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一种船舶型线测量方案的测量原理,给出该测量方案的精度分析,可用于船舶设计中母船的测量或在建船舶的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舶电子电气船员的最新要求,开发一套既能有效监测船舶火灾,进行消防联动,又能根据需要人为设置故障的装置,便于现代船舶电气船员的培训与教学。装置对烟雾分辨率为5ppm,测量精度为2%,温度测量精度为0.5℃,消防联动时间3分钟(可自由设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3D激光扫描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现状,介绍加拿大ILRIS-3D激光扫描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特点、数据处理软件PolyWorks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探讨ILRIS-3D在路面平整度及病害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路面试验证明:ILRIS-3D扫描得到的数据PolyWorks理后,能较好地反映原始的路面特征,并能给出相应的路面病害数据,说明利用激光检测技术进行路面病害特征检查是一种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船舶舱是石油进行贸易交接的重要计量工具,随着油价的不断高涨,对船舶舱容积的测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船舶舱测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故行标《船舶液货舱容积测量与计算》的修订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对该标准修订的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目前3D激光扫描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现状,介绍加拿大ILRIS-3D激光扫描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特点、数据处理软件PolyWorks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探讨ILRIS-3D在路面平整度及病害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路面试验证明:ILRIS-3D扫描得到的数据经Poly Works处理后,能较好地反映原始的路面特征,并能给出相应的路面病害数据,说明利用激光检测技术进行路面病害特征检查是一种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船舶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分段精度测量模拟训练的学习曲线,确定了船检专业学生分段测量训练次数和频率,优化了船检专业学生的分段精度控制模拟训练实训安排,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精度测量和研究水平的进展和现状,阐述了船舶测量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探讨了制约测量控制技术的因素,介绍了DACS精度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操作过程,并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该系统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钢轨磨耗直接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替代目前手工测量方式,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研究并设计了线激光钢轨断面全轮廓视觉测量系统来实现钢轨磨耗动态测量. 首先通过计算激光视觉测量模型完成激光测量单元的结构设计,然后采用平面标定法对测量头进行精确标定,获取激光平面与传感器成像平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拍摄的钢轨轮廓光条图像还原为实际钢轨断面轮廓;利用钢轨同一截面两侧轮廓中轨头踏面轮廓相同的特征获取钢轨断面全轮廓数据,采用ICP精确配准将钢轨两侧测量轮廓合并,其中轨头踏面轮廓采用欧式聚类和距离分割方法提取;最后以双侧未磨损轨腰轮廓及其特征点为基准,将测量钢轨全轮廓与标准钢轨轮廓进行配准对比,获取钢轨磨耗值;将线激光钢轨磨耗测量单元装载于自行研制的轨道测量小车上进行现场测量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标定精度可达4.922 × 10?3 mm,测量速度可达21.6 km/h,与钢轨磨耗尺测量值对比垂直磨耗、侧边磨耗平均偏差约为0.023 mm和0.093 mm,对同一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最大偏差小于0.05 mm,该测量精度满足公务要求,提高了测量效率,便于铁路测量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船舶上轴系定位的方法很多,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放样精度很高的方法,可以给船舶建造作为参考和指导.本文就如何利用激光经纬仪建立和确定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的方法与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和讲解,建立实验模型.最后得出结论,证明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高精度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航海仿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为增加练习海域并同时提高仿真精度,以内河船舶航行环境三维建模仿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河船舶航行环境视景的组成要素,将其主要划分为地形地貌、水面及近岸陆域物标两大模块,并以视景仿真领域3D MAX、Multigen Creator等主流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在VC++环境下,以开源软件OpenSceneGraph(OSG)为驱动平台,对内河船舶航行环境视景模块三维模型进行了数据融合,同时以细致的渲染来加强模拟的真实感。仿真显示:所构建的内河船舶航行环境三维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场景驱动具有逼真的效果,能够满足航海仿真的要求并应用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且准确地获取测量目标的高精度点云数据,为测量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新的选择。