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匝道出入口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车道匝道设计中,采用单车道出入口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广泛存在。文章对目前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双车道匝道采用单车道出入口的做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比较,并结合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两种做法的优缺点,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口匝道设计是否合理对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对出口匝道的设计流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今后的互通立交出口匝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匝道与主线、匝道与匝道之间的分汇流设计是一座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及《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对分汇流做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具体比较,对汇流设计规定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以对有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线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汽车在单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上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分析了单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同部位的线位设计,探讨了单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线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炅 《交通标准化》2010,(15):186-190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进出口的详细分析,阐述设置单车道匝道和双车道匝道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单车道和双车道匝道在不同条件下的进出口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标准,更好地指导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以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服务水平及服务交通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车流运行特征,提出以相对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的评价划分标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两个角度,确立了相对延误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匝道设计速度,以相对延误率分别为30%、60%、80%、100%作为匝道四级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并建议以二级服务水平作为匝道的设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万江 《交通标准化》2012,(13):44-47
分析集散车道的影响因素,对高速公路主线车速为120km/h,车道数为四、六、八车道,匝道为单车道的情况进行计算,可为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设置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集散交通,排除横向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设施。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布设不仅影响互通式立交建设规模和等级,而且直接关系立交的服务水平。内环匝道设计是喇叭型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交入口区是影响立交整体运行可靠性的关键点段.为了减轻入口合流区的拥挤,提高互通式立交的整体可靠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交通需求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要采用一些交通控制设计.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入口区域的特点,对高/快速路网可靠性作用较大的互通立交匝道和主线的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入口合流区的几何和交通特性,对匝道和主线分别提出了不同控制设计,即匝道入口控制设计和主线车道运行约束设计.  相似文献   

10.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互通式立交具有车辆转向行驶和通行大量交通流的功能,同时也是高等级公路控制车辆出入、收费还贷的重要设施。选取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几何设计中的几个要点展开讨论,包括匝道线形的设计顺序、匝道分合流点纵坡和横坡的确定,从而进一步探讨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车辆出入门户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大量修建。它是高等级道路与干道解决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行车便捷的重要措施。从平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变速车道等几个方面剖析了互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车辆出入门户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大量修建.它是高等级道路与干道解决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行车便捷的重要措施.从平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变速车道等几个方面剖析了互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中,匝道鼻端加减速车道与主线纵坡接坡处的纵坡计算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为提高设计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飞 《北方交通》2011,(12):24-27
介绍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与主线交织区段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一处枢纽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交织区段为例,进行了计算,经对计算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重丘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时考虑的重点出发,通过对互通方案设计的分析,总结了山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和技术要求,可较好的了解山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特点,从而为设计者提供直观的指导,确保山区互通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更好的进行全寿命周期设计,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规模。使山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达到功能与经济的完美结合,促使互通立交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环形匝道圆曲线半径设计未预留主线改扩建空间、单车道出入口的双车道匝道渐变段长度未结合设计速度差异化取值、左转匝道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偏小导致的停车视距不足等问题,提出根据主线车道数适当增大环形匝道圆曲线半径、根据设计速度动态确定匝道渐变段长度、根据停车视距选取对应平面圆曲线半径的优化设计方法,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指标选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互通式立交桥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其中匝道与主线的接坡设计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喇叭形互通式立交的安全调查分析表明,B喇叭形互通式立交的事故率高于A喇叭形互通式立交,其中左转出口环圈匝道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增大环圈匝道的半径,会导致互通式立交的占地增大,从而增加了工程投资,并且行车的舒适性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B喇叭形互通式立交的安全设计仍是对环圈匝道的出口进行控制。目前,常规B喇叭形互通式立交环圈匝道的出口线形设计不满足分流鼻曲率半径和运行速度过渡的要求,为提高环圈匝道出口的行车安全水平,提出了一种卵形曲线的环圈匝道出口线形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单喇叭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设计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结合笔者多年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工作经验,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实际,对单喇叭互通立交出口匝道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解析,提出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边界的不断扩大及公路路网的日趋完善,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越来越普遍,而互通式立体交叉与隧道距离过近的情况逐渐增多,产生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引起行业的关注。根据《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对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终点瑶芝枢纽立交方案进行比选,对隧道出口至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间距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