并根据上诉评价方法给出建立一套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运输质量自动评价系统的总体结构,对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运输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价指标,然后将路网结构和路网运行状况分别作为输入与输出变量建立了评价模型,选择路网级配水平、非直线系数、路网密度等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层,路网平均饱和度和车辆绕行时间作为产出指标层。基于该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对南京市某街区的单向交通网络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所提供的组织方案可实现该路网运行效率最优。最后,通过Vissim 数据显示功能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Z形和C形走向的交通组织方案可使模型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佳;适当提高支路网密度可使区域单向交通组织得以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分析评价,能直观的得出各因素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不同影响,针对性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从城市发展及交通畅通性角度,采用定性的层次分析法与定量的广义函数法结合,以成都市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为例,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中单独剥离出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对城市交通的改善作用,定量评估智能交通对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的贡献,在充分借鉴政策公共效应双重差分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匹配算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城市道路网平均运行车速、地区生产总值、民用汽车拥有量、道路长度、常住人口等作为模型评估的变量指标。然后选择36 个城市,采集了其2008—2012 年的基础数据进行对照。研究提出的基于匹配和双重差分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稳健性,可用于量化评估智能交通建设对交通运输效率的改善作用。模型实证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智能交通建设在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对城市交通平均运行速度提升的贡献约在9.2%左右。  相似文献   

18.
公路交通网特定资源运输能力评估的建模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公路资源运输抽象为一个公路运输网络,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资源运输车于网络上分配,运用标记法求解公路运输网络的最大流,从而实现对现有公路网资源运输承载能力的评估.最后,基于2个坑口电厂建设项目论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道路运输效率科学认识的缺乏,会导致设计理念的偏颇、道路资源配置的实际作用与其设计初衷的差异和交通问题的加剧。针对道路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认为合理减少出行时耗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关键。在国内外干、支路车道资源配置,主、辅路车道资源配置,以及干、支路衔接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国内将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干路车速作为交通改善目的的逻辑性错误是导致路网结构失调,干、支路衔接不便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车道边际效用分析,以及干、支路,主、辅路车道资源增减对交通及城市功能的影响分析,得到车道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