介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类型及数据处理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化石林中的化石为例,研究化石点云数据获取、处理、三维模型重建和纹理粘贴的基本方法,试验表明这种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Infieldoflasertreatment,laserquenchofmetalmaterialsisanimportantcourse.ItisahotspotinresearchoflaserquenchtocalculatetemperaturedistributionandtosimulatethecoursebymeansofcomputerThecalculationandanalogyisnotonlyabasistoca1culateinnerstressdistributionoflaserquenching,butalsoafoundationtooptimizelaserquenchingtechnologyandtocontrolquenchingcourse.Therearemanymethodstocalculatetemperature,suchasfiniteelementmethod(FEM),finitedifferentialmethod(FDM)andsoon.Accordingtodifferentpedi…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公路隧道施工掘进过程中监测工作基本特点,通过江西萍乡至上栗高速公路南端明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开展施工监测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研究,实现异时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向隧道表面模型,三维实体模型的变换;通过实施地质雷达探测频道图像精准释译技术研究,探索释译结果三维可视化表示方式;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变形监测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超前预报相结合,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路面平整度及病害检测是道路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静态的三维脉冲激光扫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不足,实现快速、方便、大面积的测设.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路面平整度及病害检测是道路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静态的三维脉冲激光扫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不足,实现快速、方便、大面积的测设.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大门大桥主塔施工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门大桥主桥加密控制网情况,分析大桥主塔的测量定位控制技术、方法及精度,采用相对基准三维极坐标法和相对基准差分三角高程法进行塔柱平面及高程的测量放样,实践表明,其测量精度和放样误差完全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该法方便易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且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对今后海中高塔柱施工建设的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三维高精度激光非接触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沥青路面纹理构造高精度自动检测,借助三维激光技术实现路面纹理三维重构,提出模拟铺砂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 首先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雅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0.1 mm精度三维高程数据,同时人工铺砂法获取对应区域的宏观构造深度值;其次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重构沥青路面三维云图并进行数据噪声处理;最后设计四连通多种子组合填充算法,实现在滤波后的三维路面纹理云图上自动铺砂并获取路面纹理宏观构造深度值. 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铺砂测量方法与人工铺砂法测量的平均构造深度(MTD,M)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52 mm,两者相关系数为0.96. 研究成果验证了用非接触式路面纹理测试替代现有的接触式路面摩擦性能测试的可行性,为道路交通安全网级监测与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逼真显示的三维地理环境中实现铁路三维实体选线设计,研制了一个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该系统集成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地理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航测影像信息和卫星遥感信息,建立了一个逼真显示的铁路虚拟地理环境;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构建了铁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库;通过调用库中的实体基元模型,实时构建方案线三维模型,并在三维环境下对其进行检查修改,比选不同结构类型,实现三维实体选线设计.系统在中老铁路勘测设计中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让选线工程师在室内环境下模拟现场实景分析和踏勘,能快速构建方案线三维实体模型,具有方案线比选直观等特点,能满足环境选线、重大工程优先选址选线、海外铁路选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 梳理了隧道病害特点与检测方法, 从表观状态、内部状态、几何形态、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和数据信息化5个方面, 分析了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 探讨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表观状态检测主要有相机摄像和激光扫描技术, 相机摄像系统适用于车载平台, 检测速度达80 km·h-1, 激光扫描系统结构精巧, 检测速度约为5 km·h-1;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是表观病害识别的2种技术, 拓展设计病害特征、提高识别效率、降低非病害因素干扰是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方向, 计算机视觉推广关键在于构建行业级病害样本库; 地质雷达是开展内部状态检测的关键技术, 地耦型雷达速度约为10 km·h-1, 空耦型雷达速度达80 km·h-1, 空耦型雷达检测系统关键在于优化天线结构、信号增强、抑制电气化设施和机械系统振动干扰, 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超声层析成像、激光缺陷检测法等检测技术在探测范围、精度、效率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可构成多技术综合运用策略; 几何形态检测主要有激光扫描、激光摄像、惯性测量技术, 激光扫描测量精度高, 速度约为10 km·h-1, 激光摄像速度达60 km·h-1, 提高激光摄像测量精度关键在于系统标定与振动补偿, 可基于惯性测量深化研究开展仰拱上拱变形检测; 发展和推广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检测数据信息化是与隧道规模相适应、状态精准管理相匹配的保障措施; 检测技术体系建议由“车载式快速综合检测+原位与地面移动精确检测+数据信息化平台”3部分组成, 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空耦型雷达快速检测、复合变形快速精确测量、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病害智能识别及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